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正随着其逻辑思维的提升而飞速发展,此时加强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将起到良好的教育收效。目前的语文作文写作现状存在一定问题,很多教师在布置完写作任务之后,学生不会自主创新、自主思考,基本上是以借鉴甚至抄袭的方式来完成作文的,这对于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有很大的影响。基于这种现状,本文将重点思考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出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具体办法,从而能够提升初中语文作文学习的效果,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初中阶段;语文学科;作文教学;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是考验初中生语文知识输出的途径,教师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其在作文的海洋中徜徉,在写作所带来的乐趣之中,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传授成熟文本的写作精华,及时有效地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阐述,改善现有语文教学创新度不足的问题。初中阶段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语文作文知识内容应对语文素质的提升有所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写出真情实感,不再盲目背诵和记忆,而是巧妙地借鉴和升华,才能够有更好的写作能力。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作文呈现出僵化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写作教学程式化、模板化,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范文格外重视,错误引导学生对范文的模仿意识,却使学生失去创新热情,写作文用的模板只是套路化的,使用词句较为随意,缺乏作文本身需求的遣词造句之妙。很多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忽略了词语的变化,使得作文缺乏創造性,也与生活之间的结合度不高,导致现有的语文作文教学常常会视野短浅,没有把作文作为倾诉感觉、感情和感悟的载体,初中生按照背诵模式,写一些与现实生活相隔甚远的作文,并不能真正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初衷是提升学生在写作学习时的灵活度和自由度,提高其对生活素材的判断力和同理心。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限制了学生写作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扼杀了学生对于作文的热爱。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2.1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塑造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养成认识生活、累积素材习惯,正确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创新地分析日常生活的材料和图片,为此,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提炼语文作文的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循语文教材的课程内容,把握读写能力的关键,紧密结合语文课后学习和训练,确保语文写作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后写作学习训练,促进学生把握创作要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让学生热爱写作,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
2.2 指导学生设计好文章的结构
培养语文书面表达能力、词汇组织能力、词句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运用能力,离不开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出精彩的作文内容的同时,也要塑造学生的写作整合思维,用合适的创意结构来呈现写作的用意。因为一篇优秀的文章与文章的内容有密切的关联,所以在写作中选取合适的结构很重要。
2.3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为写作提供素材
生活是写作内容的动力源,教师应在作文指导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日常生活,对日常生活事物产生新的感受,让学生在叙述日常生活的全过程中进步。逐步了解日常生活,培养对日常生活的思考和感知。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于作文指导非常重要。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产生新的感受时,可以将日常素材图片运用到创作中,增加写作的深度、广度。因此,教师在指导作文时不仅要围绕教学内容规定,还应该给学生很多体验生活的机会。比如,老师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让学生从家人的感情出发,理解什么是关怀和感恩。
2.4组织写作实践活动,培养初中生的写作习惯
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法的趣味性,使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根据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师根据相关主题活动的组织和作文指导,在中学写作教学环节塑造学生对写作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创作专注力和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就我国中考作文试题而言,作文试题多是看图创作。因此,中学语文作文辅导应注重学生写作逻辑思维能力的塑造,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借助实践活动,最终促使写作创作进步。由于学生个人专业知识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写作能力高的学生更多的拔高机会,推荐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参加各种创意比赛,提高创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许多兴趣能激发写作热情,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喜欢写作、热爱写作,就更容易达到写作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面集中到作文写作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意识,提升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格桑吉拉.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8):117-118.
[2]焦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21(06):99.
[3]崔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提高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21):201.
[4]张晓娟.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15):61-62.
关键词:初中阶段;语文学科;作文教学;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是考验初中生语文知识输出的途径,教师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其在作文的海洋中徜徉,在写作所带来的乐趣之中,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传授成熟文本的写作精华,及时有效地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阐述,改善现有语文教学创新度不足的问题。初中阶段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语文作文知识内容应对语文素质的提升有所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写出真情实感,不再盲目背诵和记忆,而是巧妙地借鉴和升华,才能够有更好的写作能力。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作文呈现出僵化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写作教学程式化、模板化,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范文格外重视,错误引导学生对范文的模仿意识,却使学生失去创新热情,写作文用的模板只是套路化的,使用词句较为随意,缺乏作文本身需求的遣词造句之妙。很多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忽略了词语的变化,使得作文缺乏創造性,也与生活之间的结合度不高,导致现有的语文作文教学常常会视野短浅,没有把作文作为倾诉感觉、感情和感悟的载体,初中生按照背诵模式,写一些与现实生活相隔甚远的作文,并不能真正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初衷是提升学生在写作学习时的灵活度和自由度,提高其对生活素材的判断力和同理心。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限制了学生写作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扼杀了学生对于作文的热爱。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2.1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塑造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养成认识生活、累积素材习惯,正确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创新地分析日常生活的材料和图片,为此,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提炼语文作文的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循语文教材的课程内容,把握读写能力的关键,紧密结合语文课后学习和训练,确保语文写作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后写作学习训练,促进学生把握创作要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让学生热爱写作,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
2.2 指导学生设计好文章的结构
培养语文书面表达能力、词汇组织能力、词句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运用能力,离不开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出精彩的作文内容的同时,也要塑造学生的写作整合思维,用合适的创意结构来呈现写作的用意。因为一篇优秀的文章与文章的内容有密切的关联,所以在写作中选取合适的结构很重要。
2.3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为写作提供素材
生活是写作内容的动力源,教师应在作文指导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日常生活,对日常生活事物产生新的感受,让学生在叙述日常生活的全过程中进步。逐步了解日常生活,培养对日常生活的思考和感知。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于作文指导非常重要。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产生新的感受时,可以将日常素材图片运用到创作中,增加写作的深度、广度。因此,教师在指导作文时不仅要围绕教学内容规定,还应该给学生很多体验生活的机会。比如,老师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让学生从家人的感情出发,理解什么是关怀和感恩。
2.4组织写作实践活动,培养初中生的写作习惯
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法的趣味性,使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根据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师根据相关主题活动的组织和作文指导,在中学写作教学环节塑造学生对写作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创作专注力和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就我国中考作文试题而言,作文试题多是看图创作。因此,中学语文作文辅导应注重学生写作逻辑思维能力的塑造,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借助实践活动,最终促使写作创作进步。由于学生个人专业知识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写作能力高的学生更多的拔高机会,推荐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参加各种创意比赛,提高创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许多兴趣能激发写作热情,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喜欢写作、热爱写作,就更容易达到写作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面集中到作文写作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意识,提升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格桑吉拉.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8):117-118.
[2]焦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21(06):99.
[3]崔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提高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21):201.
[4]张晓娟.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