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幽门螺杆菌自发现以来,人们就对其开展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总结了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了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癌等。研究结果发现积极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可以改善上消化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就幽门螺杆菌致病性特点及其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潜在关系进行了阐述,通过本文的阐述,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上消化道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参考,并为后期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上消化道疾病;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3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2-170-02
幽门螺杆菌属于为一种多鞭毛 、单极 、螺旋形弯曲且末端純圆的细菌,通常长在2.5?4.0 p m ,宽在0.5?1.0 p m ,H.pylori在胃黏膜的上皮细胞表面可呈弧形或螺旋形,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上消化道的常见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包括胃癌[16]。研究结果发现积极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可以改善上消化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正常情况下,胃粘膜能有效防止胃液对胃壁的损害,但当幽门螺旋杆菌在胃粘膜寄居后,会破坏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引起胃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而导致了一些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上消化道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癌等)[17]。
1.幽门螺杆菌的相关特征
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把H.pylori列为Ⅰ類致癌原[5] 。我国属于H.pylori 高感染国家,然而它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通常来说,H.pylori感染越严重,其炎症反应和上消化道上皮细胞受损越严重。江堤,廖素环等人通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确诊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中H.pylori抗体分型,其中包括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空泡毒素相关蛋白A( VacA)、尿素酶A(UreA)、尿素酶 B( UreB)。证明了CagA(+)和VacA(+)株感染率随着胃粘膜病变的加重有着上升的趋势[4][7]。目前H.pylori的检测方法分侵入性诊断方法和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侵入性的检测方法以胃镜下快速尿素酶检测为代表,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以14C呼气试验为代表[19][20]。
2.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的常见疾病,由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粘膜发生炎症和坏死性反应,可深入粘膜肌层,溃疡病变的形成,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常见[9] [11]。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ylori检测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根除H.pylori后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以十二指肠溃疡最明显[10][12]。在中国,健康人H.PYLORI的感染率超过25%,其中55%与使用NASID有关,23%的溃疡有H.pylori感染[9]。严利桃,陈旭平等人证明了老年消化性溃疡(PUA)以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和不典型上腹痛为主要表现,而非PUA的主要症状为典型的规律性腹痛和消化道出血[9]。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方法是1种抑酸剂+2种抗生素,常用的方案是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使用。周帆发现法莫替丁、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使用方案与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使用方案相比,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18]。
3幽门螺杆菌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 常见的消化科疾病 ,我国人群发率约为 19%,约占消化门诊的 52.85%[13]。而其发病产生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H.pylori阳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可能与H.pylori与机体产生的炎症反应,造成了平滑肌舒缩功能紊乱相关,此外,H.pylori还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氮,一起了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发生[15]。研究还发现高致病性的H.pylori与妇女妊娠期消化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上应先根除H.pylori,再妊娠,可以作为孕前筛查的条件[14]。
4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由于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中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因此针对胃癌的研究已经屡见不鲜,H.pylori是一类致癌原[5].研究发现H.pylori基因多态性与其密切相关,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 基因阳性,可以结合和解除SH.PYLORI-2及其他细胞内信号分子酪氨酸磷酸化,产生解除对细胞生长和运动的管制信号,破坏细胞与细胞的连接,破坏正常的上皮结构,导致癌症的发生[3]。空泡毒素(VacA)基因的3个序列(s区、m区和i区)多样性区域和空泡活动密切相关,研究发现i区与s区和m区相互作用,是VacA毒性的决定因素[8]。根除H.pylori能够消除胃粘膜慢性炎症,使粘膜萎缩减慢或得到逆转的同时,还能改变胃粘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凋亡之间的失衡,进一步防止DNA损伤,,从而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风险[6]。
5结语
H.PYLORI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深入了解H.PYLORI感染在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发病机制[2]。由于根除H.PYLORI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H.PYLORI根除方法已得到广泛研究。但现有的治疗方法仍不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而新疗法需要额外的研究和系统评估。所以未来的研究将侧重于长期监测H.PYLORI消除的有效性、预防H.PYLORI感染的复发,以及开发低效力抗H.PYLORI药物。
参考文献
[1]崔亚利,陈永传,杨延敏.602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14):2392-2393. [2]徐小松.浅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9):43-44.
[3]Bentires‐Alj M,Paez JG,David FS et al.Activating mutations of the Noonan syndrome‐associated SH.PYLORI2/PTPN11 gene in human solid tumors and adult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J].Cancer Res,2004 ,64:8816–8820.
[4]钱冬梅,马荣,常晓红.血清幽门螺杆菌分型测定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上消化道疾病中的价值[J].兵团医学,2018,108(03):57-58.
[5]范聪聪,王丽波,江海洋,等.长春地区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及EPIYA基序多态性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7,37(06):431-437.
[6]王裕宣.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6,37(10):2779-2781.
[7]江堤,廖素環,邓惠钊,等.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在诊治上消化道疾病中的意义[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20(03):33-36.
[8]Atherton JC,Cao P,Peek RM Jr,et al.Mosaicism in vacuolating cytotoxin alleles of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ion of specific vac A types with cytotoxin production and peptic ulceration[J].J Biol Chem,1995,270(30),17771–17777.
[9]严利桃,陈旭平,陈霞,等.98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7,12(S1):345.
[10]秦耿,王慧芬,白如雪,等.消化性溃疡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中国医药,2017,12(10):1549-1551.
[11]王坤.探讨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39-40.
[12]张秋莹,谢明水,谢九红,等.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22(s2):20-21.
[13]叶天利.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6,40(2):117-118.
[14]饶赞春,吴继雄.消化不良妊娠妇女中幽门螺杆菌的表达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609-611.
[15]尹庆娜.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临床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8):108-109.
[16]赵静,李建义,李秋莉.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7):2349-2350.
[17]周海娟.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139-141.
[18]周帆.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人人健康,2020,573(1):282.
[19]王雪,李异玲.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20,26(5):955-959.
[20]廖远泉,王玲玲,郭喜,段玉方.幽门螺杆菌生物学特征及其感染的实验室检测.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志,2020,8(2):71-77.
安徽理工大学附属奉贤区中心医院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上消化道疾病;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3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2-170-02
幽门螺杆菌属于为一种多鞭毛 、单极 、螺旋形弯曲且末端純圆的细菌,通常长在2.5?4.0 p m ,宽在0.5?1.0 p m ,H.pylori在胃黏膜的上皮细胞表面可呈弧形或螺旋形,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上消化道的常见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包括胃癌[16]。研究结果发现积极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可以改善上消化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正常情况下,胃粘膜能有效防止胃液对胃壁的损害,但当幽门螺旋杆菌在胃粘膜寄居后,会破坏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引起胃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而导致了一些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上消化道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癌等)[17]。
1.幽门螺杆菌的相关特征
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把H.pylori列为Ⅰ類致癌原[5] 。我国属于H.pylori 高感染国家,然而它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通常来说,H.pylori感染越严重,其炎症反应和上消化道上皮细胞受损越严重。江堤,廖素环等人通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确诊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中H.pylori抗体分型,其中包括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空泡毒素相关蛋白A( VacA)、尿素酶A(UreA)、尿素酶 B( UreB)。证明了CagA(+)和VacA(+)株感染率随着胃粘膜病变的加重有着上升的趋势[4][7]。目前H.pylori的检测方法分侵入性诊断方法和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侵入性的检测方法以胃镜下快速尿素酶检测为代表,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以14C呼气试验为代表[19][20]。
2.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的常见疾病,由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粘膜发生炎症和坏死性反应,可深入粘膜肌层,溃疡病变的形成,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常见[9] [11]。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ylori检测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根除H.pylori后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以十二指肠溃疡最明显[10][12]。在中国,健康人H.PYLORI的感染率超过25%,其中55%与使用NASID有关,23%的溃疡有H.pylori感染[9]。严利桃,陈旭平等人证明了老年消化性溃疡(PUA)以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和不典型上腹痛为主要表现,而非PUA的主要症状为典型的规律性腹痛和消化道出血[9]。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方法是1种抑酸剂+2种抗生素,常用的方案是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使用。周帆发现法莫替丁、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使用方案与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使用方案相比,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18]。
3幽门螺杆菌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 常见的消化科疾病 ,我国人群发率约为 19%,约占消化门诊的 52.85%[13]。而其发病产生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H.pylori阳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可能与H.pylori与机体产生的炎症反应,造成了平滑肌舒缩功能紊乱相关,此外,H.pylori还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氮,一起了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发生[15]。研究还发现高致病性的H.pylori与妇女妊娠期消化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上应先根除H.pylori,再妊娠,可以作为孕前筛查的条件[14]。
4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由于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中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因此针对胃癌的研究已经屡见不鲜,H.pylori是一类致癌原[5].研究发现H.pylori基因多态性与其密切相关,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 基因阳性,可以结合和解除SH.PYLORI-2及其他细胞内信号分子酪氨酸磷酸化,产生解除对细胞生长和运动的管制信号,破坏细胞与细胞的连接,破坏正常的上皮结构,导致癌症的发生[3]。空泡毒素(VacA)基因的3个序列(s区、m区和i区)多样性区域和空泡活动密切相关,研究发现i区与s区和m区相互作用,是VacA毒性的决定因素[8]。根除H.pylori能够消除胃粘膜慢性炎症,使粘膜萎缩减慢或得到逆转的同时,还能改变胃粘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凋亡之间的失衡,进一步防止DNA损伤,,从而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风险[6]。
5结语
H.PYLORI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深入了解H.PYLORI感染在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发病机制[2]。由于根除H.PYLORI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H.PYLORI根除方法已得到广泛研究。但现有的治疗方法仍不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而新疗法需要额外的研究和系统评估。所以未来的研究将侧重于长期监测H.PYLORI消除的有效性、预防H.PYLORI感染的复发,以及开发低效力抗H.PYLORI药物。
参考文献
[1]崔亚利,陈永传,杨延敏.602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14):2392-2393. [2]徐小松.浅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9):43-44.
[3]Bentires‐Alj M,Paez JG,David FS et al.Activating mutations of the Noonan syndrome‐associated SH.PYLORI2/PTPN11 gene in human solid tumors and adult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J].Cancer Res,2004 ,64:8816–8820.
[4]钱冬梅,马荣,常晓红.血清幽门螺杆菌分型测定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上消化道疾病中的价值[J].兵团医学,2018,108(03):57-58.
[5]范聪聪,王丽波,江海洋,等.长春地区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及EPIYA基序多态性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7,37(06):431-437.
[6]王裕宣.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6,37(10):2779-2781.
[7]江堤,廖素環,邓惠钊,等.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在诊治上消化道疾病中的意义[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20(03):33-36.
[8]Atherton JC,Cao P,Peek RM Jr,et al.Mosaicism in vacuolating cytotoxin alleles of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ion of specific vac A types with cytotoxin production and peptic ulceration[J].J Biol Chem,1995,270(30),17771–17777.
[9]严利桃,陈旭平,陈霞,等.98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7,12(S1):345.
[10]秦耿,王慧芬,白如雪,等.消化性溃疡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中国医药,2017,12(10):1549-1551.
[11]王坤.探讨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39-40.
[12]张秋莹,谢明水,谢九红,等.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22(s2):20-21.
[13]叶天利.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6,40(2):117-118.
[14]饶赞春,吴继雄.消化不良妊娠妇女中幽门螺杆菌的表达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609-611.
[15]尹庆娜.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临床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8):108-109.
[16]赵静,李建义,李秋莉.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7):2349-2350.
[17]周海娟.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139-141.
[18]周帆.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人人健康,2020,573(1):282.
[19]王雪,李异玲.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20,26(5):955-959.
[20]廖远泉,王玲玲,郭喜,段玉方.幽门螺杆菌生物学特征及其感染的实验室检测.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志,2020,8(2):71-77.
安徽理工大学附属奉贤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