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1
摘 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等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在此方针下,全国亿万学生掀起体育锻炼热潮,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现状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阳光体育 大课间体育活动 中学生
2004、2006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两次国民体质检测,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的一大因素。视力不良率有所上升,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滑,而体能素质也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1]。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是其主要原因。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2]。2007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体育关乎着全国亿万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每天运动一小时必备的内容,从体育活动形式上逐渐取代了课间广播操。此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的投身于快乐体育运动中。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各中学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达到课改的理念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很多地方需要加以完善。据调查在2008年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沙区教育局成立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领导小组,并于2009年6月8日—12日、2009年10月19日—23日分两个阶段对区属各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普查评比。同时,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进行了评比,第22小学和第10中学荣获为2009—2010年乌鲁木齐市大课间活动特色学校。这次评比工作大力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有所提高,下肢力量提高较明显,协调性显著提高,但上肢力量薄弱,上下肢发展不协调。各中学师资队伍,场地建设仍有一些差距,这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制约。为有效解决这一现状,正在努力构建出阳光体育运动指导下适合学校发展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有效地发展提供参考,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实现。
一、研究方法
(一)专家访谈法
对从事多年体育教学工作的的专家、教授、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二)调查法
走访乌鲁木齐市各中学,调查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
二、乌鲁木齐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大课间的时间是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在20min内进行。中午放学后有大于30min的午间大课间活动时间,下午第二节课后也有20min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以课外体育自由活动为主,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情况
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者有学生和教师。下课后各班主任组织学生站队集合,由体育委员汇报人数和体育教师抽查情况可以得出,除个别身体有特殊疾病、特殊原因和利用课间打扫卫生的学生以外,其余在校学生都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教师通过对各班级出席人数及效率、班主任是否跟操、学生是否穿校服等制作考核表进行考核。统计表明,上午大课间与下午大课间的出席率都在90%以上。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家长的认识程度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热情很高涨,但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家长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只重视学习,不关心孩子身体素质教育,也就对阻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以德育第一,身体素质第二的目标同步发展。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方法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是在班主任的监督下由各班体育委员组队,以一定的队形在固定的场地中进行自编操(武术操)练习,学生在做完自编广播操后可自由活动,如打篮球、踢毽子、跳大绳等趣味体育活动。由教师统一安排借运动器材,期间有值周老师对其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五)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公共设施问题
在下课集合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公共设施不健全,直接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效率,也就影响阳光体育的开展。学生在下课集合时间上存在严重浪费现象,主要是因为教学楼走廊狭窄,学生使用的卫生间短缺,严重影响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高效的开展。
(六)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资源开发和利用
学校在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基础上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创新来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需要有选择的设置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如低年级可以跳大绳,高年级打篮球。学生还可以自己做沙包、踺子等,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乌鲁木齐市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以来,主要以下肢发展为主,忽视了上肢发展,导致学生上下肢发展不协调。
2.由于家长对子女体育运动的忽视,加上学生课业繁重,严重影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行。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只局限于体育课,从而大大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高低年级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需要不同,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受限制,体育活动器材由教师统一借还,教师只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监督者,没有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
4.公共设施的不健全影响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率,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
(二)建议
1.大课间体育活动应增加促进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运动项目,如横绳拔河练习,单双杠,拉力器等。弥补以前造成的上肢力量发展滞后的问题,改善上下肢力量发展不协调,再开展些上下肢力量同时发展的项目,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2.针对家长对体育运动观念认识的不足,应采用墙报和讲座的形式加强家长对体育健康知识和现代健康理念的认识,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健康问题,使其成为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促进者。
3.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安排要合理,低年级重点开展提高兴趣为主的游戏性内容,高年级在技巧和难度上要略高。注意多样性和新颖行,同时要简单易学。发展优势项目,为学校的传统项目发展更有力的进行,建立体育活动器材管理制度,由学生自借自还,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爱护公物的能力。
4.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练,不但能够增进彼此的沟通,增进师生友谊,还能够形成师生平等互动,变教师的检查督促为共同参与营造和谐的活动氛围,达到合作双赢的目的。
5.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易化引进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不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这颗璀璨的明珠。合理规划校园场地,为学生高效的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有利条件,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在阳光的沐浴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鸿江.阳光体育总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3.
[2]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2007.11.26.6.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EB/OL].[2008-12-10].
摘 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等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在此方针下,全国亿万学生掀起体育锻炼热潮,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现状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阳光体育 大课间体育活动 中学生
2004、2006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两次国民体质检测,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的一大因素。视力不良率有所上升,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滑,而体能素质也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1]。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是其主要原因。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2]。2007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体育关乎着全国亿万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每天运动一小时必备的内容,从体育活动形式上逐渐取代了课间广播操。此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的投身于快乐体育运动中。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各中学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达到课改的理念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很多地方需要加以完善。据调查在2008年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沙区教育局成立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领导小组,并于2009年6月8日—12日、2009年10月19日—23日分两个阶段对区属各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普查评比。同时,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进行了评比,第22小学和第10中学荣获为2009—2010年乌鲁木齐市大课间活动特色学校。这次评比工作大力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有所提高,下肢力量提高较明显,协调性显著提高,但上肢力量薄弱,上下肢发展不协调。各中学师资队伍,场地建设仍有一些差距,这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制约。为有效解决这一现状,正在努力构建出阳光体育运动指导下适合学校发展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有效地发展提供参考,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实现。
一、研究方法
(一)专家访谈法
对从事多年体育教学工作的的专家、教授、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二)调查法
走访乌鲁木齐市各中学,调查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
二、乌鲁木齐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大课间的时间是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在20min内进行。中午放学后有大于30min的午间大课间活动时间,下午第二节课后也有20min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以课外体育自由活动为主,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情况
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者有学生和教师。下课后各班主任组织学生站队集合,由体育委员汇报人数和体育教师抽查情况可以得出,除个别身体有特殊疾病、特殊原因和利用课间打扫卫生的学生以外,其余在校学生都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教师通过对各班级出席人数及效率、班主任是否跟操、学生是否穿校服等制作考核表进行考核。统计表明,上午大课间与下午大课间的出席率都在90%以上。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家长的认识程度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热情很高涨,但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家长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只重视学习,不关心孩子身体素质教育,也就对阻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以德育第一,身体素质第二的目标同步发展。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方法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是在班主任的监督下由各班体育委员组队,以一定的队形在固定的场地中进行自编操(武术操)练习,学生在做完自编广播操后可自由活动,如打篮球、踢毽子、跳大绳等趣味体育活动。由教师统一安排借运动器材,期间有值周老师对其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五)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公共设施问题
在下课集合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公共设施不健全,直接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效率,也就影响阳光体育的开展。学生在下课集合时间上存在严重浪费现象,主要是因为教学楼走廊狭窄,学生使用的卫生间短缺,严重影响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高效的开展。
(六)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资源开发和利用
学校在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基础上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创新来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需要有选择的设置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如低年级可以跳大绳,高年级打篮球。学生还可以自己做沙包、踺子等,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乌鲁木齐市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以来,主要以下肢发展为主,忽视了上肢发展,导致学生上下肢发展不协调。
2.由于家长对子女体育运动的忽视,加上学生课业繁重,严重影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行。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只局限于体育课,从而大大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高低年级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需要不同,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受限制,体育活动器材由教师统一借还,教师只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监督者,没有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
4.公共设施的不健全影响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率,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
(二)建议
1.大课间体育活动应增加促进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运动项目,如横绳拔河练习,单双杠,拉力器等。弥补以前造成的上肢力量发展滞后的问题,改善上下肢力量发展不协调,再开展些上下肢力量同时发展的项目,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2.针对家长对体育运动观念认识的不足,应采用墙报和讲座的形式加强家长对体育健康知识和现代健康理念的认识,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健康问题,使其成为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促进者。
3.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安排要合理,低年级重点开展提高兴趣为主的游戏性内容,高年级在技巧和难度上要略高。注意多样性和新颖行,同时要简单易学。发展优势项目,为学校的传统项目发展更有力的进行,建立体育活动器材管理制度,由学生自借自还,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爱护公物的能力。
4.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练,不但能够增进彼此的沟通,增进师生友谊,还能够形成师生平等互动,变教师的检查督促为共同参与营造和谐的活动氛围,达到合作双赢的目的。
5.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易化引进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不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这颗璀璨的明珠。合理规划校园场地,为学生高效的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有利条件,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在阳光的沐浴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鸿江.阳光体育总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3.
[2]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2007.11.26.6.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EB/OL].[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