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体育教育管理指主管部门或领导指导学校体育教育的整体工作。包括转达上级机关对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体育教学业务部门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工作作风和思想认识;保证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体育教育管理 初中体育 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66-01
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应当从科学的体育教育观念、开放式的教学管理、合理的教师队伍、“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等方面来提升初中体育质量。
一、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观念
体育教育并非简单的通过体育课对学生实施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精神的培养教育,体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应当树立“大体育”的观念或者“大体育课”的观念。认识到,体育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贯穿学生成长乃至终身的一种教育。
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对体育教育的指导应当立足体育课,但不局限于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队体育课进行延伸和拓展。正如目前各个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便是体育课的有益补充。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而言,还应当把体育课延伸到学校教育之外,如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进行何种体育活动更能引起学生参加热情、何种体育活动更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成长等等,这些问题都应当进入管理者和管理部门的思考范围。
与此伴随的另一个观念就是“大体育”的观念。要想对体育课进行延伸,尤其要延伸到校外,那么对体育的认识必须改变。现在,社会对休闲娱乐需求更多,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时尚运动、休闲体育、民间传统体育在社会的开展呈上升趋势,项目的种类、接受的人群、相关的组织和设施都越来越多。因此,各种有益身心的休闲娱乐运动均可视为体育运动,而不是单纯的田径、球类等学校体育代表性项目。因此,体育教育与社区体育、休闲体育相结合,在交叉融合中探索一条适宜初中体育教育发展的道路。从另一个层面去思考,只有改变了体育教育的观念,对体育课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也才能够真正实现体育的终身教育,实现体育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
二、进行开放式的教育管理
突破惯有的体育部门管体育教育的观念,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各个部门协同合作。体育教育的主管部门主导,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管理。就学校而言,体育教研室制定竞赛或活动计划,体育教师负责专业部分,诸如赛制、规则等等的制定和实施;总务部门提供场地、器材等,医务部门负责体育保健等,各个部门协同运作,才能更好地保障体育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进行相应的政策理解与宣传
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非常重要,在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教学条件、不同教学对象确立相应的政策指导和宣传。政策是工作方式和行为组织的准绳,如果缺乏对政策的正确理解和适度传达,势必影响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建设合理的师资队伍
就调查情况来看,初中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还没有达到科学和优化的组合。普遍来讲,职称较低,学历不高,入职后的进修培训很少,不能保证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与时俱进,不能保证教学实践和研究视野与前沿接轨。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给予初中学校更多的政策保障和业务支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安排,落实相关体育政策。提高教师的待遇,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毕业生投身初中体育教育事业。同时加强在岗体育教师的进修培训,使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结构得到及时更新;在体育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奖方面适当放宽条件或增加比例,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而使初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等更趋合理与科学。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宗旨
体育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育的一切组织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学校体育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体育管理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应该坚持以“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宗旨。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体育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把人放在突出位置,尊重人的自身特性,维护人的人格尊严,彰显人的主体地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肯定人的内在价值,尊重人的合理需求,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初中体育教育管理而言,“以人为本”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二是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第一,从体育教育活动的实施来看,“以人为本”是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本。也就是说,教学管理的一切制度、组织、运作都是为保证教师的教学活动良性开展,保证教师的利益和持续发展,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注重师德建设。其次,注重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再次,加大经费投入,营造聚集人才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二,从体育教育活动的目的来看,“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出发,树立“健康第一”和为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向健康教育转变。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体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只有作为管理客体的学生的需求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管理和体育教育的质量才能得以提高。所以体育教育管理应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和态度为核心,以促成学生身心健康为最终目标。
六、结语
体育教育管理实际上是体育组织中的管理,它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式协调他人活动,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实现预定目标。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制定体育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教育工作目标,保证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运转,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
参考文献:
[1]陈俊青,简析体育教学管理及其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1,18
[2]梁金辉等,对构建体育管理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01
【关键词】体育教育管理 初中体育 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66-01
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应当从科学的体育教育观念、开放式的教学管理、合理的教师队伍、“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等方面来提升初中体育质量。
一、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观念
体育教育并非简单的通过体育课对学生实施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精神的培养教育,体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应当树立“大体育”的观念或者“大体育课”的观念。认识到,体育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贯穿学生成长乃至终身的一种教育。
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对体育教育的指导应当立足体育课,但不局限于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队体育课进行延伸和拓展。正如目前各个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便是体育课的有益补充。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而言,还应当把体育课延伸到学校教育之外,如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进行何种体育活动更能引起学生参加热情、何种体育活动更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成长等等,这些问题都应当进入管理者和管理部门的思考范围。
与此伴随的另一个观念就是“大体育”的观念。要想对体育课进行延伸,尤其要延伸到校外,那么对体育的认识必须改变。现在,社会对休闲娱乐需求更多,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时尚运动、休闲体育、民间传统体育在社会的开展呈上升趋势,项目的种类、接受的人群、相关的组织和设施都越来越多。因此,各种有益身心的休闲娱乐运动均可视为体育运动,而不是单纯的田径、球类等学校体育代表性项目。因此,体育教育与社区体育、休闲体育相结合,在交叉融合中探索一条适宜初中体育教育发展的道路。从另一个层面去思考,只有改变了体育教育的观念,对体育课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也才能够真正实现体育的终身教育,实现体育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
二、进行开放式的教育管理
突破惯有的体育部门管体育教育的观念,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各个部门协同合作。体育教育的主管部门主导,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管理。就学校而言,体育教研室制定竞赛或活动计划,体育教师负责专业部分,诸如赛制、规则等等的制定和实施;总务部门提供场地、器材等,医务部门负责体育保健等,各个部门协同运作,才能更好地保障体育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进行相应的政策理解与宣传
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非常重要,在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教学条件、不同教学对象确立相应的政策指导和宣传。政策是工作方式和行为组织的准绳,如果缺乏对政策的正确理解和适度传达,势必影响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建设合理的师资队伍
就调查情况来看,初中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还没有达到科学和优化的组合。普遍来讲,职称较低,学历不高,入职后的进修培训很少,不能保证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与时俱进,不能保证教学实践和研究视野与前沿接轨。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给予初中学校更多的政策保障和业务支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安排,落实相关体育政策。提高教师的待遇,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毕业生投身初中体育教育事业。同时加强在岗体育教师的进修培训,使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结构得到及时更新;在体育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奖方面适当放宽条件或增加比例,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而使初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等更趋合理与科学。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宗旨
体育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育的一切组织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学校体育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体育管理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应该坚持以“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宗旨。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体育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把人放在突出位置,尊重人的自身特性,维护人的人格尊严,彰显人的主体地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肯定人的内在价值,尊重人的合理需求,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初中体育教育管理而言,“以人为本”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二是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第一,从体育教育活动的实施来看,“以人为本”是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本。也就是说,教学管理的一切制度、组织、运作都是为保证教师的教学活动良性开展,保证教师的利益和持续发展,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注重师德建设。其次,注重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再次,加大经费投入,营造聚集人才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二,从体育教育活动的目的来看,“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出发,树立“健康第一”和为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向健康教育转变。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体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只有作为管理客体的学生的需求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管理和体育教育的质量才能得以提高。所以体育教育管理应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和态度为核心,以促成学生身心健康为最终目标。
六、结语
体育教育管理实际上是体育组织中的管理,它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式协调他人活动,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实现预定目标。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制定体育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教育工作目标,保证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运转,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
参考文献:
[1]陈俊青,简析体育教学管理及其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1,18
[2]梁金辉等,对构建体育管理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