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化是近年来中国企业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从海尔集团在全球的产业布局,到TCL重组法国汤姆逊公司;从中海油尝试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到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中国的一些先行者企业正在大踏步迈向国际化。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从事研究与开发(R&D)、生产和销售等活动的完整过程。从广义上说,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它包括企业的内向国际化和企业的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参见表1)。
内向国际化是指一国通过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国内产业,引进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竞争机制,带动本国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外向国际化是指一国企业积极向外扩张,把生产、经营环节延伸到国外,开辟国外市场和原料来源地,以国内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竞争的过程。根据对国内企业跨国经营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国际化也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国际化以技术设备的引进,建立合资企业和技术合作为主;外向国际化目前仍以产品出口为主,少部分企业以合资和独资方式在海外建立销售公司、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个别企业已开始上市融资(参见表2)。
国际化战略研究表明,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大多遵循阶段模式。所谓阶段模式,就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国际化。这种国际化模式具有一个逻辑性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加深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参与程度。
二、烟草企业的国际化现状
中国烟草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以贸易为主导的出口,对外直接投资较少,在国际市场经营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国际化经营方式比较单一,以产品的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为主,很少有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
烟草企业目前正处于国际化经营的初期阶段,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品的直接出口或者通过中国烟草进出口集团公司及其下属的子公司间接出口。以往也有个别烟草企业尝试过在海外投资设厂,成立烟草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但由于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缺少必要的条件和海外经营经验最终结果都不是太理想。
(二)烟草产品的出口市场有限、出口规模较小、品牌集中度低
出口的烟草制品尤其是卷烟,主要销往东南亚以及中东等国家,出口国家比较有限。而进口卷烟市场比较大的非洲、南美等市场,能够开拓的市场很有限。无论是卷烟出口规模,还是单品牌卷烟出口数量在国外市场的覆盖范围都很小,使得卷烟品牌集中度低。
(三)烟草企业的出口市场不稳定
中国烟草制品出口市场目前还不太稳定,销量起伏比较大,突出反映了我国烟草企业在出口品牌维护方面后继乏力。中国出口卷烟进口商大多是中间商,还有不少中介公司,这些企业在经营烟草制品方面缺少专门人才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投入资源少、满足于一卖了之。此外,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的中国烟草企业同时去开拓,也容易造成自相竞争的局面,对市场的稳定不利。
三、烟草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建议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烟草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跨国经营的机会与动力。中国入世以后,根据有关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原则,国外烟草市场逐步向中国烟草制品开放,中国烟草产品在135个缔约方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长期的最惠国待遇,这不仅大大改善中国烟草贸易的国际环境,也为中国烟草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更多、更广泛的机会。
一是逐步奠定并巩固在全球烟草产业链中的世界卷烟加工基地的地位。
中国的烟草制品在世界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要归功于烟草行业近30年持续、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积聚了从烟叶精加工、烟草产成品的多样化到大规模定制方面的丰富的生产经验,具备了同国际一流烟草企业在产品、技术、生产等多方面竞争的实力。规模化生产和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使烟草制品具有明显的成本竞争优势。尽管世界烟草市场基本上由美国的菲里普·莫里斯公司、英国的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等少数几家烟草巨头所把持,但中国烟草行业在世界烟草产业链的角色分工已经越来越清晰,中国烟草行业应当把烟草产业链不断向国外延伸以巩固这种地位。
二是加快企业整合,提高烟草行业国际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几十家烟草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单打独斗,结果是力量分散,消耗资源,品牌集中度低,出口效率低下。烟草企业应当化零为整,以中烟国际公司为龙头合力开拓国际市场。
三是利用联盟形式同国外烟草企业结成同盟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国际战略联盟在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分工、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和积极的作用。通过国际战略联盟策略进入国际市场,以合作方式同国外企业联手开拓国际市场,是现阶段行之有效的方式。
四是烟草企业应加大国际市场的投入力度,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
开拓国际烟草市场,把中国烟草产业链有效延伸至海外,实现中国由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到世界烟草强国的转变,是烟草行业“十一五”的发展方向。为此建议:
加强对国际烟草市场的调研。制定详细的市场开拓计划。包括产品组合、营销计划、售后服务、客户跟进服务,并确保计划的实施。
同时,企业应设立专用资金,作为市场营销和风险保证金,使企业在国际经营方面敢于进取,以求重大突破。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从事研究与开发(R&D)、生产和销售等活动的完整过程。从广义上说,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它包括企业的内向国际化和企业的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参见表1)。
内向国际化是指一国通过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国内产业,引进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竞争机制,带动本国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外向国际化是指一国企业积极向外扩张,把生产、经营环节延伸到国外,开辟国外市场和原料来源地,以国内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竞争的过程。根据对国内企业跨国经营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国际化也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国际化以技术设备的引进,建立合资企业和技术合作为主;外向国际化目前仍以产品出口为主,少部分企业以合资和独资方式在海外建立销售公司、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个别企业已开始上市融资(参见表2)。
国际化战略研究表明,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大多遵循阶段模式。所谓阶段模式,就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国际化。这种国际化模式具有一个逻辑性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加深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参与程度。
二、烟草企业的国际化现状
中国烟草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以贸易为主导的出口,对外直接投资较少,在国际市场经营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国际化经营方式比较单一,以产品的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为主,很少有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
烟草企业目前正处于国际化经营的初期阶段,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品的直接出口或者通过中国烟草进出口集团公司及其下属的子公司间接出口。以往也有个别烟草企业尝试过在海外投资设厂,成立烟草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但由于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缺少必要的条件和海外经营经验最终结果都不是太理想。
(二)烟草产品的出口市场有限、出口规模较小、品牌集中度低
出口的烟草制品尤其是卷烟,主要销往东南亚以及中东等国家,出口国家比较有限。而进口卷烟市场比较大的非洲、南美等市场,能够开拓的市场很有限。无论是卷烟出口规模,还是单品牌卷烟出口数量在国外市场的覆盖范围都很小,使得卷烟品牌集中度低。
(三)烟草企业的出口市场不稳定
中国烟草制品出口市场目前还不太稳定,销量起伏比较大,突出反映了我国烟草企业在出口品牌维护方面后继乏力。中国出口卷烟进口商大多是中间商,还有不少中介公司,这些企业在经营烟草制品方面缺少专门人才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投入资源少、满足于一卖了之。此外,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的中国烟草企业同时去开拓,也容易造成自相竞争的局面,对市场的稳定不利。
三、烟草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建议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烟草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跨国经营的机会与动力。中国入世以后,根据有关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原则,国外烟草市场逐步向中国烟草制品开放,中国烟草产品在135个缔约方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长期的最惠国待遇,这不仅大大改善中国烟草贸易的国际环境,也为中国烟草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更多、更广泛的机会。
一是逐步奠定并巩固在全球烟草产业链中的世界卷烟加工基地的地位。
中国的烟草制品在世界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要归功于烟草行业近30年持续、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积聚了从烟叶精加工、烟草产成品的多样化到大规模定制方面的丰富的生产经验,具备了同国际一流烟草企业在产品、技术、生产等多方面竞争的实力。规模化生产和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使烟草制品具有明显的成本竞争优势。尽管世界烟草市场基本上由美国的菲里普·莫里斯公司、英国的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等少数几家烟草巨头所把持,但中国烟草行业在世界烟草产业链的角色分工已经越来越清晰,中国烟草行业应当把烟草产业链不断向国外延伸以巩固这种地位。
二是加快企业整合,提高烟草行业国际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几十家烟草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单打独斗,结果是力量分散,消耗资源,品牌集中度低,出口效率低下。烟草企业应当化零为整,以中烟国际公司为龙头合力开拓国际市场。
三是利用联盟形式同国外烟草企业结成同盟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国际战略联盟在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分工、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和积极的作用。通过国际战略联盟策略进入国际市场,以合作方式同国外企业联手开拓国际市场,是现阶段行之有效的方式。
四是烟草企业应加大国际市场的投入力度,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
开拓国际烟草市场,把中国烟草产业链有效延伸至海外,实现中国由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到世界烟草强国的转变,是烟草行业“十一五”的发展方向。为此建议:
加强对国际烟草市场的调研。制定详细的市场开拓计划。包括产品组合、营销计划、售后服务、客户跟进服务,并确保计划的实施。
同时,企业应设立专用资金,作为市场营销和风险保证金,使企业在国际经营方面敢于进取,以求重大突破。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