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换了教材、减了课时,特别是教师多年来形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经验受到很大冲击,从事新课改化学教学的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认识、理解新教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是我们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所作的探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课程结构;注意问题;具体做法
一、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基本机构和课程要求
1.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必修包括2个模块,指《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36学时.
2.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3. 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人教版《化学 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 硫 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头脑中要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2.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的设置,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考虑教学设计要点,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以提高教师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多样化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多种学习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
4.注意知识情景化,改变传统教学策略.“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具体做法
1.结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之中,是以鲜明的实验事实引入揭示的.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过程,变教案教学为学案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一种较为民主的课堂,鼓励学生主动自发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其主体.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探究,创新知识;学生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验化学学习的意义.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的拥有欲,才能主动思考化学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
3.引导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学习的热情
体验学习是指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动手,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的现代学习方式,其中体验学习就是重要的现代学习方式之一.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对于化学实验,我们应该把实验的关注重点从结果转移到实验设计过程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设计、思考而不是那一份简单的实验报告.探索性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好,启迪学生思维和创造.我们可利用其独特的激趣、探究和创新功能,组织学习兴趣小组,设计探索性实验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积极探索试验设计过程.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不断改革、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驾驭课堂、驾驭教学的能力,积极践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定会将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章淳立.高中研究型课程及其他的开发与实施.上海教学研究,2000.7-8.
[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3] 高中化学新教材.
关键词:新课改;课程结构;注意问题;具体做法
一、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基本机构和课程要求
1.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必修包括2个模块,指《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36学时.
2.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3. 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人教版《化学 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 硫 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头脑中要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2.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的设置,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考虑教学设计要点,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以提高教师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多样化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多种学习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
4.注意知识情景化,改变传统教学策略.“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具体做法
1.结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之中,是以鲜明的实验事实引入揭示的.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过程,变教案教学为学案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一种较为民主的课堂,鼓励学生主动自发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其主体.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探究,创新知识;学生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验化学学习的意义.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的拥有欲,才能主动思考化学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
3.引导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学习的热情
体验学习是指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动手,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的现代学习方式,其中体验学习就是重要的现代学习方式之一.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对于化学实验,我们应该把实验的关注重点从结果转移到实验设计过程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设计、思考而不是那一份简单的实验报告.探索性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好,启迪学生思维和创造.我们可利用其独特的激趣、探究和创新功能,组织学习兴趣小组,设计探索性实验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积极探索试验设计过程.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不断改革、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驾驭课堂、驾驭教学的能力,积极践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定会将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章淳立.高中研究型课程及其他的开发与实施.上海教学研究,2000.7-8.
[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3] 高中化学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