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东中间高,两头低的特殊地形,使山东段运河不得不沿线设置大量船闸,以解决水位落差问题。明朝开始在大运河山东段大范围建造闸坝,清代以降则主要对闸坝进行维修,故其形制与明朝基本未变。本文希冀借助《行书金鉴》讨论大运河山东段船闸的运作方式。
关键词:运河山东段;船闸分布;运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山东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地势总体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东部及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及西部则为平原,呈弧形围绕在山地丘陵的外围。山东地形中部突起,导致经过山东运河产生了水位落差,致使漕船不能畅行,解决办法便是沿线设置了大量闸群,以此来节制水流,克服山东中部地区地势较高的问题。
一、山东段运河船闸演变简概
宋熙宁四年始设船闸“都水监言:运河乞置双闸,例放舟船实便”。①元会通河开通后,临清至沽头段有“闸河”之称共建造船闸31座,以调节水位,元朝在船闸形式、尺寸和结构上已有统一标准。
明朝大范围建造闸坝以稳定运河水位,其闸规格统一,有板槽、闸板,闸口上有活动木板桥,供行人和车辆通行,拉开板桥即可行船,石块之间,用铁扣连接。清朝主要开展闸坝的维修工作,故形制基本未变。
二、山东段运河船闸数量
“山东运河,关键全在各闸”②整个大运河中山东运河设置船闸数量最多,且运行最为复杂。元明清三代山东段运河从北至南排列共有70余座船闸,包括临清北头闸、临清中闸、临清隘船闸、临清板闸、临清砖闸、韩庄闸、德胜闸、六里石闸、张庄闸、万年闸、丁庙闸、顿庄闸、侯迁闸、台儿庄闸等较为重要的船闸。
总之京杭运河山东段主航道,元代建闸31座,明代建闸39座,清代建闸3座。元明清3代共建新闸73座,故有闸河之称也。
三、山东段运河船闸的运作
明清山东运河段船闸众多,要使船闸正常运作,须有一套严密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方法,其中关键是船闸启闭之法得当。
(一)船闸运作的一般方法
1.启闭闸板原则
《行水金鉴》中启闭闸板的原则“启闭诸闸法,若潮信焉。如启上闸,即闭下闸;启下闸,即闭上闸,节缩之道也,不然将恐竭。又启板时,上、下水舟俱泊五十歩之外,每启一板,辄停半晌,命曰:晾板。则水势杀舟,乃不败。”③另外积水到一定深度方可开闸,清代规定“积水至六七板,方许开放。”④
2.运船过闸次序
“凡运粮及解送官物,并官员、军、民、商贾等船,到闸务积水至六、七板,方许开放。若公差内、外官员人等,乘坐马快船或站船紧急公务,就于所在驿分给与马驴过去,不许违例开闸,进贡紧要不在此例。”⑤粮船全部过闸之后,贡船再过,然后是官船,最后是民船 ,只有裝载进贡皇帝新鲜物品的船才可以随到随开。闸官负责管理运船的过闸次序,如果有强逼开闸,或不按次序过闸,争先斗殴之人则由闸官缉拿并送至巡河官处置 。
(二)以柳林闸为代表的南运船闸运作
柳林闸即南旺上闸为“为南运之第一闸”。⑥“永乐九年,开会通河,画为二堤,周三十四里有奇,两旺皆蓄水以灌渠,故设南旺上下闸。”⑦南旺上闸是南运的咽喉,《行水金鉴》“袁家口闸上下河水甚浅,每逢天旱,船最难行。此闸放船,须先将南旺上闸板,严下用人看守,然后将下闸板全启,放水北注。若闸上有船,即令随水放下,至开河闸,又将开河闸板全启,放水北注。若闸上有船,亦令随水放下,并放到袁口闸,然后将袁口闸板全启,放船自无浅阻之虞。”⑧可见南远全系南旺上闸。此外,南旺上闸以南等待船只达到200余才能开闸,开闸后迅速放行,船过后迅速闭闸,不能使水南泄。⑨
(三)以袁家口闸为代表的北运船闸运作
袁家口闸是“为北运咽喉”,“袁家口闸不放水北注,运道浅阻,势所必至。故粮船至此,必须积至三百或二百余只,则水自充足有余,而后启板放船,若水非有余,船决不可放。”⑩由其调控汶河之水,如不从此放水,北运必然浅阻。袁家口闸闸板必须全部放下方可使十里闸、开河闸不至浅阻。等待过闸漕船须至200-300余只后,才可视水量情况开闸,水量足则开,水量不足则先闭南旺上闸,再开启开河闸、十里闸,使汶水全注于此,方可开闸放船。
四、小结
山东段运河船闸在空间分布上充分考虑了地形、地势以及船闸的管理运作,设置相应管理机构及闸官和夫役,按照朝廷制定的相关制度并结合船闸的间距和水量大小对船闸的启闭进行管理,保证了船闸的正常运作,反映了古人的治水智慧和运河管理水平。
注释: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九十五《志第四十五·河渠志》,武英殿本,第2809页。
② [清]张伯行:《居济一得》卷一《运河总论·山东运河》,正谊堂全书本,第18页。
③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二十一《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页。
④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三十四《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4页。
⑤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三十四《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4页。
⑥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五《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页。
⑦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五《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0页。
⑧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五《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7页。
⑨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五《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4页。
⑩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五《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9页。
参考文献
[1] 山东师范学院地理系《山东地理》编写组编.山东地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7.
[2] 梁文生主编.导游基础知识 山东部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 李家熹编著.船闸文明演变史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6] 钟行明.明清山东运河船闸的空间分布与管理运作[J].建筑与文化.2016,(5):120-121.
作者简介:杨再强(1996—),男,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区域社会史。
关键词:运河山东段;船闸分布;运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山东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地势总体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东部及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及西部则为平原,呈弧形围绕在山地丘陵的外围。山东地形中部突起,导致经过山东运河产生了水位落差,致使漕船不能畅行,解决办法便是沿线设置了大量闸群,以此来节制水流,克服山东中部地区地势较高的问题。
一、山东段运河船闸演变简概
宋熙宁四年始设船闸“都水监言:运河乞置双闸,例放舟船实便”。①元会通河开通后,临清至沽头段有“闸河”之称共建造船闸31座,以调节水位,元朝在船闸形式、尺寸和结构上已有统一标准。
明朝大范围建造闸坝以稳定运河水位,其闸规格统一,有板槽、闸板,闸口上有活动木板桥,供行人和车辆通行,拉开板桥即可行船,石块之间,用铁扣连接。清朝主要开展闸坝的维修工作,故形制基本未变。
二、山东段运河船闸数量
“山东运河,关键全在各闸”②整个大运河中山东运河设置船闸数量最多,且运行最为复杂。元明清三代山东段运河从北至南排列共有70余座船闸,包括临清北头闸、临清中闸、临清隘船闸、临清板闸、临清砖闸、韩庄闸、德胜闸、六里石闸、张庄闸、万年闸、丁庙闸、顿庄闸、侯迁闸、台儿庄闸等较为重要的船闸。
总之京杭运河山东段主航道,元代建闸31座,明代建闸39座,清代建闸3座。元明清3代共建新闸73座,故有闸河之称也。
三、山东段运河船闸的运作
明清山东运河段船闸众多,要使船闸正常运作,须有一套严密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方法,其中关键是船闸启闭之法得当。
(一)船闸运作的一般方法
1.启闭闸板原则
《行水金鉴》中启闭闸板的原则“启闭诸闸法,若潮信焉。如启上闸,即闭下闸;启下闸,即闭上闸,节缩之道也,不然将恐竭。又启板时,上、下水舟俱泊五十歩之外,每启一板,辄停半晌,命曰:晾板。则水势杀舟,乃不败。”③另外积水到一定深度方可开闸,清代规定“积水至六七板,方许开放。”④
2.运船过闸次序
“凡运粮及解送官物,并官员、军、民、商贾等船,到闸务积水至六、七板,方许开放。若公差内、外官员人等,乘坐马快船或站船紧急公务,就于所在驿分给与马驴过去,不许违例开闸,进贡紧要不在此例。”⑤粮船全部过闸之后,贡船再过,然后是官船,最后是民船 ,只有裝载进贡皇帝新鲜物品的船才可以随到随开。闸官负责管理运船的过闸次序,如果有强逼开闸,或不按次序过闸,争先斗殴之人则由闸官缉拿并送至巡河官处置 。
(二)以柳林闸为代表的南运船闸运作
柳林闸即南旺上闸为“为南运之第一闸”。⑥“永乐九年,开会通河,画为二堤,周三十四里有奇,两旺皆蓄水以灌渠,故设南旺上下闸。”⑦南旺上闸是南运的咽喉,《行水金鉴》“袁家口闸上下河水甚浅,每逢天旱,船最难行。此闸放船,须先将南旺上闸板,严下用人看守,然后将下闸板全启,放水北注。若闸上有船,即令随水放下,至开河闸,又将开河闸板全启,放水北注。若闸上有船,亦令随水放下,并放到袁口闸,然后将袁口闸板全启,放船自无浅阻之虞。”⑧可见南远全系南旺上闸。此外,南旺上闸以南等待船只达到200余才能开闸,开闸后迅速放行,船过后迅速闭闸,不能使水南泄。⑨
(三)以袁家口闸为代表的北运船闸运作
袁家口闸是“为北运咽喉”,“袁家口闸不放水北注,运道浅阻,势所必至。故粮船至此,必须积至三百或二百余只,则水自充足有余,而后启板放船,若水非有余,船决不可放。”⑩由其调控汶河之水,如不从此放水,北运必然浅阻。袁家口闸闸板必须全部放下方可使十里闸、开河闸不至浅阻。等待过闸漕船须至200-300余只后,才可视水量情况开闸,水量足则开,水量不足则先闭南旺上闸,再开启开河闸、十里闸,使汶水全注于此,方可开闸放船。
四、小结
山东段运河船闸在空间分布上充分考虑了地形、地势以及船闸的管理运作,设置相应管理机构及闸官和夫役,按照朝廷制定的相关制度并结合船闸的间距和水量大小对船闸的启闭进行管理,保证了船闸的正常运作,反映了古人的治水智慧和运河管理水平。
注释: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九十五《志第四十五·河渠志》,武英殿本,第2809页。
② [清]张伯行:《居济一得》卷一《运河总论·山东运河》,正谊堂全书本,第18页。
③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二十一《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页。
④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三十四《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4页。
⑤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三十四《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4页。
⑥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五《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页。
⑦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五《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0页。
⑧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五《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7页。
⑨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五《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4页。
⑩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五《运河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9页。
参考文献
[1] 山东师范学院地理系《山东地理》编写组编.山东地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7.
[2] 梁文生主编.导游基础知识 山东部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 李家熹编著.船闸文明演变史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6] 钟行明.明清山东运河船闸的空间分布与管理运作[J].建筑与文化.2016,(5):120-121.
作者简介:杨再强(1996—),男,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区域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