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到底,是许多人不愿意做个普通人。不但自己不愿意,也习惯于以这样的标准去评价别人。所以,常见的比喻是把人生比作一场竞赛,常有着“起跑线”上的焦虑。跑得快、掌声欢呼声多的,是成功。否则,就是失败了。
以成败论英雄,对有心普通的人来说,是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小说里更多些,比如《平凡的世界》。最近因为多种原因被热议之外,这部小说已经默默长销了一二十年,反复成为各种图书馆借阅榜的前几位。许多人爱看它,是因为看到了奋斗,看到了励志。但说到励志,其实存在悖论。故事里主角孙少平的人生并不成功;小说偏于悲剧的结局,也不符合人们关于“励志”的期待。但人们还是爱它,就像爱所有故事里悲剧的英雄,爱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其实,或许也不该用“英雄”这个词。正如《平凡的世界》这个书名,那穿越了光阴、始终打动人的色彩,并不在于“英雄”,而恰恰是普通人对于劳动与尊严的珍重。
劳动与尊严——这样的要求,普通,也不普通;这样的普通人,应当当好,却并不好当。
说它普通又不普通,是因为这本该是一种基本的精神,聚精会神地投入,有所为有所不为地获得。所以,于私,有认真创造体面生活的期待,也有对不劳而获、游手好闲的鄙夷;而于公,有职业道德的说法,也有公私分明的准则。可在现实里,又不乏背道而驰者。
做好一个普通人,其实不容易。他要有自知之明,清楚意识到能力有所限,赢者并不能也不该通吃;他要有自我约束,心中有道德律令,脚下有不可踩的底线,有所不为的念头清晰通透;他还要有对自我价值的恰当肯定,明白平平淡淡和庸庸碌碌并不是一回事,成就和成功也并不一定重合。
做好这样的普通人,其实也不普通了。但它确确实实,是我们千百年来对社会中人、对人生最普遍的期待。无论“英雄”还是“凡人”,都只有在这个“普通人”的精神里,才有真正照亮历史的可能。
(摘自《人民日报》)
以成败论英雄,对有心普通的人来说,是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小说里更多些,比如《平凡的世界》。最近因为多种原因被热议之外,这部小说已经默默长销了一二十年,反复成为各种图书馆借阅榜的前几位。许多人爱看它,是因为看到了奋斗,看到了励志。但说到励志,其实存在悖论。故事里主角孙少平的人生并不成功;小说偏于悲剧的结局,也不符合人们关于“励志”的期待。但人们还是爱它,就像爱所有故事里悲剧的英雄,爱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其实,或许也不该用“英雄”这个词。正如《平凡的世界》这个书名,那穿越了光阴、始终打动人的色彩,并不在于“英雄”,而恰恰是普通人对于劳动与尊严的珍重。
劳动与尊严——这样的要求,普通,也不普通;这样的普通人,应当当好,却并不好当。
说它普通又不普通,是因为这本该是一种基本的精神,聚精会神地投入,有所为有所不为地获得。所以,于私,有认真创造体面生活的期待,也有对不劳而获、游手好闲的鄙夷;而于公,有职业道德的说法,也有公私分明的准则。可在现实里,又不乏背道而驰者。
做好一个普通人,其实不容易。他要有自知之明,清楚意识到能力有所限,赢者并不能也不该通吃;他要有自我约束,心中有道德律令,脚下有不可踩的底线,有所不为的念头清晰通透;他还要有对自我价值的恰当肯定,明白平平淡淡和庸庸碌碌并不是一回事,成就和成功也并不一定重合。
做好这样的普通人,其实也不普通了。但它确确实实,是我们千百年来对社会中人、对人生最普遍的期待。无论“英雄”还是“凡人”,都只有在这个“普通人”的精神里,才有真正照亮历史的可能。
(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