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孩子玩的机会
玩对孩子来说是上天赐予的,但在当今的社会似乎变成了一种“奢侈品”。因为很多家长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早就教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将孩子送进各种补习班学这学那!早期教育的确值得重视,但是许多家长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这种填鸭式教育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变成呆鸭子。
孩子们的智慧其实是玩出来,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其实质就是真正把原本属于孩子的东西还给他们。玩对于幼儿来说,是让他们在感兴趣的环境中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玩中会促进他们对自然及其规律的感受和认识。
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生理和心理的正常需要,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所谓“玩出来的智慧”就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让孩子从玩中收获
选择适宜的玩具
玩具(包括游戏材料)是玩的物质基础,要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玩具。越贵的玩具对孩子发展来说不一定是高价值的,在小孩子的眼里,往往一些纸片、盒子、瓶瓶罐罐是最喜欢的玩具。记得一次我园购置玩具,我把外包装的大盒子拿到班级,原本是想做个区域隔断,可在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对这个普普通通的大盒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钻来钻去,绕着盒子一圈又圈地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由此可见高价格的玩具不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对于小孩子来说,那些在成人眼里的废旧物品,恰恰是他们的宝贝,因此,只要是适宜的玩具对于孩子来讲就是有意义的。
在玩中获得知识
从表面看起来,孩子从早到晚是在幼儿园里玩,其实老师已将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融会贯穿在游戏中,以“玩”的形式使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同时得到动手、动口、动脑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比如:绘画游戏“可爱的小不点”,老师让孩子用手指自由地在纸上点,然后用彩笔画出“小不点”的四肢,孩子们创作出的“小不点”是形态各异、各具情景。在此基础上再接着玩“小不点在哪里”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观察、猜测来参与创作。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就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样的活动与老师只是凭空教画,产生的教学结果是大不相同的。而家长也可以参照这类游戏让孩子在家里玩。
鼓励孩子在玩中发问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提出疑问正是活动展开的开始,有了疑问才有了学习探究的兴趣,有了疑问才产生了想要寻求答案的愿望。学前幼儿生性好问,他们对我们这个物质世界充满了好奇。“为什么熊要冬眠?”“为什么狼要吃羊?”“为什么水不会从下往上流?”……对这些问题不要一笑置之,或者直接说“等你们再大些就会知道了”。
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孩子发问,并为孩子们创设发挥想象、自主探索学习的心理环境。如:当孩子们问“苹果会不会再结出苹果,它能生长在沙里、石头里吗?”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去做实验,用实践来验证他们的疑问。
在玩中开启孩子的智力
孩子们已具备进行学习的智能条件,已能接受浅显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地引导。为了让年龄小的孩子体验动词“滚”“抛”“转”“跑”“跳”等词,就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中讲讲,不知不觉中体验,孩子们学会这些动词的同时也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的平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更挖掘了孩子的创新潜能。只有这样,孩子的创造欲望才能得到充分地挖掘,才能点燃孩子的智慧火花。同时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密切注意游戏的发展。在孩子的自主活动时,我们观察即可,不要打断他们,适时地提出疑问,让孩子尝试解决,使他们真正在玩中学到东西。当孩子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总之,“玩”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效果上,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各种能力。新时代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死读书,读死书”是不行的。只有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保护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获取经验,在玩中增长智慧,应成为幼儿教育的主旋律。
(王洋 黑龙江省省直机关省委第一幼儿园教师)
玩对孩子来说是上天赐予的,但在当今的社会似乎变成了一种“奢侈品”。因为很多家长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早就教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将孩子送进各种补习班学这学那!早期教育的确值得重视,但是许多家长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这种填鸭式教育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变成呆鸭子。
孩子们的智慧其实是玩出来,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其实质就是真正把原本属于孩子的东西还给他们。玩对于幼儿来说,是让他们在感兴趣的环境中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玩中会促进他们对自然及其规律的感受和认识。
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生理和心理的正常需要,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所谓“玩出来的智慧”就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让孩子从玩中收获
选择适宜的玩具
玩具(包括游戏材料)是玩的物质基础,要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玩具。越贵的玩具对孩子发展来说不一定是高价值的,在小孩子的眼里,往往一些纸片、盒子、瓶瓶罐罐是最喜欢的玩具。记得一次我园购置玩具,我把外包装的大盒子拿到班级,原本是想做个区域隔断,可在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对这个普普通通的大盒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钻来钻去,绕着盒子一圈又圈地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由此可见高价格的玩具不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对于小孩子来说,那些在成人眼里的废旧物品,恰恰是他们的宝贝,因此,只要是适宜的玩具对于孩子来讲就是有意义的。
在玩中获得知识
从表面看起来,孩子从早到晚是在幼儿园里玩,其实老师已将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融会贯穿在游戏中,以“玩”的形式使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同时得到动手、动口、动脑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比如:绘画游戏“可爱的小不点”,老师让孩子用手指自由地在纸上点,然后用彩笔画出“小不点”的四肢,孩子们创作出的“小不点”是形态各异、各具情景。在此基础上再接着玩“小不点在哪里”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观察、猜测来参与创作。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就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样的活动与老师只是凭空教画,产生的教学结果是大不相同的。而家长也可以参照这类游戏让孩子在家里玩。
鼓励孩子在玩中发问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提出疑问正是活动展开的开始,有了疑问才有了学习探究的兴趣,有了疑问才产生了想要寻求答案的愿望。学前幼儿生性好问,他们对我们这个物质世界充满了好奇。“为什么熊要冬眠?”“为什么狼要吃羊?”“为什么水不会从下往上流?”……对这些问题不要一笑置之,或者直接说“等你们再大些就会知道了”。
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孩子发问,并为孩子们创设发挥想象、自主探索学习的心理环境。如:当孩子们问“苹果会不会再结出苹果,它能生长在沙里、石头里吗?”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去做实验,用实践来验证他们的疑问。
在玩中开启孩子的智力
孩子们已具备进行学习的智能条件,已能接受浅显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地引导。为了让年龄小的孩子体验动词“滚”“抛”“转”“跑”“跳”等词,就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中讲讲,不知不觉中体验,孩子们学会这些动词的同时也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的平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更挖掘了孩子的创新潜能。只有这样,孩子的创造欲望才能得到充分地挖掘,才能点燃孩子的智慧火花。同时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密切注意游戏的发展。在孩子的自主活动时,我们观察即可,不要打断他们,适时地提出疑问,让孩子尝试解决,使他们真正在玩中学到东西。当孩子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总之,“玩”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效果上,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各种能力。新时代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死读书,读死书”是不行的。只有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保护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获取经验,在玩中增长智慧,应成为幼儿教育的主旋律。
(王洋 黑龙江省省直机关省委第一幼儿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