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计算能力呢?
一、计算能力——小学数学能力的内核
1、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
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2、计算不仅是一种高难度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3、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
4、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所以必须把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提高。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
首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针对新知识中的一些与旧知识密切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指导训练。授课时,力求教学方式有实效、灵活、多样。例如用游戏、竞赛等形式;用小黑板、卡片进行抢答、视算、口诉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方式。
第二,教师要有耐心,多与学生沟通,发现他们计算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第三,授课时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寓教于乐,学生特别喜欢上数学课。
2、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3、加强课堂练习。
目前的数学课堂,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课铃声一响,教师才布置练习,导致练习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加强课堂练习。
(1)留有足够的时间。
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
(2)提高练习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回到机械重复的做法。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开放性问题等,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适合学生。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认真看、二仔细想、三细心算、四耐心查。
(1)认真看:就是认真对数。
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仔细想:就是认真审题。
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细心算:
①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不能潦草,不涂改,格式一定要规范,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②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③要善于有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4)耐心查:就是认真检查。
①计算完,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③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④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指出,帮组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对于普遍或典型问题,及时统计,进行统一分析讲。
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计算能力呢?
一、计算能力——小学数学能力的内核
1、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
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2、计算不仅是一种高难度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3、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
4、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所以必须把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提高。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
首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针对新知识中的一些与旧知识密切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指导训练。授课时,力求教学方式有实效、灵活、多样。例如用游戏、竞赛等形式;用小黑板、卡片进行抢答、视算、口诉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方式。
第二,教师要有耐心,多与学生沟通,发现他们计算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第三,授课时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寓教于乐,学生特别喜欢上数学课。
2、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3、加强课堂练习。
目前的数学课堂,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课铃声一响,教师才布置练习,导致练习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加强课堂练习。
(1)留有足够的时间。
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
(2)提高练习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回到机械重复的做法。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开放性问题等,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适合学生。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认真看、二仔细想、三细心算、四耐心查。
(1)认真看:就是认真对数。
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仔细想:就是认真审题。
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细心算:
①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不能潦草,不涂改,格式一定要规范,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②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③要善于有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4)耐心查:就是认真检查。
①计算完,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③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④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指出,帮组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对于普遍或典型问题,及时统计,进行统一分析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