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阿伯丁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从未有过在英语国家留学的经历。幸运的是,我来到苏格兰的阿伯丁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算是圆了我的留学梦。略去一路风尘和之后的倒时差等生理上的不适应不谈,来英国之后,给我上的第一课就是超市购物——就在我们抵达阿伯丁的第二天,校方十分体恤地用车将我们新一届来阿大访学的中国学生带到市中心较大的超市,让我们置办生活必需品。我们许多人都闹了些笑话,其中也包括我。我本想买瓶沐浴露,结果却买了瓶身体乳液,而一位男士错将护发素当成了洗发水。当接过收银员递过来的花花绿绿的纸币和一大把叮当作响的硬币时,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老外”都不免有些蒙圈。接下来的下午茶也不失为一次对英式饮食的切身体验……现在回想起一起喝下午茶;一起去格拉斯哥血拼“黑色星期五”;一起坐巴士去爱丁堡看城堡;一起去英皇剧院去看滑稽剧表演;一起坐在圣安德鲁大学的教室里听讲座……所有这些我们一起做的事都像昨天才发生一样,心中不禁生出些许感慨。
  坦率地说,英国有不少可爱之处和可恨之处。
  英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景色壮美。特别是蔚蓝的天空,即使我来自青藏高原,早已习惯蓝天白云,也不禁啧啧称叹,更不要说那些来自其他地区且深受雾霾困扰的同学了。这里的天真是一碧如洗,云白得灼人的眼,再映衬上绿草地,总是会让人产生想要打几个滚的冲动。每每在这样风和日丽的天气,我会来到海边,听海鸟的啼鸣和海浪冲刷沙滩的声音,总是不由升腾出吟诗的冲动,难怪会有那么多的文学大家诞生在苏格兰这片土地上。
  与这里的美景相映衬的是当地淳朴的民风。无论是男女老少,只要你报以微笑,对方都会与你回应。要是走在街上迷了路,只要你开口,对方都会耐心地为你指路,更有甚者会亲自为你领路。我还有过两次东西失而复得的经历,一次是手机,另一次是羊绒围巾。当地人的素养很高,礼貌用语张口即来。人们或是匆匆赶路,或是低声交谈,少有大声喧哗而不顾及左右,这与高素质脱不开关系。这里的车会主动礼让行人,狭窄处相互让车已是不成文的规定。我们所住的公寓楼前就是一个大的转盘,每天我都会看到窗外川流不息的车辆,但极少堵车,更是从未见过交通事故。
  再者就是人们的生活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当地人热爱运动,对待生活积极乐观。之前,我就了解到欧美国家的人热爱运动,但当看到健身房人潮涌动的景象时,我还是吃惊不小。任何时候,走在街上,你会看到身穿跑步服的人从你身边急速掠过,有时三五成群。阿伯丁健身中心离我们住处不远,更是集齐了各路运动健将,当然,这里也能见到各个年龄段的运动人士,上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下到蹒跚学步的幼儿,游泳的,踢球的,跳操的,练器械的,打球的,甚至还有学跳水的,射箭的,一应俱全,好不热闹,真可谓“全民运动”。
  说完优点,再来看看不足。与伟大祖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相比,在英国出行要是没私家车就十分不方便。这里的公交车票价极贵,从未满载过,更谈不上拥挤,单程票最低也要1.4英镑,折合成人民币不免让人咋舌。当然,常住民会享有各种优惠,像七十岁以上免票,学生有年票,家庭周末不限票次等。但是,相比国内刷卡单次七角钱来看,英国的公交系统还是弱爆了,票价昂贵不说,而且线路不多,等车时间普遍较长。我们所在的阿伯丁市地处苏格兰东北部,城市本身不大,在苏格兰排名第三,但城市间距较远,从这里出发去伦敦坐长途大巴需要十二个小时,就算去爱丁堡也要三个多小时。在英国,最贵的出行方式要数火车了。从阿伯丁到伦敦,人们最常用的出行方式是乘飞机,性价比最高。当然,如果行程在三个小时左右,乘坐大巴既省钱又省时。另外,提前在网上订票会有很大折扣,一般来说,越早订票越优惠。
  让我最无法理解的是这里的办事效率。与其说是效率低,不如说是做事古板,不会通融。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办事认真,守规矩。他们的服务窗口开放时间较国内短很多,许多商场到了周末反倒很早就打烊,在我们看来,这简直就是错失大好商机!记得某次我们在一家苏格兰特色店购得几条羊绒围巾之后,有几位老师也觉得好,非常想买,可等我们返回再买时,正赶上老板要打烊,我们好说歹说他才最终同意卖给我们,这种事在中国是绝无可能发生的!
  让人忍无可忍的要数恶名昭著的英式“黑色料理”了,他们的国菜“炸鱼薯条”尝一次也就不会再想第二次了;即使是听起来高端大气的英式下午茶,吃起来也并没有听起来和看上去那么诱人。可以说,英国人在做饭方面太没天赋,好好的食料都被他們糟蹋了,做出来的食物既无卖相也很难吃,完全不能同我们的“中国胃”相匹配。吃不习惯,我们就自己动手做饭,亏得常用的食材多能买到,几个月下来,就连平时很少下厨的我也练就了一手好厨艺,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不出远门什么都好说,若要出远门可就苦了我的胃了,外面的饭是又贵又难吃,无论是开胃菜、主菜和甜点,还是汉堡、三明治这类洋快餐,对我来说都是勉强下咽,果腹而已。
  这次学习历经六个月,我们居住在阿伯丁大学的留学生宿舍,学习在全英文环境下进行,语言中心与教会安排了寄宿家庭与我们交流。在假期、周末,我们多次外出,参加教堂活动、运动赛事等,融入当地人的生活。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衣食住行和往来礼节,我深切体会到英国尤其是苏格兰的社会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体会到英国各个地区不同的文化差异。为了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我们还趁着周末或业余时间,义务参加孔子学院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向当地人传播中国文化。新春佳节,班里组织了迎春活动,邀请其他国家的学生参加,展现了中国学生的才艺,同时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我认为,让我们走出国门来了解当地的文化才是重点,毕竟语言在哪儿都能学,教学法也是,而了解文化的最好途径就是融入其中,亲身经历才会体味深刻。语言与文化从来都不可分割。可以说此行的最大收获就是亲身体验了一把“文化之旅”。
  接下来谈谈这次留学的学习收获和对未来教学工作的帮助。总体来说,不外乎两点:开阔了教学思路,更新了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研能力。   研修期间,通过听课、观摩、参与教学实践等环节,我们对西方的课堂教学方法与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事实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与这里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来说是基本相同的,都强调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工具性与交际性。当然,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的教学环境相对薄弱,硬件设施相对简陋,学生人数比这里的多了很多,以至于课堂的活动组织受到一定限制。但是,教学资源两者差别并不大,图书馆的先进性、开放性以及语言教学设施等,中外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回国后,我们思考的重点就放在如何在人数较多的环境中变不利为有利,实施教学法所提供的应对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使得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良性循环。
  另外,重新做回学生,学习半年时间,让我有机会从学生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这都对回国后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在设计教学环节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上都会有明显的改变。之前是默认学生都有着同样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所以教学态度稍显粗暴,现在更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待学生的多元思想与学习状况,有了更多的包容与体谅,教学中也会多些考虑与照顾。
  这次研修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法、EAP(学术英语)与ESP(专门用途英语),尽管学习过程既痛苦又艰难,但是收获确实很大。毕竟阿伯丁大学语言中心集中很多专家与教授,针对我们的实际需求,介绍了语言教学中主要使用的理论与方法。他们的理论功底都比较深厚,教学经验也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所以从他们那里,我接触到不少新方法与新思路,这对以后的教学有指导意义。
  另外,阿伯丁大学的图书馆资源很丰富。图书馆除了大量的藏书外,还提供了自习教室,有公共自习室,也有小型的讨论室,而且图书馆内任何地方都可以无线上网。如果在本校借不到所需的资料,可以在图书馆网页上提交申请,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帮助你从其他大學的图书馆找来电子文档,而且这些服务对学生都是免费的,非常有助于学习和研究。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都会有一个交流会,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学术报告。还有课程期间的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分析,都在为之后的教研做准备。最后小论文的写作,更是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体验。我们不仅要选题、论证、写提纲、读文献、做笔记、反复修改、一稿二稿到定稿,还要遵循所有学术论文的格式与行文要求。通过这次写作实践,我找准了自己的兴趣点与研究方向,以后可以在这个方向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在英国高校,研讨会是很常见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几乎每周都有,不论是教授还是学生,都可以自由参加。与会者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同专家交流,从中了解知名教授的学术动向。另外,指导教授每周组织例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而且往往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和思路就是在学术研讨过程中产生的。另外,研究生如果给导师担任研究助手,就可以从导师的研究经费中获得经济资助,校方还将免除其学费,这有利于研究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这种宽松也活跃的学术交流状况,让我开阔了学术视野。
  学习不能仅限于书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需要走出去,引进来,相互学习,相互了解,期待着下次再见!
其他文献
傩又称跳傩、傩舞和傩戏,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传统文化信仰,是一种需要扮演者佩戴定制面具的原始祭礼。傩文化从远古图腾崇拜跨越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发展到今天,具有极高的民俗和艺术研究的活化石意义。南丰傩面具是赣傩面具的代表之一,人们要积极探索南丰傩面具传承与旅游工艺品开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展创新设计研究,最终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笔者来自江西南丰,十分热爱家乡文化。因此,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民间面具
期刊
老周巷是父亲工作过的地方。  老周巷镇不大,一条东西向的小街很短,两边房子挨着房子,住着一户一户人家。走在街上,每家洗碗刷盆的响动声声入耳,做饭烧菜的味道随处飘散,谁家吃什么菜了,闻闻就知道。街面不宽,只要敞开着门,对面邻居相互间一览无余,两家的主妇常在屋里一边忙着手头的活计,一边没完没了地隔着街聊天闲扯。  每天大清早,粮站这段街的两边就摆满了摊子,逢到赶集的日子人气更旺,有卖瓜果蔬菜、鲜鱼活虾
期刊
冯梦龙是明代搜集民歌、笑话、编撰白话小说,受民俗文化影响最深,推崇俗文学最积扱,贡献最大的高产通俗文学家和理论家。在其重要作品“三言”中,通过大量民俗生活的描写,冯梦龙深刻而全面地展示了晚明真实的社会风貌。民俗文化在“三言”故事中有着改造作品思想内容、设置故事情景、熔铸通俗风格的重要功用。  在以儒家正统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俗与市井细民的生活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在文学创作中,世俗生活的文学
期刊
路遥是我国当代作家,其作品多反映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他关注时代的变化,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作品感动了许多读者,而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人生经历方面对路遥小说《人生》进行解读。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路遥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饱含着对黄土大地以及农民的赞颂。在他并不丰富的创作时间中,他总是用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记录着社会和时代
期刊
受法国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影响,20世纪60年代,叙事学研究于法国兴起,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文本的新方式。虽然它抛弃了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明显的缺陷,但不可否认它补充了研究文本的角度,后来的文学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对文本的关注不能脱离叙事角度的分析。初读余华的短篇《命中注定》,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突兀的开头、莫名的结尾,情节不连贯,含义不清晰,让人匪夷所思,不禁令人想再回味一遍故事
期刊
在我国历史上,《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元典,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人们所传颂的经典文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学者对《诗经》展开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金元时期,该时期的《诗经》学将前代的经学研究成果進行吸收和整合,促使诗经学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本文将《诗经》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针对金元时期诗话中《诗经》的教化和文化传播展开研究。  在我国文学的发展长河中,《诗经》
期刊
司马迁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提出了著名的“发愤著书”理念,并完成一部伟大的著作《史记》。司马迁以其独特的人格感染着后世文士,“发愤著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后世文士追求立言的不朽,以及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形成了优秀的著述传统。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追求。在儒
期刊
《秋窗风雨夕》的主题一直有争议,主要有“封建压迫说”“命运预感说”“历史隐喻说”“伤悼身世说”四种。本文立足文本分析,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证定该诗具有“伤悼身世”和“担忧爱情”的双重主题。  一、《秋窗风雨夕》的主题  作为《红楼梦》中的名篇,《秋窗风雨夕》常被各家诗词鉴赏注本收录,但其主题仍有争议。“封建压迫说”是20世纪70年代的产物,强调“封建势力”对林黛玉的“压迫”。那时候的《红楼梦
期刊
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指出,“自我呈现”是指个体“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的活动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呈现的特质和方式。这是生活空间所自然赋予和形成的。  平儿,是一个平民的女儿,她不仅拥有一个“平儿”这样如此平常的名字,而且她的身份也是平凡的——一个通房丫头。但是,她的生存艺术表现很不平凡。平儿最重要的自我呈现体现在
期刊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文学艺术史上是不可多得的全才,他精通诗、文、词、赋,善书画、好音律,是宋代文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星。作为“词中之龙”,他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以及深远的影响。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题材局限和音乐束缚,使“词主情”的“情”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在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他的词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他的一切喜怒哀乐、惆怅失意都深深地灌注在他的词中,为词创立了新的范式,促成了宋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