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成就1个创业故事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_you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从技术到产品、到商品化的完整故事。历时20年的演绎,情节并不复杂,却也意味深长,启迪重重。
  ——题记
  
  头一个8年
  
  即便现在和气定神闲的黄庭国聊天,仍能从他熠熠闪光的眼睛,读到超常的坚毅和执著。出于对技术创新的长期依恋,想必这种坚毅和执著已融入黄老的血液,形成了人性的定格。
  很多年以前,供职于煤科总院上海分院的黄庭国,在国外做访问学者时,发现人家普遍使用的一些仪器设备国内竟然没有,例如用微波方法处理样品,不但样品的成分不会改变,而且提高了检验的准确率。
  1986年,黄庭国与徐立强等一批国外留学和工作回来的技术人员,开始摸索研制微波快速溶样技术。经过8年多的努力,研发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该技术的研制成功,不仅在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应用上更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为各行各业理化部门摆脱陈旧落后的传统制样方法,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
  8年的努力,现在回头叙说,已没有什么情节。只知道条件很艰苦,只知道这个技术自己应该能突破,只知道身为这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理应年复一年地努力攻关,心中别无他念。
  
  又一个8年
  
  1999年,黄庭国向煤科总院上海分院借用场地,成立了上海新科微波溶样测试技术研究所。黄庭国担任所长,带领一班人开始了相关产品的研发。
  从技术成果到产品,是一个艰苦的蜕变,不但需要场地,更需要经费和技术人员坚持不懈的精神。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创新环境远末形成,大批的技术人员仍习惯于停留在技术研发、专利获得和论文发表摘引阶段,黄庭国执著一个技术的产品成形,已属另类。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他们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微波消解仪MK-I型。之后,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又陆续推出了MK-II型、III型和MPS系列微波消解仪器及电子控温加热板等一系列现代样品前处理设备,到2000年新科所的新产品已形成系列。
  技术的不断完善,产品系列化的形成,给黄庭国和研究所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化、商品化诱惑。但是,以黄庭国为核心的团队,可以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也可以在产品上不断完善,一代一代;就是在商品化这一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困难。
  聊起2002年前后那段商品化的日子,黄庭国至今心有余悸。尽管产品可以好得连样机别人都买,可做一台销一台,就是挣不到钱。即便如此,内部还有人迅速分离,在某一产品上另起炉灶,成了对手。再接着,官司光临,搅得人心烦意乱。
  两个8年过去,却无法获得满意的市场回报,黄庭国清醒地意识到了现有团队的不足和缺憾,把一双盯着技术产品的眼睛从陌生混乱的市场收回,开始了对人才的寻觅。
  
  后4年的行云流水
  
  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庭国遇见了刚从加拿大MBA学成归来的王勤华。英俊儒雅的王勤华,1991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去了一家国有单位工作,后来跳槽到惠普。之后又到加拿大就读MBA,毕业后在加拿大一家公司工作了半年,感到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于2002年回到了上海。世上的缘分都有些机缘巧合,但真琢磨起来,其实最大的缘分还是需求和利益。王勤华仍想到外资企业寻找发展机会,遇到黄庭国后,他改变了想法。黄庭国向他介绍了新科所及其产品的情况,并表达了希望他加盟一起干的强烈愿望。尽管王勤华不太了解微波消解技术,但当他走访了一些用户以后,感到这个产品的市场空间很大。经过分析,他认为产品不能大规模面市的原因是价格太高,用户买不起,而价格高的原因是没有规模;产品有降价的空间,按照用户的购买能力定价,仍然有较大的利润回报。
  王勤华加盟后,新科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研究所改制,成立了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都出资入股,成为民营性质的科技企业。当时正值煤科总院上海分院清理三产,对新科所的改制给予了大力支持。二是对产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正确的定位,即从单纯微波消解转变为以微波消解为核心,结合样品预加热、微波萃取和微波合成等微波化学的综合应用。三是招聘人才,从原来的10人扩大为现在的30人。四是理顺公司的销售、开发、应用方法、维修服务等管理体系。五是场地搬迁,将公司从煤科院迁到漕河泾一个工业园区,并改善了办公条件,塑造公司对外良好的形象。
  这一系列的举措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产品的销售价格为五六万元一台,而进口国外同类产品需要30多万元,且产品的性能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因而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每个月都有几个用户单位带着样品到新仪公司考察,并订购产品。新仪公司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280多万元,2004年增长到506万元,并达到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由于价格低,性能好,检测的准确率高,其应用面越来越广,不仅疾控系统的机构使用,一些出口加工企业为应对进口国的技术壁垒,纷纷设立检测部门,也需要购置产品,现在新仪公司一年可销售150台。
  接受采访的自然是意气风发的王勤华,最后想见见黄庭国时,王总才从实验室把黄庭国请出来。一脸的笑,直言现在舒坦了,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换代尽在掌握之中,“而小王他们把销售、市场、管理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一老一少形成了难得的企业团队组合,团队组合一旦形成,凡事便行云流水般顺畅起来。
其他文献
编者按:初创企业永远面临着“同甘苦,共患难”、创业成功之后的利益分配问题,犹如悬挂在创业者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如今的创业者都已经有了契约意识、团队精神,然,事情是不断变化着的,很多时候必须要调整着前进。因此,在一定的情势下,进行利益分配方案的调整是必须的,不可避免的。  更值得为我们的读者一提的是:当初创企业面临发展瓶颈,通过利益分配的调整来建立合理的公司结构,不失为一种积极的解决途径。
期刊
12月8-12日,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以色列孵化器共同举办的孵化器培训班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举行。会上来自以色列的Eliahu Stern和Shmuel Yerushalmi博士担任主讲。上海市共24家孵化器报名参加。  这次培训班主要介绍以色列科技孵化器的概念、项目和孵化器的关系、以色列及其产业的历史背景、知识产权、孵化器和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以色列孵化器的独立性、以色列创业企业的融资方式、项目的
期刊
创业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源泉,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重要途径。建设一个崇尚创业、追求成功的创业社会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关键。2004年,中国的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一个新的创业高潮也正在来临。  一是保护创业的制度正在建立和完善。2003年1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的修改宪法草案中,把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写入宪法,并明确指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将使私人财产更加安全、民间资本更具
期刊
中国经济蓬勃向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截止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4万海外留学人员(“海归”)归国创业;为此,全国建立了60多个留学生创业园区,留学生回国创办的企业已有近4000家,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仅在上海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就达1300多家。    然而,当我们把注意力从统计数字转移到每一个“海归”创业个案上时,便会发现,多数海归创业者的日子远非想象中那般潇洒。现实的生意环境与商业
期刊
激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和动力,是一种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诗人创作需要激情,专家攻关需要激情,企业家创业更需要激情。然,激情并不是谁的专利,关键是有一颗“燃烧的心”。  在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企业里,就有一位具备了诗人、专家、企业家气质于一身、充满激情的创业者——王玉明。  王玉明身材不高,说话语气平和,举止儒雅,一副眼镜使他更像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然而他那双眸子里却跳动着一团火,一
期刊
姓名:“联梦”   年龄:平均22岁   经历:2004年5月18日,开封大学8名稚气未脱的学生创业郑州高新区,走上了自主创业的艰辛之路,他们有冲劲,有活力,更有梦想,但创业艰难百战多,由于资金匮乏,常常让他们陷入困境。   职业:自主创业者   信念:敢想,敢做,才能成就联梦神话   创业感受:“城里人想去农村,农村人想进城”   团队成员简介:  
期刊
2003年11月17日,全国孵化器同行关注已久的“第二期孵化器主任培训班”拉开了序幕。厦门大学朱崇实校长、科技部火炬中心裴夏生副主任、厦门市科技局孔曙光副局长参加了开学典礼并致贺词。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孙大海副主任主持了开学仪式。  本次培训,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和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由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承办。邀请了科技部火炬中心兼创新基金赵玉海主任、高新处唐凤泉处长、知识产权局乔德喜司长
期刊
7月15日,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推出9个月后,“路线图计划”正式开始了启航之旅——倡导并推出这一计划的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联合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就首次四方联动共同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部分高科技企业一事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关村科技园区里的24家企业率先成为了该计划的首批试点,将获得上述4家单位的鼎力支持。今后,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将成为这一计划
期刊
分众传媒,一个美国时间2005年7月14日上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江南春,一个一夜之间跻身亿万富翁的“财富新星”。像忽来的一夜春风般,江南春和分众传媒,共同演绎了一个瞬间聚焦在闪光灯下的“创富奇迹”……  尽管时下已经是个资讯高度发达、信息较为透明的社会,然而,对于一夜成名的江南春和分众传媒,之前却一直处在人们关注的死角。时间推前两年,2003年的6月,当江南春成立分众并入驻刚刚成立的上海多
期刊
“奇瑞,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6月16日,在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盛赞奇瑞公司作为我国最具抱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制造企业,在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超出了汽车范围,对所有的行业都有重要启示作用”。奇瑞所承担的使命多过其他任何一家汽车企业,科技部选中奇瑞,看中的就是它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  奇瑞自主创新走了很多曲折的弯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