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84-01
文化多元现象是随着大众的欣赏需求而不断变化的。人们对少数民族歌曲的原生态表现、对少数民族歌曲的汉译演唱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就是少数民族母语演唱者和欣赏者在逐步深入的学习现代汉语之后,也会找出汉译中的一些问题。作为一个专业艺术工作者或是有文化传承责任的人,在民族民间文化交融时,需要一个慎重的态度,持有一定的汉语专业知识,并且还要了解少数民族历史及语言常识。
看龙梅首唱的《陪你一起看草原》汉译歌词如下:
第一段: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
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看那白云轻轻的飘,带着(走)我的思念。
陪你一起看草原,阳光多灿烂,陪你一起看草原,让爱留心间。
第二段: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好)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
去听那悠扬的歌,去看那远飞的雁,看那漫漫长长的路,能把天涯望断。
陪你一起看草原,草原花正艳,陪你一起看草原,让爱留心间。
应该说,这是一首旋律美,歌词好的歌曲,表达了草原人民诚挚好客,乐于助人,感激朋友的美德和愿望,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问题,因为联系不上词作者,就先改了,有些不敬。
一、译成汉语后,两段都用“最美的”表示一个时间段,这就限制了时间。“最美的”季节在八月,这时的草原草长莺飞,日暖夜凉,不冷不热,眼看有绿。而六、七月,九、十月就不在其例了,“最美的”只体现了视觉感受,而物候物产表达不出来。“最美的”只从风景着眼,因而第二段改为“最好的季节”或“最好的时候”为宜。
六月的草原,小草正嫩,乍暖还寒,如果缺雨还有旱情,可这时的草原却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你可以看到草木的高度天天在变,你可以看到草木的色度一天天在变,令人感到大自然美好的是哪些欢快的小鸟们,无忧无虑,蹦蹦跳跳,有时能跳到你的跟前。而九月,草原的瓜果正是成熟盛期,物美价廉。“十?一”前的八月十五,又是羊肉最嫩最香的时候。六、七、八、九、十这五个月,用“最美的”季节表示,有些力不从心。改成“最好的时候”,就包括了这五个月,甚至还能包括草原的冬季。雪的草原,另是一番景象,我曾说:“没在草原经过寒冬就不知道温情和温暖。”用“最美的”表示季节风景,用“最好的”表示物候物产,一二段互为补充,这样就贴切了。在蒙语里,说“最好的季节”,汉语音译是“哈默克塞呢”或“特里滚塞呢”,这两个词,不仅有“最好的”意思,也有“最美的”意思,都是比较而来。草原人民待客豪放大方,流传下来的家风也是用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随着草原的发展,草原上最好的时间,最好的风景,最好的物产也多了起来。
二、第一段里“看那白云轻轻的飘,带着我的思念”,意境很好,很有诗意,但对客人来讲,毕竟是分心走神了。既然是注重相见的缘分,陪你客人一起了解草原,欣赏草原,享受草原,可这时看着白云,还带着我的思念呢?这怎么能尽心尽力地招待好客人呢?在广西民委,我唱成“看那白云轻轻的飘,带走我的思念”。一字之差,意思大变。因为我们曾有相见的缘分,客人也一定把我当朋友看待。那么,现在我不能表示,可在草原最美、最好的时候,朋友们来到草原,我一定会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因为要报答招待好客人,即使我有什么思念的人和事,此时,见到朋友,它已经被白云带走了,汉族讲“客随主便”,蒙族讲“主随客便”,这样唱出来,两相结合,把草原人民专心致志,履约践行,招待好朋友的回报之情就表达准确了。
另有布仁?巴雅尔的《天边》——
第一段很押韵(叶韵):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eng
山中有一片晨雾,那是你昨夜的柔情。eng
我要登上,登上山顶,去寻觅你雾中的身影,eng
我要跨上,跨上骏马,去追逐遥远的星星。eng
第二段第三句变韵了:天边有颗大树,那是我心中的绿荫en
远方有座高山,那是你博大的胸襟,en
我要树下,树下采集,去编织美好的憧憬,eng?
我要山下,山下放牧,去追寻你的足印。en
反复段又出现变韵,U:我愿与你,策马同行,奔驰在草原的深处,u?
我愿与你,展翅飞翔,遨游在蓝天的穹谷。u ?
变韵诗,汉语里有,蒙语里也有,不是不可。问题是声韵为内容服务,不是“非变不可”时,一般不变。从蒙语译成汉语,就要考虑汉语的音韵选择,尤其是表达效果。在演唱实践中,改成了——我要树下,树下采集,去编织灿烂的古今,接下句:我要山下,山下放牧,去追寻你的足印。
任何民族都有创造的欲望,都有创新的成果,不然无法生存。这样改动,提示我们,要认真研学历史,还要开创未来。
反复段改成“我愿与你策马同行,奔驰在夜幕的深沉”,回到 en 韵。久别的恋人相见,不怕黑暗,不觉时长。“我愿与你展翅飞翔,遨游在黎明的时分”,还是en韵。晚上呢呢喃喃,卿卿我我,早晨了,一日之计在于晨,要工作,要奋斗。美好的爱情有共同的奋斗才能持久。早起,夫妻共同劳作,符合草原民族生活的实际。原歌词的“穹谷”不好理解。汉语中,穹窿、穹苍、穹庐,指的是中间高四围低的天空。“穹谷”是什么,不好解释。
东蒙有一首《这片草原》:
天鹅梳妆在达赉湖的岸边,孛尔帖降生在呼伦贝尔草原。
野马越过克鲁伦河,成吉思汗聆听(灵柩)在这片草原。
这是一首赞美草原圣母成吉思汗的妻子和呼伦贝尔家乡的好歌。呼伦贝尔女人也以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崇文尚武,美丽动人而传遍草原的各个部落,圣主没有听信谣言,一直将孛尔帖视为自己坚贞的妻子,可是传唱的版本不同,意思也变了,可改成:
烈马跨过克鲁伦河,成吉思汗迎亲在这片草原。
野马再好,没经过训练,调教,改成“烈马”,刚烈之马,使它富有人的美德,圣主的灵柩,墓地,是不能随便说的,到底在哪,就是知道也不能说,不知道就更不能瞎说,这是蒙古人老一辈传下的规矩。用“跨”而不用“越”,暗示人们,将有一个历史的巨大转变出现,史实也的确如此。
蒙古语也是一个古老的语种,发展中也吸收了许多外来词,一些古词在今天也有了新的含意。用汉语普通话演唱蒙歌,能满足更多大众对蒙歌的喜好和了解,也使蒙古族优良文化得以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但在翻译成汉语时,我不主张“硬”译,反到感觉“软”译比较好。不要怕走了味儿,办法总比问题多。同时,唱好蒙古族歌曲,一要用好民族母语,二要用标准的汉语普通话演唱,用汉语其它方言演唱就效果不好。为了让讲汉语,懂汉语的大众听的明白透彻,我觉得在保留蒙语原意的基础上,不妨译得精一些,美一些,妙一些。
注:由于联系不到词作者,对现在汉译歌词的改动有些冒味,如原蒙语歌词作者和汉译歌词译者见到,请给于指教。为了传承弘扬蒙古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转译歌词需要审慎。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84-01
文化多元现象是随着大众的欣赏需求而不断变化的。人们对少数民族歌曲的原生态表现、对少数民族歌曲的汉译演唱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就是少数民族母语演唱者和欣赏者在逐步深入的学习现代汉语之后,也会找出汉译中的一些问题。作为一个专业艺术工作者或是有文化传承责任的人,在民族民间文化交融时,需要一个慎重的态度,持有一定的汉语专业知识,并且还要了解少数民族历史及语言常识。
看龙梅首唱的《陪你一起看草原》汉译歌词如下:
第一段: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
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看那白云轻轻的飘,带着(走)我的思念。
陪你一起看草原,阳光多灿烂,陪你一起看草原,让爱留心间。
第二段: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好)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
去听那悠扬的歌,去看那远飞的雁,看那漫漫长长的路,能把天涯望断。
陪你一起看草原,草原花正艳,陪你一起看草原,让爱留心间。
应该说,这是一首旋律美,歌词好的歌曲,表达了草原人民诚挚好客,乐于助人,感激朋友的美德和愿望,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问题,因为联系不上词作者,就先改了,有些不敬。
一、译成汉语后,两段都用“最美的”表示一个时间段,这就限制了时间。“最美的”季节在八月,这时的草原草长莺飞,日暖夜凉,不冷不热,眼看有绿。而六、七月,九、十月就不在其例了,“最美的”只体现了视觉感受,而物候物产表达不出来。“最美的”只从风景着眼,因而第二段改为“最好的季节”或“最好的时候”为宜。
六月的草原,小草正嫩,乍暖还寒,如果缺雨还有旱情,可这时的草原却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你可以看到草木的高度天天在变,你可以看到草木的色度一天天在变,令人感到大自然美好的是哪些欢快的小鸟们,无忧无虑,蹦蹦跳跳,有时能跳到你的跟前。而九月,草原的瓜果正是成熟盛期,物美价廉。“十?一”前的八月十五,又是羊肉最嫩最香的时候。六、七、八、九、十这五个月,用“最美的”季节表示,有些力不从心。改成“最好的时候”,就包括了这五个月,甚至还能包括草原的冬季。雪的草原,另是一番景象,我曾说:“没在草原经过寒冬就不知道温情和温暖。”用“最美的”表示季节风景,用“最好的”表示物候物产,一二段互为补充,这样就贴切了。在蒙语里,说“最好的季节”,汉语音译是“哈默克塞呢”或“特里滚塞呢”,这两个词,不仅有“最好的”意思,也有“最美的”意思,都是比较而来。草原人民待客豪放大方,流传下来的家风也是用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随着草原的发展,草原上最好的时间,最好的风景,最好的物产也多了起来。
二、第一段里“看那白云轻轻的飘,带着我的思念”,意境很好,很有诗意,但对客人来讲,毕竟是分心走神了。既然是注重相见的缘分,陪你客人一起了解草原,欣赏草原,享受草原,可这时看着白云,还带着我的思念呢?这怎么能尽心尽力地招待好客人呢?在广西民委,我唱成“看那白云轻轻的飘,带走我的思念”。一字之差,意思大变。因为我们曾有相见的缘分,客人也一定把我当朋友看待。那么,现在我不能表示,可在草原最美、最好的时候,朋友们来到草原,我一定会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因为要报答招待好客人,即使我有什么思念的人和事,此时,见到朋友,它已经被白云带走了,汉族讲“客随主便”,蒙族讲“主随客便”,这样唱出来,两相结合,把草原人民专心致志,履约践行,招待好朋友的回报之情就表达准确了。
另有布仁?巴雅尔的《天边》——
第一段很押韵(叶韵):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eng
山中有一片晨雾,那是你昨夜的柔情。eng
我要登上,登上山顶,去寻觅你雾中的身影,eng
我要跨上,跨上骏马,去追逐遥远的星星。eng
第二段第三句变韵了:天边有颗大树,那是我心中的绿荫en
远方有座高山,那是你博大的胸襟,en
我要树下,树下采集,去编织美好的憧憬,eng?
我要山下,山下放牧,去追寻你的足印。en
反复段又出现变韵,U:我愿与你,策马同行,奔驰在草原的深处,u?
我愿与你,展翅飞翔,遨游在蓝天的穹谷。u ?
变韵诗,汉语里有,蒙语里也有,不是不可。问题是声韵为内容服务,不是“非变不可”时,一般不变。从蒙语译成汉语,就要考虑汉语的音韵选择,尤其是表达效果。在演唱实践中,改成了——我要树下,树下采集,去编织灿烂的古今,接下句:我要山下,山下放牧,去追寻你的足印。
任何民族都有创造的欲望,都有创新的成果,不然无法生存。这样改动,提示我们,要认真研学历史,还要开创未来。
反复段改成“我愿与你策马同行,奔驰在夜幕的深沉”,回到 en 韵。久别的恋人相见,不怕黑暗,不觉时长。“我愿与你展翅飞翔,遨游在黎明的时分”,还是en韵。晚上呢呢喃喃,卿卿我我,早晨了,一日之计在于晨,要工作,要奋斗。美好的爱情有共同的奋斗才能持久。早起,夫妻共同劳作,符合草原民族生活的实际。原歌词的“穹谷”不好理解。汉语中,穹窿、穹苍、穹庐,指的是中间高四围低的天空。“穹谷”是什么,不好解释。
东蒙有一首《这片草原》:
天鹅梳妆在达赉湖的岸边,孛尔帖降生在呼伦贝尔草原。
野马越过克鲁伦河,成吉思汗聆听(灵柩)在这片草原。
这是一首赞美草原圣母成吉思汗的妻子和呼伦贝尔家乡的好歌。呼伦贝尔女人也以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崇文尚武,美丽动人而传遍草原的各个部落,圣主没有听信谣言,一直将孛尔帖视为自己坚贞的妻子,可是传唱的版本不同,意思也变了,可改成:
烈马跨过克鲁伦河,成吉思汗迎亲在这片草原。
野马再好,没经过训练,调教,改成“烈马”,刚烈之马,使它富有人的美德,圣主的灵柩,墓地,是不能随便说的,到底在哪,就是知道也不能说,不知道就更不能瞎说,这是蒙古人老一辈传下的规矩。用“跨”而不用“越”,暗示人们,将有一个历史的巨大转变出现,史实也的确如此。
蒙古语也是一个古老的语种,发展中也吸收了许多外来词,一些古词在今天也有了新的含意。用汉语普通话演唱蒙歌,能满足更多大众对蒙歌的喜好和了解,也使蒙古族优良文化得以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但在翻译成汉语时,我不主张“硬”译,反到感觉“软”译比较好。不要怕走了味儿,办法总比问题多。同时,唱好蒙古族歌曲,一要用好民族母语,二要用标准的汉语普通话演唱,用汉语其它方言演唱就效果不好。为了让讲汉语,懂汉语的大众听的明白透彻,我觉得在保留蒙语原意的基础上,不妨译得精一些,美一些,妙一些。
注:由于联系不到词作者,对现在汉译歌词的改动有些冒味,如原蒙语歌词作者和汉译歌词译者见到,请给于指教。为了传承弘扬蒙古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转译歌词需要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