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新课改不断深化,要求学校育人不但重视知识传授,也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学生历史知识,还要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历史教学。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应当使用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渗透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历史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116
引言
历史学科对学生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考证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之所以在初中阶段加入和深化历史内容,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借助历史科学的逐步推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历史核心素养概念阐释
核心素养是对学生采取与其个人终身发展目标相符、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技能的锻炼以及素养的养成。核心素养的特点在于开放、稳定、发展变化,核心素养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朱汉国认为:历史学科素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过程中核心素养的逐步发展。历史学科素养体现了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中逐渐形成的内在素质、核心能力、知识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包括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内容:历史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历史证据以及祖国情感。历史唯物主义代表核心素养中的核心理论,时空观念代表核心思维,历史解释代表核心能力,历史证据代表核心方法,祖国情感代表核心价值观。
二、在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一)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师是授课活动的组织领导者,教师本身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历史教师熟练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情况、教材和教材教学纲要,借助明确的教学方向,科学有效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树立正确的歷史价值观,提高帮助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正确性,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全面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表面含义是学生对历史文化了解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借助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科学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历史事件有更准确、科学的解释,依靠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该事件在当时造成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升解释历史的能力
历史上存在许多看似相互矛盾的现象,但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有逻辑上的内在统一性,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寻找这一逻辑上的内在统一性,提升学生解释历史的能力。以讲解北宋政治的相关章节为例,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介绍北宋发展状况的小视频,该视频应当既能够展示北宋繁华的一面,又能突出北宋的困顿之处。接着,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北宋时期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特征呢?”一开始,学生的思路还没有打开,许多学生可能会陷入思维瓶颈。教师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可结合这一问题设计几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一般我们分析某个时期的历史,都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这一问题较为简单,许多学生能说出制度、文化、生产力等答案。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从这些角度探讨北宋的发展状况。最终,学生发现北宋时期高度集权的特征造成了君弱臣强的局面,但这一制度从另一方面看又有利于提升政治效率。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模仿这种思维模式,从其它角度解释北宋的历史性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解释历史的能力会明显有所提升。
(三)普及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历史核心素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普及力度是当下历史教育的重要工作。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必须熟练掌握核心要素的含义,通过对此的熟练掌握,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历史教师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自主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应该对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将教材内容熟记于心;还应该有目的性地学习,增加理论知识。教育部门也应当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结构化的培训,以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为倡导者,与学生同发展,组织团体研究相关学科书籍,将理论中的历史核心素养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丰富程度,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还应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其中。初中历史教师应从自身入手,深入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将教学内容和历史核心素养相结合,利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邱琴凤.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101-102.
[2]任育文.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19(05):30.
[3]周利斌.以核心素养为基石,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9(13):63-64.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历史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116
引言
历史学科对学生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考证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之所以在初中阶段加入和深化历史内容,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借助历史科学的逐步推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历史核心素养概念阐释
核心素养是对学生采取与其个人终身发展目标相符、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技能的锻炼以及素养的养成。核心素养的特点在于开放、稳定、发展变化,核心素养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朱汉国认为:历史学科素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过程中核心素养的逐步发展。历史学科素养体现了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中逐渐形成的内在素质、核心能力、知识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包括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内容:历史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历史证据以及祖国情感。历史唯物主义代表核心素养中的核心理论,时空观念代表核心思维,历史解释代表核心能力,历史证据代表核心方法,祖国情感代表核心价值观。
二、在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一)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师是授课活动的组织领导者,教师本身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历史教师熟练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情况、教材和教材教学纲要,借助明确的教学方向,科学有效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树立正确的歷史价值观,提高帮助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正确性,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全面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表面含义是学生对历史文化了解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借助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科学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历史事件有更准确、科学的解释,依靠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该事件在当时造成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升解释历史的能力
历史上存在许多看似相互矛盾的现象,但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有逻辑上的内在统一性,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寻找这一逻辑上的内在统一性,提升学生解释历史的能力。以讲解北宋政治的相关章节为例,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介绍北宋发展状况的小视频,该视频应当既能够展示北宋繁华的一面,又能突出北宋的困顿之处。接着,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北宋时期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特征呢?”一开始,学生的思路还没有打开,许多学生可能会陷入思维瓶颈。教师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可结合这一问题设计几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一般我们分析某个时期的历史,都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这一问题较为简单,许多学生能说出制度、文化、生产力等答案。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从这些角度探讨北宋的发展状况。最终,学生发现北宋时期高度集权的特征造成了君弱臣强的局面,但这一制度从另一方面看又有利于提升政治效率。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模仿这种思维模式,从其它角度解释北宋的历史性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解释历史的能力会明显有所提升。
(三)普及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历史核心素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普及力度是当下历史教育的重要工作。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必须熟练掌握核心要素的含义,通过对此的熟练掌握,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历史教师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自主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应该对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将教材内容熟记于心;还应该有目的性地学习,增加理论知识。教育部门也应当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结构化的培训,以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为倡导者,与学生同发展,组织团体研究相关学科书籍,将理论中的历史核心素养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丰富程度,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还应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其中。初中历史教师应从自身入手,深入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将教学内容和历史核心素养相结合,利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邱琴凤.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101-102.
[2]任育文.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19(05):30.
[3]周利斌.以核心素养为基石,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9(1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