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trac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体裁,加强民族音乐教学,让学生通过接受民族音乐熏陶,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认识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增进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关键词:音乐;兴趣;丰富性;多样性
  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必须依靠教育,依靠我们广大音乐老师的不断努力,把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引导他们正确地去欣赏音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只有通过聆听的方式才能直接体验到它的本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爱好。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呢?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到孩子们还是喜欢通过以下几点来学习。
  一、通过介绍民族音乐特点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民族歌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的有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彝族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的特点和丰富的音乐文化,从而使孩子们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如:蒙古族民歌曲调高亢,节奏自由宽广悠扬,声音要求粗犷。藏族民歌活跃热烈、朴实优美,声音要求自然流畅等特点。又如朝鲜族歌曲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起共鸣”,其中我们非常了解的歌曲《桔梗谣》《阿里朗》等,在学习时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聆听自己体会和总结歌曲特点,慢慢的增加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
  二、重视对相关文化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授课时一定要多方查找资料,丰富和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遇到问题要先考证清楚,再教给学生,否则很容易出问题。如在二年级解释彝族乐曲《快乐的罗嗦》时,不能把“罗嗦”解释成“啰嗦”,“罗嗦”是彝语的译音,有的译成“诺苏”,是指彝族人的意思,“快乐的罗嗦”可以理解为“快乐的彝族人”,又如藏族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二年级的孩子们就会问老师日喀则是在哪?我当时回答了“土质最好的庄园”,学生还会问“土质最好的庄园在哪”?在歌词中还有“啊索啊索马里拉”是什么意思?学生听了也是一脸茫然,这时我们就需帮助他们了解其含义,其实这句歌词没有特殊的意义,在这首藏族歌曲中,只是为了帮助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这样学生就简单易懂了解歌词大意。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活动,新的概念和知识技能的形成都是以感知开始的。如果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参加获得较为豐富的感性知识,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鲜明生动的形象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音乐课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感受音乐,调动情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学生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很少,特别是他们的风土人情、服装服饰等,如果只凭老师的解说就会显得很空洞、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多提供一些相关的影像资料,帮助孩子们更真切的感受与理解,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五年级学唱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彝族人民赶圩的视频,那些穿着民族服装的大人们挑着担,孩子们跟在一旁欢天喜地地去赶圩的情景映入学生们的眼帘。再如六年级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播放有关草原风光片段,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白鸟歌唱、毡包犹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让学生了解蒙古人民以放牧为生,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特点,无需更多的语言,就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人们的心情,引起他们学唱歌曲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从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这充分说明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对于中学音乐教学有很好的启示。传统的音乐教育停留在让学生听的层面,教师示范唱,学生通过听去模仿,或者去记忆书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难以理解乐理、乐谱。因为中学生的思维以感性为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中学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多媒体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符合了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个性化的音乐环境,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这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演唱与律动相结合加深学生学习兴趣
  民族都有歌善舞的特点,他们的音乐律动感和舞蹈性都很强,而且各有特点,因此我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学唱之外,也让学生们学一学他们的舞蹈动作,我感觉这样对深入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特点会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学唱维吾尔族歌曲《哇哈哈》《青春舞曲》中就可以让他们戴上小花帽敲起手鼓,模仿学习一些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又如欣赏《赛马》时学生就可以边听边律动,学生如醉如痴模仿二胡演奏,模仿骑马奔驰,表演蒙古族舞蹈等,学生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在律动中体会了乐曲的意境和情感,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愉悦身心边唱边舞,在这样特定的音乐情景中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
  要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优秀音乐的热爱之情,在课堂中传承民族音乐,作为一个音乐教师,我觉得首先自己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化学生。同时,结合现在新教材,我们要吃透教材,努力掌握音乐中各种艺术形式的风格特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溶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中学音乐教学100问[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采用“同课异构”方式,其能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同课异构”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同课异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这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促使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水平提高。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应用“同课异构”模式,这有
摘 要: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生物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对学生实验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新课标明确要求生物实验教学要注重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认知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如何有效实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动作操作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摘 要: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所在,模仿可以令模仿者在初次接触到未知知识时最快掌握该知识点,并在其后超越模仿对象。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应用仿写,则可间接降低写作难度,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写作技巧,从而掌握优秀文章的写作方法。于是在此背景下,本文就仿写词、仿写句、仿写段落和仿写篇章四个环节,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阐述如何应用仿写于小学作文教学中,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作文;仿写;应用  作文是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等作为新的教学仪器陆续进入了课堂,甚至于Internet网也被运用到了教学。这些教学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和沟通了各学科知识的传送和相互渗透,实现了学科知识的内涵丰富与外延的扩展,而且在促进和提高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为教师们所采用,并为学生们所喜闻乐见。  多媒体教法,其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中出现了多种“
期刊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的,教师就是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疑惑的人,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教师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那么简单了。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是全面发展。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进行全方位的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也是他们的良师益友。所以陈旧的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