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取网络问卷方式,对部分高校教师参加日常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有日常运动习惯的教师比例随着年龄增长和职称升高而逐渐增大,男性教师比例高于女性教师;60%以上教师每周锻炼2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不超过1小时,快步走、跑步是主要运动形式,日常锻炼场所优先选择家庭和社区;68.9%被调查教师存在身体健康问题,没有时间是影响日常锻炼的主要因素;一半以上教师同意参加有偿体育锻炼,完备运动设施和专业人员指导是受认可原因。文章还针对高校教师日常锻炼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1 目的与意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幸福的基础。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目标,明确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高校教师是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的主要群体,担负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重要职责,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与工作效率密切相关,也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了解高校教师的日常体育锻炼情况,分析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高校教师群体参加日常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特开展此次调研。
2 研究方法
2.1 调研时间:2020年8月8日-16日
2.2 调研对象:山东泰安、济南、青岛、潍坊、临沂等地部分高校教师
2.3 调研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高校教师特点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身体健康状况、日常锻炼方式方法、影响因素等。通过微信圈发布,网络在线作答,共回收有效问卷257份。
2.4 调研对象统计:
性别分布:男性教师114人,占总人数的44.36%;女性教师143人,占总人数的55.64%。
年龄分布:20-30岁22人,占总人数的8.56%;30-40岁95人,占总人数的36.96%;40-50岁83人,占总人数的32.30%;50-60岁53人,占总人数的20.62%,60岁以上4人,占总人数的1.56%。
学历分布:博士学位教师占61.63%,硕士学位教师占25.58%,本科学历教师占12.02%,本科以下学历教师占0.39%。
职称分布: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95人,中级职称108人,初级职称6人。
工作岗位分布:教学科研类201人,管理服务类56人。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教师参加日常体育锻炼情况
3.1.1 日常体育锻炼群体分布
参与调查的257名教师,有运动习惯的159人,占61.87%,没有运动习惯的98人,占38.13%。可见,1/3以上的教师尚未将体育锻炼纳入日常生活。
(1)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
参与问卷调查的114名男性教师中,82人有日常运动习惯,占71.9%;143名女性教师中,77人有日常运动习惯,占53.8%。这说明男性教师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比例高于女性教师,可能与女性教师除了工作外,还承担较多家务有关。
按照年龄段统计,20-30岁教师有运动习惯的占40.91%,30-40岁教师有运动习惯的占54.17%,40-50岁教师有运动习惯的占60.24%,50-60岁教师有运动习惯的占83.02%,60岁以上教师有运动习惯的近100%。由此看出,随着年龄增长,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师比例明显增加,说明高龄教师更加重视并积极参加日常体育锻炼。
(2)不同职称群体
体育锻炼习惯与职称也有一定的关系。初级职称教师中有运动习惯的占33.33%,中级职称教师占58.33%,副高职称教师占63.16%,正高职称教师占70.83%。说明高级职称教师更加重视并积极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由于大多数高级职称教师年龄也较大,因此职称分布与年龄分布的规律基本一致。
(3)不同工作岗位群体
日常运动习惯是否受工作岗位性质影响呢?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有运动习惯的占比为61.7%,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教师有运动习惯的占比为62.5%,教学科研类和管理服务类教师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日常运动习惯受工作岗位性质影响不大。
3.1.2 日常体育锻炼习惯
(1)体育锻炼频度和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27.63%的教师每天锻炼一次,34.63%的教师2-3天锻炼一次,14.39%的教师1周锻炼一次,4.67%的教师2周锻炼一次,1.95%的教师1个月锻炼一次。有超过60%的教师每周锻炼2次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6.73%的教师基本上不参加日常体育锻炼。
图3大学教师日常体育锻炼频度(左)和时间(右)分布
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0.5小时以内的占28.79%,0.5-1小时的占47.86%,1-2小时的占21.79%,超过两小时的占1.56%。可见,大多数教师每次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内。
在锻炼时间的选择上,53.31%的教师选择晚上,选择早上、下午锻炼的教师比例分别占19.84%和22.57%,有23.35%的教师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间。
(2)体育锻炼方式
高校教师的日常锻炼方式,选择快步走的比例最大,占44%,其次是跑步,占24.5%,这两种方式均不需要专門的锻炼器材,容易实现。除此之外,小球类占13.6%,大球类占5.8%,瑜伽占8.2%,游泳占7.4%,太极占3.1%,器械类健身占2.3%,其他方式占14.4%。有13.2%的教师表示日常锻炼方式不固定。
(3)体育锻炼场所
高校教师的日常锻炼场所,37.7%选择在所住社区,30.7%选择家庭,21%选择运动场,18.3%选择公园,15.6%选择野外,11.3%选择体育馆,7.4%选择健身房,13.2%选择其他场所。不难看出,大多数教师选择在社区和家庭进行体育锻炼,这两个场所的特点是距离近、方便。 3.2 影响高校教师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3.2.1 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对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的认识
参加调查的257名高校教师中,80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占31.13%,这部分教师主要分布在30-40岁和40-50岁年龄段。68.87%的被调查教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身体健康问题,其中109人患有颈椎病,占被调查人数的42.41%,是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中从事管理服务类工作和教学科研类工作的教师患颈椎病的比例分别为39.29%和43.28%。此外,患腰椎病的占被调查教师比例为22.57%,患肥胖症的占19.84%,患肩周炎的占19.10%,患腿部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各占7.78%,还有0.78%患有其它疾病。
有80.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身体健康状况与日常体育锻炼有关,但也有19.1%的教师认为两者的关系不大。
3.2.2 影响高校教师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关于影响高校教师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因素,170人选择了没有时间,占被调查人数的66.15%,可见工作繁忙是制约高校教师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其次,选择场所和设施条件受限的占比为25.68%,选择不喜欢、运动太累、需要付费的占比分别为15.56%、13.23%和4.28%,还有3.50%被调查教师选择了其它原因。
進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教师间的差异,从事教学科研类工作教师64.2%选择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从事管理服务类工作教师73.2%选择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可能与从事管理服务类工作教师日常事务多、上下班时间较为固定有关。不同职称的人群中,70.83%正高职称教师认为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是被调查人员中比例最高的,说明高职称教师平时工作任务繁重,空闲时间较少。
3.2.3 高校教师对有偿体育锻炼的认可程度
关于高校教师是否愿意去有偿运动场所参加体育锻炼,回答愿意的占57.6%,回答不愿意的占42.4%。由此看来,高校教师对有偿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并不是太高。
关于部分教师愿意去有偿运动场所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57.6%选择设施条件好,40.1%选择有专业人士指导。除此以外,选择地理位置方便的占28.4%,选择价格合理的占21.01%,选择服务周到的占14.40%,选择其它原因占13.23%。可见,完备的运动设施和专业的人员指导是选择参加有偿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对有偿运动场所的每次付费标准,选择10元以下的占43.2%,选择10-20元的占28.8%,选择20-30元的占17.9%,选择30-40元的占4.7%,40元以上也能接受的占5.4%。可以看出,70%以上教师认为有偿锻炼付费标准宜在20元以内。
4 存在问题与措施建议
4.1 提高对日常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发现,1/3以上的教师尚未将体育锻炼纳入个人日常生活,16.73%的教师基本不参加日常体育锻炼。但与此同时,68.87%的被调查教师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身体健康问题。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平常空闲时间少,影响了体育锻炼;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日常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尤其是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年龄小、身体素质好,无需专门参加体育锻炼。也有少数教师认为身体健康状况与日常体育锻炼的关系不大,因此而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4.2 加强日常体育锻炼场地和设施配套建设
高校教师的日常体育锻炼方式以快步走和跑步为主,小球类、大球类、瑜伽、游泳、太极等也占有一定比重。25.6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场所和设施条件受限是影响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由于教学需要,高校内部通常都建有良好的体育运动场地与设施,应尽可能对教师全部开放,并不断完善教工专用体育锻炼设施。另一方面,社区和家庭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日常锻炼场所,目前多数高校年轻教师居住分散,有些距离校园较远,所在社区又缺乏配套的体育运动设施。因此,加强社区、公园公共体育锻炼场地及设施配套建设非常必要。
4.3 营造关注和爱护高校教师的良好氛围
66.15%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是制约其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其中,从事管理服务类工作教师比例高于从事教学科研类工作教师,高职称教师比例高于中、初级职称。这说明,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就从事教学科研类工作教师而言,上讲台、做科研、下基层,争项目、写论文、报成果,几乎样样都不能少,无疑使其天天忙于这些工作,而忽视了体育锻炼。高校应重视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经常开展科普讲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适当调整职称评聘、先优评选等政策,尽可能为教师减压,留出更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4.4 循序渐进引导和发展有偿体育运动
高校教师应该属于中等以上收入群体,但从调查结果看,对有偿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并不是太高,这也反映了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有偿体育运动场所必将不断增多,市民接受有偿体育锻炼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各地可以因势利导,支持建设有偿体育运动场所以及理疗店、运动康复店等专业化服务实体,逐步提高体育运动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高校也可以与有偿体育锻炼场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办理优惠卡等途径,引导教师尤其是鼓励不具备日常体育锻炼条件的教师定期去有偿运动场所参加体育锻炼。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1 目的与意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幸福的基础。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目标,明确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高校教师是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的主要群体,担负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重要职责,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与工作效率密切相关,也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了解高校教师的日常体育锻炼情况,分析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高校教师群体参加日常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特开展此次调研。
2 研究方法
2.1 调研时间:2020年8月8日-16日
2.2 调研对象:山东泰安、济南、青岛、潍坊、临沂等地部分高校教师
2.3 调研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高校教师特点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身体健康状况、日常锻炼方式方法、影响因素等。通过微信圈发布,网络在线作答,共回收有效问卷257份。
2.4 调研对象统计:
性别分布:男性教师114人,占总人数的44.36%;女性教师143人,占总人数的55.64%。
年龄分布:20-30岁22人,占总人数的8.56%;30-40岁95人,占总人数的36.96%;40-50岁83人,占总人数的32.30%;50-60岁53人,占总人数的20.62%,60岁以上4人,占总人数的1.56%。
学历分布:博士学位教师占61.63%,硕士学位教师占25.58%,本科学历教师占12.02%,本科以下学历教师占0.39%。
职称分布: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95人,中级职称108人,初级职称6人。
工作岗位分布:教学科研类201人,管理服务类56人。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教师参加日常体育锻炼情况
3.1.1 日常体育锻炼群体分布
参与调查的257名教师,有运动习惯的159人,占61.87%,没有运动习惯的98人,占38.13%。可见,1/3以上的教师尚未将体育锻炼纳入日常生活。
(1)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
参与问卷调查的114名男性教师中,82人有日常运动习惯,占71.9%;143名女性教师中,77人有日常运动习惯,占53.8%。这说明男性教师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比例高于女性教师,可能与女性教师除了工作外,还承担较多家务有关。
按照年龄段统计,20-30岁教师有运动习惯的占40.91%,30-40岁教师有运动习惯的占54.17%,40-50岁教师有运动习惯的占60.24%,50-60岁教师有运动习惯的占83.02%,60岁以上教师有运动习惯的近100%。由此看出,随着年龄增长,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师比例明显增加,说明高龄教师更加重视并积极参加日常体育锻炼。
(2)不同职称群体
体育锻炼习惯与职称也有一定的关系。初级职称教师中有运动习惯的占33.33%,中级职称教师占58.33%,副高职称教师占63.16%,正高职称教师占70.83%。说明高级职称教师更加重视并积极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由于大多数高级职称教师年龄也较大,因此职称分布与年龄分布的规律基本一致。
(3)不同工作岗位群体
日常运动习惯是否受工作岗位性质影响呢?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有运动习惯的占比为61.7%,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教师有运动习惯的占比为62.5%,教学科研类和管理服务类教师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日常运动习惯受工作岗位性质影响不大。
3.1.2 日常体育锻炼习惯
(1)体育锻炼频度和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27.63%的教师每天锻炼一次,34.63%的教师2-3天锻炼一次,14.39%的教师1周锻炼一次,4.67%的教师2周锻炼一次,1.95%的教师1个月锻炼一次。有超过60%的教师每周锻炼2次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6.73%的教师基本上不参加日常体育锻炼。
图3大学教师日常体育锻炼频度(左)和时间(右)分布
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0.5小时以内的占28.79%,0.5-1小时的占47.86%,1-2小时的占21.79%,超过两小时的占1.56%。可见,大多数教师每次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内。
在锻炼时间的选择上,53.31%的教师选择晚上,选择早上、下午锻炼的教师比例分别占19.84%和22.57%,有23.35%的教师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间。
(2)体育锻炼方式
高校教师的日常锻炼方式,选择快步走的比例最大,占44%,其次是跑步,占24.5%,这两种方式均不需要专門的锻炼器材,容易实现。除此之外,小球类占13.6%,大球类占5.8%,瑜伽占8.2%,游泳占7.4%,太极占3.1%,器械类健身占2.3%,其他方式占14.4%。有13.2%的教师表示日常锻炼方式不固定。
(3)体育锻炼场所
高校教师的日常锻炼场所,37.7%选择在所住社区,30.7%选择家庭,21%选择运动场,18.3%选择公园,15.6%选择野外,11.3%选择体育馆,7.4%选择健身房,13.2%选择其他场所。不难看出,大多数教师选择在社区和家庭进行体育锻炼,这两个场所的特点是距离近、方便。 3.2 影响高校教师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3.2.1 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对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的认识
参加调查的257名高校教师中,80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占31.13%,这部分教师主要分布在30-40岁和40-50岁年龄段。68.87%的被调查教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身体健康问题,其中109人患有颈椎病,占被调查人数的42.41%,是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中从事管理服务类工作和教学科研类工作的教师患颈椎病的比例分别为39.29%和43.28%。此外,患腰椎病的占被调查教师比例为22.57%,患肥胖症的占19.84%,患肩周炎的占19.10%,患腿部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各占7.78%,还有0.78%患有其它疾病。
有80.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身体健康状况与日常体育锻炼有关,但也有19.1%的教师认为两者的关系不大。
3.2.2 影响高校教师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关于影响高校教师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因素,170人选择了没有时间,占被调查人数的66.15%,可见工作繁忙是制约高校教师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其次,选择场所和设施条件受限的占比为25.68%,选择不喜欢、运动太累、需要付费的占比分别为15.56%、13.23%和4.28%,还有3.50%被调查教师选择了其它原因。
進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教师间的差异,从事教学科研类工作教师64.2%选择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从事管理服务类工作教师73.2%选择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可能与从事管理服务类工作教师日常事务多、上下班时间较为固定有关。不同职称的人群中,70.83%正高职称教师认为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是被调查人员中比例最高的,说明高职称教师平时工作任务繁重,空闲时间较少。
3.2.3 高校教师对有偿体育锻炼的认可程度
关于高校教师是否愿意去有偿运动场所参加体育锻炼,回答愿意的占57.6%,回答不愿意的占42.4%。由此看来,高校教师对有偿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并不是太高。
关于部分教师愿意去有偿运动场所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57.6%选择设施条件好,40.1%选择有专业人士指导。除此以外,选择地理位置方便的占28.4%,选择价格合理的占21.01%,选择服务周到的占14.40%,选择其它原因占13.23%。可见,完备的运动设施和专业的人员指导是选择参加有偿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对有偿运动场所的每次付费标准,选择10元以下的占43.2%,选择10-20元的占28.8%,选择20-30元的占17.9%,选择30-40元的占4.7%,40元以上也能接受的占5.4%。可以看出,70%以上教师认为有偿锻炼付费标准宜在20元以内。
4 存在问题与措施建议
4.1 提高对日常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发现,1/3以上的教师尚未将体育锻炼纳入个人日常生活,16.73%的教师基本不参加日常体育锻炼。但与此同时,68.87%的被调查教师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身体健康问题。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平常空闲时间少,影响了体育锻炼;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日常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尤其是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年龄小、身体素质好,无需专门参加体育锻炼。也有少数教师认为身体健康状况与日常体育锻炼的关系不大,因此而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4.2 加强日常体育锻炼场地和设施配套建设
高校教师的日常体育锻炼方式以快步走和跑步为主,小球类、大球类、瑜伽、游泳、太极等也占有一定比重。25.6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场所和设施条件受限是影响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由于教学需要,高校内部通常都建有良好的体育运动场地与设施,应尽可能对教师全部开放,并不断完善教工专用体育锻炼设施。另一方面,社区和家庭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日常锻炼场所,目前多数高校年轻教师居住分散,有些距离校园较远,所在社区又缺乏配套的体育运动设施。因此,加强社区、公园公共体育锻炼场地及设施配套建设非常必要。
4.3 营造关注和爱护高校教师的良好氛围
66.15%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是制约其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其中,从事管理服务类工作教师比例高于从事教学科研类工作教师,高职称教师比例高于中、初级职称。这说明,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就从事教学科研类工作教师而言,上讲台、做科研、下基层,争项目、写论文、报成果,几乎样样都不能少,无疑使其天天忙于这些工作,而忽视了体育锻炼。高校应重视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经常开展科普讲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适当调整职称评聘、先优评选等政策,尽可能为教师减压,留出更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4.4 循序渐进引导和发展有偿体育运动
高校教师应该属于中等以上收入群体,但从调查结果看,对有偿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并不是太高,这也反映了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有偿体育运动场所必将不断增多,市民接受有偿体育锻炼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各地可以因势利导,支持建设有偿体育运动场所以及理疗店、运动康复店等专业化服务实体,逐步提高体育运动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高校也可以与有偿体育锻炼场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办理优惠卡等途径,引导教师尤其是鼓励不具备日常体育锻炼条件的教师定期去有偿运动场所参加体育锻炼。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