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1月公布的民调显示,57%的美国民众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只有37%认为安全。美国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印象越来越差。
近年来,中国国内围绕转基因作物出现了广泛争论。作为世界上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最大、商业应用最广、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美国老百姓到底是怎么看待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美国人就完全接受转基因技术吗?作为已经商业化使用了二十多年的技术,到底是什么让转基因技术有了如此多的不同面目?
转基因技术:商业巨头说了算
1994年,美国开始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20年来,其种植面积已占所有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一半左右。
其中,玉米、大豆、棉花的转基因品种种植面积达到90%左右,此外还有油菜、甜菜、苜蓿、番木瓜、西葫芦等。除番木瓜和西葫芦这两种种植面积和经济效益相对较小的作物外,其它作物具有一致的显著特点——均可大面积种植,形成较大的商业利润。
笔者在对美国较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进行梳理和分析之后发现,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抗草甘膦除草剂和含有Bt抗虫蛋白的转基因作物。在2014年美国农业部发布的《美国转基因农作物》报告中,抗草甘膦和含Bt蛋白的转基因作物占了13类中的8类。其他5类分别是:番木瓜、西葫芦(通过转基因方式抗病毒),玉米(通过转基因育种达到抗旱目的),大豆(通过转基因方式提高油酸含量,有利于生产豆油),还有已从市场消失的美国最早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保留味道”番茄。
目前,美国农业就业人口大约320万,只占全部就业人口的2%左右,但是其可耕地面积居世界各国之首,约175万平方公里,超过中国的143万平方公里,已耕地面积近55亿亩,超过中国的20亿亩。大规模高度机械化生产,需要抗除草剂和含Bt蛋白的转基因作物,以解决除草和病虫害损失严重问题。
一些公司抓住转基因育种这一新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突破,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美国政府部门和大学等公共机构受制于资金不足,在转基因农业的研究上落后于私营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为获得研究资金有时不得不接受企业提供的资金、受其委托进行指定的研究项目,最终使企业受益。
在美国用生物技术创造出的新农作物品种中,只有大约1/4是大学等公共资金支持机构研究出来的,其他都被私人公司注册了专利,而且主要集中在5大公司——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拜尔、巴斯夫手中。截至2013年9月,美国农业部批准的1万多个转基因农产品生产许可中,有6782个被孟山都公司拥有,1085个被杜邦先锋拥有,565个被先正达拥有,400个被陶氏农业科技拥有,拜尔等其它几家公司分别拥有200-300个,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机构只拥有370个。
这些公司研发培育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苜蓿等占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大多数,进而形成大公司主导转基因农作物品种和间接主导种子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局面。因此,事实上美国的转基因技术并没有在农业种植领域得到充分应用,现有大部分应用局限于抗除草剂和抗虫的农作物。
笔者拜访转基因农业领域研究比较领先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发现该校研究人员还研究出了抗旱生菜、抗涝水稻、抗病菌的草莓、抗病毒的黄瓜等等许多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由于它们不像玉米、大豆、棉花那样商业利润高,没有私营企业愿意投资申请审批和进行商业化种植。
“危害健康”:百姓“宁可信其有”
笔者对美国反转基因人士和普通消费者进行采访中发现,对转基因农业的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对转基因食品和其它农产品引起健康问题、对转基因农业破坏生态环境的担忧,以及对与之相关的大企业垄断市场、操纵政府监管体系、立法机构和媒体等的强烈不满。
至今尚未有充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危害人体健康,但消费者对此仍存在疑虑,对危害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举个例子,夏威夷番木瓜产业曾因环点病毒遭受重创,直到1998年开始种植抗病毒的转基因番木瓜品种“彩虹”,才开始恢复元气。目前,夏威夷番木瓜转基因品种的产量约占总量的75%左右。很多当地人几乎天天吃、而且大部分是吃转基因的番木瓜,尚无健康受损的案例。笔者曾采访种植番木瓜的农民瑞内一家,他家不仅把番木瓜当水果吃,还用青的番木瓜做菜、煮汤,家里人都很健康,两个不到10岁的儿子都很聪明、活泼。
任何有关食品安全的科学试验也不可能如此长期地通过人体进行,即使进行有关转基因番木瓜是否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的科学试验,恐怕也无法得出比现实更可靠的结论。但近些年来,由于一些反对转基因的个人和组织的宣传,当地消费者也开始不相信自己的生活经验,转而抵制转基因食品。
在传播上,科学家的解释也往往让人误解。
比如,培育转基因夏威夷番木瓜的植物病理学家丹尼斯·刚撒尔夫斯称,转基因番木瓜对人体不会有危害,“因为是利用了病原体介导抗性原理,采用的是病毒的一个弱株系,存在RNA干扰。” 一般人哪能听懂?记住的恐怕只有“病毒”这个词。有人可能还会误解:“怎么把病毒植入番木瓜里给人吃?”
但刚撒尔夫斯想表达的是:“就像人体打疫苗,选取的是比较弱的病毒……由于存在RNA干扰,DNA遗传物质在生成RNA之后不能再生成蛋白质,所以转基因番木瓜里不会有病毒的蛋白质,更不会有病毒。”事实上,人每天吃进去数不清的各种生物基因,包括细菌和病毒的基因。然而,这样的事实似乎不像“转基因”食品那样容易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
近年来,中国国内围绕转基因作物出现了广泛争论。作为世界上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最大、商业应用最广、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美国老百姓到底是怎么看待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美国人就完全接受转基因技术吗?作为已经商业化使用了二十多年的技术,到底是什么让转基因技术有了如此多的不同面目?
转基因技术:商业巨头说了算
1994年,美国开始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20年来,其种植面积已占所有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一半左右。
其中,玉米、大豆、棉花的转基因品种种植面积达到90%左右,此外还有油菜、甜菜、苜蓿、番木瓜、西葫芦等。除番木瓜和西葫芦这两种种植面积和经济效益相对较小的作物外,其它作物具有一致的显著特点——均可大面积种植,形成较大的商业利润。
笔者在对美国较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进行梳理和分析之后发现,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抗草甘膦除草剂和含有Bt抗虫蛋白的转基因作物。在2014年美国农业部发布的《美国转基因农作物》报告中,抗草甘膦和含Bt蛋白的转基因作物占了13类中的8类。其他5类分别是:番木瓜、西葫芦(通过转基因方式抗病毒),玉米(通过转基因育种达到抗旱目的),大豆(通过转基因方式提高油酸含量,有利于生产豆油),还有已从市场消失的美国最早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保留味道”番茄。
目前,美国农业就业人口大约320万,只占全部就业人口的2%左右,但是其可耕地面积居世界各国之首,约175万平方公里,超过中国的143万平方公里,已耕地面积近55亿亩,超过中国的20亿亩。大规模高度机械化生产,需要抗除草剂和含Bt蛋白的转基因作物,以解决除草和病虫害损失严重问题。
一些公司抓住转基因育种这一新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突破,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美国政府部门和大学等公共机构受制于资金不足,在转基因农业的研究上落后于私营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为获得研究资金有时不得不接受企业提供的资金、受其委托进行指定的研究项目,最终使企业受益。
在美国用生物技术创造出的新农作物品种中,只有大约1/4是大学等公共资金支持机构研究出来的,其他都被私人公司注册了专利,而且主要集中在5大公司——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拜尔、巴斯夫手中。截至2013年9月,美国农业部批准的1万多个转基因农产品生产许可中,有6782个被孟山都公司拥有,1085个被杜邦先锋拥有,565个被先正达拥有,400个被陶氏农业科技拥有,拜尔等其它几家公司分别拥有200-300个,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机构只拥有370个。
这些公司研发培育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苜蓿等占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大多数,进而形成大公司主导转基因农作物品种和间接主导种子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局面。因此,事实上美国的转基因技术并没有在农业种植领域得到充分应用,现有大部分应用局限于抗除草剂和抗虫的农作物。
笔者拜访转基因农业领域研究比较领先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发现该校研究人员还研究出了抗旱生菜、抗涝水稻、抗病菌的草莓、抗病毒的黄瓜等等许多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由于它们不像玉米、大豆、棉花那样商业利润高,没有私营企业愿意投资申请审批和进行商业化种植。
“危害健康”:百姓“宁可信其有”
笔者对美国反转基因人士和普通消费者进行采访中发现,对转基因农业的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对转基因食品和其它农产品引起健康问题、对转基因农业破坏生态环境的担忧,以及对与之相关的大企业垄断市场、操纵政府监管体系、立法机构和媒体等的强烈不满。
至今尚未有充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危害人体健康,但消费者对此仍存在疑虑,对危害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举个例子,夏威夷番木瓜产业曾因环点病毒遭受重创,直到1998年开始种植抗病毒的转基因番木瓜品种“彩虹”,才开始恢复元气。目前,夏威夷番木瓜转基因品种的产量约占总量的75%左右。很多当地人几乎天天吃、而且大部分是吃转基因的番木瓜,尚无健康受损的案例。笔者曾采访种植番木瓜的农民瑞内一家,他家不仅把番木瓜当水果吃,还用青的番木瓜做菜、煮汤,家里人都很健康,两个不到10岁的儿子都很聪明、活泼。
任何有关食品安全的科学试验也不可能如此长期地通过人体进行,即使进行有关转基因番木瓜是否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的科学试验,恐怕也无法得出比现实更可靠的结论。但近些年来,由于一些反对转基因的个人和组织的宣传,当地消费者也开始不相信自己的生活经验,转而抵制转基因食品。
在传播上,科学家的解释也往往让人误解。
比如,培育转基因夏威夷番木瓜的植物病理学家丹尼斯·刚撒尔夫斯称,转基因番木瓜对人体不会有危害,“因为是利用了病原体介导抗性原理,采用的是病毒的一个弱株系,存在RNA干扰。” 一般人哪能听懂?记住的恐怕只有“病毒”这个词。有人可能还会误解:“怎么把病毒植入番木瓜里给人吃?”
但刚撒尔夫斯想表达的是:“就像人体打疫苗,选取的是比较弱的病毒……由于存在RNA干扰,DNA遗传物质在生成RNA之后不能再生成蛋白质,所以转基因番木瓜里不会有病毒的蛋白质,更不会有病毒。”事实上,人每天吃进去数不清的各种生物基因,包括细菌和病毒的基因。然而,这样的事实似乎不像“转基因”食品那样容易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