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立应用技术大学旨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教育结构优化、人才体系完善,是我国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与大陆地区应用技术大学层次相同,台湾地区科技大学亦属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建立源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推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及职业教育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有巨大贡献。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包括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紧密深度的产学合作及成熟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制。基于此,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发展应明确定位,贴近行业企业,推进技术转化和学术产业化,以更好地服务我国战略发展与规划。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战略发展;台湾;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4-0030-05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社会转型进入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使命日益紧迫,我国教育发展也将处于改革、调整和整合的新阶段——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资源整合及教育类型的转型升级。我国大陆地区自2012年提出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至今,部分高校虽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尚未形成系统完善、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广泛建立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新类型——科技大学,为台湾地区经济转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为我国大陆地区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台湾地区科技大学发展概况
(一)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建立源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0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发展开始出现缓慢甚至停滞状态,长期以来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台湾经济带来更强劲的动力,转型升级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80年代,台湾工业和服务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并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幅提升。台湾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及行业更替速度加快,要求相关从业人员不仅应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更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迁移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促使台湾的教育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和优化,培养大批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以适应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此情境下,作为培养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科技学院和科技大学便应运而生。
(二)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建立推进了普职融合
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长期分立影响人才体系的形成,也难以满足人才的发展需求。台湾地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长期处于分立状态,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渠道较少且窄,难以最大程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开发学习者的各方面潜力。究其根源,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立的根本原因在于二者文化导向的差异,普通教育强调“学术导向”,注重学生研究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则强调“技术导向”,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若要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乃至融合就应在两种教育类型之间搭建桥梁——构建融学术文化与技术技能文化于一体的教育机构,实现学术文化与技术技能性文化互融共享。台湾地区的科技大学,不仅涉及技术技能的传授与学习,也包括启发师生进行技术技能创新和创造的学术研究,以技术技能拓宽研究领域,以学术研究引领技术技能创新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消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文化冲突,形成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并立、上下衔接、相互沟通的教育框架,可最大程度满足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三)推动了职业教育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台湾科技大学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为台湾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等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一方面,通过举办科技大学,台湾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当前,台湾技职教育体系不仅包括国民中学技艺学校及高级职业学校(简称“高职”,相当于大陆的“职高”)等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等高等职业教育,其中,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一般都设立大学部和研究所,大学部有“二技”(即二年制专科)和“四技”(即四年制本科),研究所则开展职技教育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这样就形成了与普通教育并行的技职教育一贯体系。技职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1]。目前,台湾高中阶段职普比约为64,大学阶段职普比约为55,且接受技职教育的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2]。另一方面,最大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一是台湾几乎每所技职类学校都有研发机构和专业实验室是台湾科技大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当企业在生产中遇到技术难题时就及时聘请学校专家、教授协同攻关,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知识和智力支撑。二是引导企业与学校合作成立了40所技术研发中心并给予重点补助,结合产学资源从事研发,带动技术升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三是以产业领域补助设立区域产学合作中心,以技术进步和发展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学校的声望[3]。
二、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战略发展经验
(一)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
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是决定大学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成效的关键因素,是影响教育改革成败的核心因素。作为新型本科院校,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定位与规划一方面应与台湾地区的政策和规划要求相契合,另一方面也需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进行精准化战略定位和长远规划,从根本上保障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特色和高质发展。一是明确科技大学在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受大陆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台湾地区教育体制也长期存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离的现象,职业教育在整个台湾教育体系中亦曾经存在“终结性”教育的尴尬处境,这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学习者的多元化诉求。尤为严重的是,普职分离导致“失业”与“用工荒”并存的社会危机——技术创新型人才短缺与低水平技术技能型工人过剩并存,造成台湾地区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严重制约了台湾经济发展与竞争力提升。基于此,建立伊始,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战略定位便锁定在增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沟通、衔接和融合,集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创造于一体,消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文化差异,为人才流动和职业发展提供上升空间。二是明确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在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本科层次技术学院,90年代中期技术学院升格为科技大学,并在科技大学建立研究所,专门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至此,台湾地区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相呼应,形成了一个以技术掌握、学习、运用、创新和创造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台湾地区职业教育体系明晰的结构层次使科技大学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即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服务于台湾地区中高端产业的技术研发与创造,并以此为标准进行师资聘任、课程设置及相关制度体系构建。 (二)紧密深度的产学合作
增进与行业企业产业的深度合作是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其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支撑。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台湾地区科技大学与产业深度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企业实务工作经验。在师资聘任方面,台湾地区强调“教育人员之任用,应注意其品德、学识、经验、才能、体格,应与拟任职务之种类、性质相当”。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教师的任用资格主要有两方面:在学历上,应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满足本科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在实践上,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实务工作经验,并持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以促进应聘者将企业文化、技术学习典型案例及最新技术成果引入到教育教学和实训活动中,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据统计,2011年台湾地区科技大学中7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专业教师中70%~8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4]。在教师聘任时,科技大学也往往优先录用拥有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实务能力的教师。
第二,将教师与企业界的合作能力作为师资考核的项目之一。台湾地区科技大学对教师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学、研究、服务与辅导四项,每项单独评分,总计100分[5]。近几年来,台湾在发展科技大学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与企业深度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台湾教育部明确指出,科技大学教师除了具备教学和研究能力之外,掌握业界动态也极为重要。因此,逐渐将教师与企业界的联系能力作为考核项目之一,激励教师增进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与技术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及技术应用和创新意识。为此,台湾地区科技大学对在职教师实行“3 1”制度,要求教师在学校每隔3年到企业服务一年[6],为科技大学教师提供赴企业服务及研习机会,使其贴近市场,研究和吸收产业信息,进行技术应用和创新,提高实务能力[7]。同时,将研发成果反哺教学,建立产学合作长效互动机制,使职教师资队伍普遍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教学能力。
第三,校企共同进行技术创新与课题研究。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注重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科技大学和行业企业的资源,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行业企业员工通过参与合作项目能够学习到更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持其技术研发,科技大学教师则通过项目合作、技术转让或从事应用型科研开发活动,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始终与科技发展、生产实际保持同步,更好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校企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成熟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制
根据台湾“教育部”《大专校院产学合作实施办法》的明确规定,技专院校(包括科技大学)的研究内容是专题研究、检测检验、技术服务、咨询顾问、专利申请、技术转移、创新育成等,侧重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改进生产设备与工艺流程、开发新产品等[8]。建立技术研发和转化机制成为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不断提升科技大学服务社会和增加学校发展经费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教师十分注重技术研发和转化,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科技大学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历,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并且大部分在企业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技术应用和创新经验,这有利于使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实践和理论互相转化,促进技术创新与研发。同时,科技大学教师也十分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更多企业能够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实际效益。以台湾东南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十分重视专利研究的商业价值,他们认为单纯追求专利的数量没有实际意义,而应将专利视为商业企业服务的重要工具,不断提升该校在产业界的影响力和口碑。据统计,该校仅有35项专利,但确培育了11项商业企业项目,最大程度上实现将专利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目的[9]。此外,为达到技术研发和转化的目的,该校实验室均同企业有良好的合作,以研究专题或专案(相当于中国大陆的横向课题)组建专业化和多元化的研究团队,共同攻克技术难关,研发创造出高效的新技术,解决企业难题,同时也提升了科技大学的科研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及筹措经费的能力。
另一方面,台湾地区科技大学鼓励学生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一些科技大学鼓励学生成立核心研发团队,由专任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多元参与研发项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合作的行业企业,并赴业界进行专题制作,举办专利成果展和专利竞赛,参加国际技能大赛及展览等,取得的研究成果甚至进行了技术转让。这些成果及获奖计入学生的学分和教师的奖励[10]。此外,台湾地区科技大学专门成立了“创新育成中心”,加大科技大学技术研发和转化力度。创新育成中心根据国家战略需求邀请与学校优势专业相关的产业进驻中心,整合并充分运用科技大学基础科学及应用科技研究能力,结合教学与研究资源,为进驻中心的企业提供研发技术与服务,使之在最短时间内商品化,以此提升产业创新与科技发展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学校技术服务层次和水平[11]。
三、启示
(一)明确定位,凸显特色
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为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纠正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缓解我国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而提出的战略性决策,对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及人才结构完善有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应用技术大学应兼具研究与实践要素,沟通职业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体系。这也是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重要经验之一。我国大陆地区应用技术大学的构成较为复杂,各院校在促进普职融合过程中各有优势。在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前,地方性高校大多以举办学术型教育为主,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但对当地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关照不足,难以为区域发展提供优质的应用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独立院校与民办院校沿用了学术型教育体系,充分利用了国外优质资源和民间优质资源,在国内的社会声望欠佳,科学研究能力和企业实践能力均存在不足;高等职业院校升格而成的应用技术大学则有着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和交流的天然优势,但是受师资队伍学历所限,研究能力较弱。基于我国当前应用技术大学的实际情况,各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补充不足,使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支撑起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任。另一方面,应用技术大学应将创新意识、技术理论与实践、职业精神等纳入课程内容,推进我国人才供给侧改革。人才规格定位是应用技术大学战略定位的根本,也是未来规划发展的重要依据。当前,我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一线技术技能操作工人、学术研究者、工程师等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但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存在巨大缺口,造成我国产业发展升级中的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动力不足。要切实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落实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必然应将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作为我国人才体系中的核心予以强化和巩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产业主力军是当前应用技术大学的使命和特色。从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发展经验看,作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院校,应用技术大学不能单纯强调学生对技术的模仿和学习,应更加关注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互动支持机制的形成,促进技术创新与创造。同时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贯穿于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的整个过程,为区域经济和国家发展培养优质技术人才。 (二)贴近行业企业,推进技术创新
自产生起,应用技术大学便肩负着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重任,需不断增强与行业企业及现代产业的联系,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及产业的优势资源和信息进行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活动,以企业需求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以学校优质资源(技术)支撑企业发展与改革创新。首先,从行业企业中选聘优秀员工作为学校全职或兼职教师。行业企业员工对产业发展趋势、工作流程、技术操作理论和流程都较为熟悉,并对技术发展规律有独特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行业企业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学生,并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从台湾地区科技大学发展经验来看,来自行业企业的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更加熟悉行业企业的技术需求及变革,能够更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实现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定期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交流,并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应用技术大学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大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及时掌握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信息,将知识和技术的新进展融入到教学和实训中,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掌握新技术。此外,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关部门可将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效果等作为教师考核内容之一,形成长效的合作和交流机制。再次,学校应积极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增进校企深度合作。由地方高校、民办院校和独立院校转型而成的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大多为浅层次合作,使得行业企业等参与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力度较小,难以真正推动支撑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形成。这要求应用技术大学极力探寻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利益共赢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一方面,可为企业员工提供继续教育与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或技术理论支撑,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革和创新,获得企业的支持与参与;另一方面,可通过“订单班”等形式,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为企业提供符合其聘用标准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优惠条件等力推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促进应用技术大学的技术创新与创造。最后,应用技术大学需增强与企业的战略合作和对接,以学校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起点,以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为载体,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质人才资源、物质资源及平台等建立技术研发小组,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进技术创新与进步,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三)推进技术转化和学术产业化,彰显服务价值
与普通高校追求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相比,应用技术大学更关注学术成果或技术研发对推进区域发展和技术改革的作用,强调学术产业化形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职业院校相比,应用技术大学的服务功能和价值不单单体现在技术技能的操作上,更体现在技术研发、创新及转化等方面。其一,应用技术大学要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力度。一方面,需招聘大批具有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师资,对企业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新的技术手段、方法及新课题,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另一方面,需加强对企业的合作和沟通,了解国内外专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类优质资源和支持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为合作企业和区域技术革新奠定基础。其二,应用技术大学应加强技术转化力度和成果产业化程度。应用技术大学强调大学对区域的服务能力,不仅包括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为区域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也包括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学术产业化等途径,以产品研发、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艺创新、检验检测、设备维修、创意策划、管理咨询等为内容服务企业和区域发展的智慧性活动[12]。其三,需得到政府的支持。从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发展经验来看,技术成果转化和学术产业化是学校与市场、区域和政府通力合作的结果。因此,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及空间等支持,建立区域性“技术孵化器”,将应用技术大学的技术研发成果与区域优势产业对接,纳入孵化器进行技术转化和推广,激发教师教学研究及与行业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增强应用技术大学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郝天聪,庄西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之路: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80-84.
[2]阮艺华.台湾“技职教育再造方案”评述[J].教育评论,2010(2):115-118.
[3][8][12]刘松林.台湾技专院校技术服务:经验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12(30):49-52.
[4]张琴,马立红,周华丽.产教融合:台湾高等技职校院评鉴制度之关键[J].职教论坛,2015(15):93-96.
[5]汤晓,张慧波,陈亚东.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0):68-71.
[6]陈玟晔.战后台湾技职教育发展与变革[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7][9]王炜波.台湾技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82-85.
[10]于长福,庹莉.财经类应用技术型大学:内涵、价值与建设路径——基于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36-40.
[11]刘国买.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再造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5(2):26-30.
Analysis on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aiwan
Zhang Yu, Qian Yiqiu, Zhang Yan Abstract Establishing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is a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of China to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e education structure and complete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meanwhile, it is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pplie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n China. Same as the level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in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aiwan also belongs to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aiwan, setting up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is the result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promoted the integr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e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y. In Taiwa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clear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close and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ies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mature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is, in China,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should position clearly, closely combine with the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 promote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academic, so as to contribute to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China.
Key word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strategic development;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thor Zhang Yu, research assistant of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ino-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Tianjin 300350);Qian Yiqiu, professor of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ino-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Zhang Yan, Sino-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战略发展;台湾;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4-0030-05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社会转型进入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使命日益紧迫,我国教育发展也将处于改革、调整和整合的新阶段——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资源整合及教育类型的转型升级。我国大陆地区自2012年提出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至今,部分高校虽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尚未形成系统完善、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广泛建立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新类型——科技大学,为台湾地区经济转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为我国大陆地区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台湾地区科技大学发展概况
(一)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建立源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0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发展开始出现缓慢甚至停滞状态,长期以来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台湾经济带来更强劲的动力,转型升级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80年代,台湾工业和服务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并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幅提升。台湾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及行业更替速度加快,要求相关从业人员不仅应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更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迁移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促使台湾的教育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和优化,培养大批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以适应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此情境下,作为培养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科技学院和科技大学便应运而生。
(二)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建立推进了普职融合
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长期分立影响人才体系的形成,也难以满足人才的发展需求。台湾地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长期处于分立状态,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渠道较少且窄,难以最大程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开发学习者的各方面潜力。究其根源,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立的根本原因在于二者文化导向的差异,普通教育强调“学术导向”,注重学生研究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则强调“技术导向”,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若要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乃至融合就应在两种教育类型之间搭建桥梁——构建融学术文化与技术技能文化于一体的教育机构,实现学术文化与技术技能性文化互融共享。台湾地区的科技大学,不仅涉及技术技能的传授与学习,也包括启发师生进行技术技能创新和创造的学术研究,以技术技能拓宽研究领域,以学术研究引领技术技能创新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消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文化冲突,形成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并立、上下衔接、相互沟通的教育框架,可最大程度满足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三)推动了职业教育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台湾科技大学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为台湾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等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一方面,通过举办科技大学,台湾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当前,台湾技职教育体系不仅包括国民中学技艺学校及高级职业学校(简称“高职”,相当于大陆的“职高”)等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等高等职业教育,其中,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一般都设立大学部和研究所,大学部有“二技”(即二年制专科)和“四技”(即四年制本科),研究所则开展职技教育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这样就形成了与普通教育并行的技职教育一贯体系。技职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1]。目前,台湾高中阶段职普比约为64,大学阶段职普比约为55,且接受技职教育的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2]。另一方面,最大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一是台湾几乎每所技职类学校都有研发机构和专业实验室是台湾科技大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当企业在生产中遇到技术难题时就及时聘请学校专家、教授协同攻关,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知识和智力支撑。二是引导企业与学校合作成立了40所技术研发中心并给予重点补助,结合产学资源从事研发,带动技术升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三是以产业领域补助设立区域产学合作中心,以技术进步和发展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学校的声望[3]。
二、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战略发展经验
(一)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
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是决定大学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成效的关键因素,是影响教育改革成败的核心因素。作为新型本科院校,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定位与规划一方面应与台湾地区的政策和规划要求相契合,另一方面也需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进行精准化战略定位和长远规划,从根本上保障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特色和高质发展。一是明确科技大学在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受大陆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台湾地区教育体制也长期存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离的现象,职业教育在整个台湾教育体系中亦曾经存在“终结性”教育的尴尬处境,这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学习者的多元化诉求。尤为严重的是,普职分离导致“失业”与“用工荒”并存的社会危机——技术创新型人才短缺与低水平技术技能型工人过剩并存,造成台湾地区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严重制约了台湾经济发展与竞争力提升。基于此,建立伊始,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战略定位便锁定在增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沟通、衔接和融合,集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创造于一体,消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文化差异,为人才流动和职业发展提供上升空间。二是明确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在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本科层次技术学院,90年代中期技术学院升格为科技大学,并在科技大学建立研究所,专门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至此,台湾地区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相呼应,形成了一个以技术掌握、学习、运用、创新和创造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台湾地区职业教育体系明晰的结构层次使科技大学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即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服务于台湾地区中高端产业的技术研发与创造,并以此为标准进行师资聘任、课程设置及相关制度体系构建。 (二)紧密深度的产学合作
增进与行业企业产业的深度合作是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其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支撑。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台湾地区科技大学与产业深度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企业实务工作经验。在师资聘任方面,台湾地区强调“教育人员之任用,应注意其品德、学识、经验、才能、体格,应与拟任职务之种类、性质相当”。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教师的任用资格主要有两方面:在学历上,应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满足本科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在实践上,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实务工作经验,并持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以促进应聘者将企业文化、技术学习典型案例及最新技术成果引入到教育教学和实训活动中,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据统计,2011年台湾地区科技大学中7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专业教师中70%~8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4]。在教师聘任时,科技大学也往往优先录用拥有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实务能力的教师。
第二,将教师与企业界的合作能力作为师资考核的项目之一。台湾地区科技大学对教师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学、研究、服务与辅导四项,每项单独评分,总计100分[5]。近几年来,台湾在发展科技大学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与企业深度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台湾教育部明确指出,科技大学教师除了具备教学和研究能力之外,掌握业界动态也极为重要。因此,逐渐将教师与企业界的联系能力作为考核项目之一,激励教师增进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与技术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及技术应用和创新意识。为此,台湾地区科技大学对在职教师实行“3 1”制度,要求教师在学校每隔3年到企业服务一年[6],为科技大学教师提供赴企业服务及研习机会,使其贴近市场,研究和吸收产业信息,进行技术应用和创新,提高实务能力[7]。同时,将研发成果反哺教学,建立产学合作长效互动机制,使职教师资队伍普遍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教学能力。
第三,校企共同进行技术创新与课题研究。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注重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科技大学和行业企业的资源,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行业企业员工通过参与合作项目能够学习到更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持其技术研发,科技大学教师则通过项目合作、技术转让或从事应用型科研开发活动,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始终与科技发展、生产实际保持同步,更好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校企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成熟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制
根据台湾“教育部”《大专校院产学合作实施办法》的明确规定,技专院校(包括科技大学)的研究内容是专题研究、检测检验、技术服务、咨询顾问、专利申请、技术转移、创新育成等,侧重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改进生产设备与工艺流程、开发新产品等[8]。建立技术研发和转化机制成为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不断提升科技大学服务社会和增加学校发展经费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教师十分注重技术研发和转化,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科技大学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历,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并且大部分在企业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技术应用和创新经验,这有利于使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实践和理论互相转化,促进技术创新与研发。同时,科技大学教师也十分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更多企业能够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实际效益。以台湾东南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十分重视专利研究的商业价值,他们认为单纯追求专利的数量没有实际意义,而应将专利视为商业企业服务的重要工具,不断提升该校在产业界的影响力和口碑。据统计,该校仅有35项专利,但确培育了11项商业企业项目,最大程度上实现将专利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目的[9]。此外,为达到技术研发和转化的目的,该校实验室均同企业有良好的合作,以研究专题或专案(相当于中国大陆的横向课题)组建专业化和多元化的研究团队,共同攻克技术难关,研发创造出高效的新技术,解决企业难题,同时也提升了科技大学的科研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及筹措经费的能力。
另一方面,台湾地区科技大学鼓励学生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一些科技大学鼓励学生成立核心研发团队,由专任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多元参与研发项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合作的行业企业,并赴业界进行专题制作,举办专利成果展和专利竞赛,参加国际技能大赛及展览等,取得的研究成果甚至进行了技术转让。这些成果及获奖计入学生的学分和教师的奖励[10]。此外,台湾地区科技大学专门成立了“创新育成中心”,加大科技大学技术研发和转化力度。创新育成中心根据国家战略需求邀请与学校优势专业相关的产业进驻中心,整合并充分运用科技大学基础科学及应用科技研究能力,结合教学与研究资源,为进驻中心的企业提供研发技术与服务,使之在最短时间内商品化,以此提升产业创新与科技发展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学校技术服务层次和水平[11]。
三、启示
(一)明确定位,凸显特色
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为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纠正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缓解我国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而提出的战略性决策,对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及人才结构完善有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应用技术大学应兼具研究与实践要素,沟通职业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体系。这也是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重要经验之一。我国大陆地区应用技术大学的构成较为复杂,各院校在促进普职融合过程中各有优势。在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前,地方性高校大多以举办学术型教育为主,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但对当地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关照不足,难以为区域发展提供优质的应用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独立院校与民办院校沿用了学术型教育体系,充分利用了国外优质资源和民间优质资源,在国内的社会声望欠佳,科学研究能力和企业实践能力均存在不足;高等职业院校升格而成的应用技术大学则有着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和交流的天然优势,但是受师资队伍学历所限,研究能力较弱。基于我国当前应用技术大学的实际情况,各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补充不足,使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支撑起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任。另一方面,应用技术大学应将创新意识、技术理论与实践、职业精神等纳入课程内容,推进我国人才供给侧改革。人才规格定位是应用技术大学战略定位的根本,也是未来规划发展的重要依据。当前,我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一线技术技能操作工人、学术研究者、工程师等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但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存在巨大缺口,造成我国产业发展升级中的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动力不足。要切实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落实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必然应将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作为我国人才体系中的核心予以强化和巩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产业主力军是当前应用技术大学的使命和特色。从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发展经验看,作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院校,应用技术大学不能单纯强调学生对技术的模仿和学习,应更加关注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互动支持机制的形成,促进技术创新与创造。同时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贯穿于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的整个过程,为区域经济和国家发展培养优质技术人才。 (二)贴近行业企业,推进技术创新
自产生起,应用技术大学便肩负着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重任,需不断增强与行业企业及现代产业的联系,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及产业的优势资源和信息进行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活动,以企业需求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以学校优质资源(技术)支撑企业发展与改革创新。首先,从行业企业中选聘优秀员工作为学校全职或兼职教师。行业企业员工对产业发展趋势、工作流程、技术操作理论和流程都较为熟悉,并对技术发展规律有独特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行业企业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学生,并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从台湾地区科技大学发展经验来看,来自行业企业的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更加熟悉行业企业的技术需求及变革,能够更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实现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定期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交流,并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应用技术大学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大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及时掌握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信息,将知识和技术的新进展融入到教学和实训中,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掌握新技术。此外,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关部门可将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效果等作为教师考核内容之一,形成长效的合作和交流机制。再次,学校应积极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增进校企深度合作。由地方高校、民办院校和独立院校转型而成的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大多为浅层次合作,使得行业企业等参与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力度较小,难以真正推动支撑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形成。这要求应用技术大学极力探寻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利益共赢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一方面,可为企业员工提供继续教育与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或技术理论支撑,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革和创新,获得企业的支持与参与;另一方面,可通过“订单班”等形式,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为企业提供符合其聘用标准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优惠条件等力推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促进应用技术大学的技术创新与创造。最后,应用技术大学需增强与企业的战略合作和对接,以学校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起点,以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为载体,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质人才资源、物质资源及平台等建立技术研发小组,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进技术创新与进步,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三)推进技术转化和学术产业化,彰显服务价值
与普通高校追求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相比,应用技术大学更关注学术成果或技术研发对推进区域发展和技术改革的作用,强调学术产业化形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职业院校相比,应用技术大学的服务功能和价值不单单体现在技术技能的操作上,更体现在技术研发、创新及转化等方面。其一,应用技术大学要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力度。一方面,需招聘大批具有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师资,对企业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新的技术手段、方法及新课题,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另一方面,需加强对企业的合作和沟通,了解国内外专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类优质资源和支持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为合作企业和区域技术革新奠定基础。其二,应用技术大学应加强技术转化力度和成果产业化程度。应用技术大学强调大学对区域的服务能力,不仅包括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为区域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也包括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学术产业化等途径,以产品研发、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艺创新、检验检测、设备维修、创意策划、管理咨询等为内容服务企业和区域发展的智慧性活动[12]。其三,需得到政府的支持。从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发展经验来看,技术成果转化和学术产业化是学校与市场、区域和政府通力合作的结果。因此,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及空间等支持,建立区域性“技术孵化器”,将应用技术大学的技术研发成果与区域优势产业对接,纳入孵化器进行技术转化和推广,激发教师教学研究及与行业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增强应用技术大学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郝天聪,庄西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之路: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80-84.
[2]阮艺华.台湾“技职教育再造方案”评述[J].教育评论,2010(2):115-118.
[3][8][12]刘松林.台湾技专院校技术服务:经验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12(30):49-52.
[4]张琴,马立红,周华丽.产教融合:台湾高等技职校院评鉴制度之关键[J].职教论坛,2015(15):93-96.
[5]汤晓,张慧波,陈亚东.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0):68-71.
[6]陈玟晔.战后台湾技职教育发展与变革[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7][9]王炜波.台湾技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82-85.
[10]于长福,庹莉.财经类应用技术型大学:内涵、价值与建设路径——基于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36-40.
[11]刘国买.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再造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5(2):26-30.
Analysis on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aiwan
Zhang Yu, Qian Yiqiu, Zhang Yan Abstract Establishing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is a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of China to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e education structure and complete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meanwhile, it is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pplie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n China. Same as the level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in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aiwan also belongs to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aiwan, setting up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is the result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promoted the integr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e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y. In Taiwa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clear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close and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ies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mature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is, in China,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should position clearly, closely combine with the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 promote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academic, so as to contribute to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China.
Key word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strategic development;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thor Zhang Yu, research assistant of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ino-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Tianjin 300350);Qian Yiqiu, professor of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ino-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Zhang Yan, Sino-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