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角色扮演法在助产学中的教学效果,探讨高职高专助产学教学的改革方法。 方法:在助产学理论教学中,以大专助产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采用角色扮演法课后总结,对照组采用知识导图课后总结。以课堂纪律、理论考核、见习表现,评价角色扮演法在助产学教学中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课堂纪律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习中研究组沟通能力高于对照组。 结论:课后总结中导入“角色扮演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在助产学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课后总结 角色扮演法 教学效果 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32-02
角色扮演法(Role Playing Teaching,RPT)是美国精神病学家于1960 年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医疗行业等领域[1]。采用角色扮演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笔者曾尝试在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妇产科学》课堂教学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现在助产专业《助产学》教学中将角色扮演法导入到课后总结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 2017级助产专业1-4班的学生。1、2班87人为研究组,3、4班86人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学习《助产学》,两组学生均为女生,入学成绩及第一二学期的各科成绩均无显著差异。均使用同一教材,由同一教师授课。
1.2方法
研究组:在授课教师讲完理论课后,留出15分钟进行课堂总结。总结根据教材中的“故事点睛”或者教师收集临床病例,根据需要随机选择2-3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名扮演“护士或者助产士”,一名扮演“医生”,一名扮演“患者”,“医生”和“护士”根据故事或病例情节向“患者”询问病史,“患者”根据所学内容提供病史,再由“医生”做出诊断、提出治疗措施,“护士”写出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
對照组:课后总结采用常规的思维导图,由授课教师总结当堂课所授内容及难点、重点。
1.3评价方法
1.3.1平时成绩
每堂课课前均对前次课学习内容进行提问,根据花名册点名,每次提10个问题,两组学生中问题相同,回答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两组平均平时成绩进行比较。
1.3.2阶段性考核成绩
每两周发50个题目给两组学习委员,用“雨课堂”形式进行考核。两组平均考核成绩进行比较。
1.3.3课堂纪律比较
课后授课教师入监控室调取监控录相,统计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交谈情况。
1.3.4见习表现
两组同学均安排一次去附属医院产科见习,询问病史、查询病历,然后写出完整护理文书,带教老师从学生想询问病史时的逻辑性、流畅性以及所获取信息多少进行沟通能力打分,通过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的正确性对护理文书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学生成绩比较(见表1)
表1显示两组学生平时成绩及考核成绩,课堂答问每同学有两次,取平均成绩,阶段性考核成绩共三次,取平均成绩。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学生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课堂纪律比较
授课老师对两组学生的课堂表现分别进行了3次监控调查,研究组上课无睡觉、玩手机、交头接耳等现象。对照组分别有3人睡觉,1人玩手机,两组学生课堂纪律无统计学差别,但研究组纪律稍好于对照组。
2.3见习表现比较
两组同学在沟通能力上比较,研究组明显强于对照组,在护理文书书写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1课后总结中导入角色扮演法能使学生课堂中注意力更集中
学生要扮演好角色,必须要掌握课堂中的所学知识,比如要扮好“患者”,必须知道该疾病的护理评估,要扮好“护士”,提出正确的护理措施,必须要掌握护理措施。角色是随机抽取,所以每位同学都会认真学习,为可能扮演的角色做准备[3]。传统的教学课后总结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未主动参与其中,课堂的最后十多分钟是学生最困、最不容易集中的时候,很难抓住教师讲的重点。而角色扮演时学生参与入角色中,更能集中精神,未扮演角色的同学也对自己同学的表现感兴趣,能集中精神观看和思考。因此对所学知识点也有更深的印象,在考试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3.2角色扮演法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医护人员临床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是教学中绝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4]。在角色扮演中,“医师”“护士”怎样去提问了解病史,怎样向“患者”交代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怎样进行心理护理等等,都能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发现角色中的缺陷,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经过反复的模拟训练,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就能自然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3.3课后总结中导入角色扮演法能保持课堂的完整性
许多参与式教学方法完全由学生主导,很难驾驭好课堂走向,最后可能冷场、争执,甚至变为聊天室[5-6];学生参与过多,而教师讲解太少,对于一些难点知识无法讲深讲透。而课后总结中导入角色扮演法不会影响整堂课的完整性,甚至在学生表演时,教师依然可以板书出整堂课的知识脉络。
总之,角色扮演法是值得肯定的教学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0.
[2]文金莲,王香花.角色扮演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4069-4070.
[3]陈烨,郑晓妮,刘丽波,李鹏.参与式教学法对专科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10):1244-1246.
[4]李锦平,赵奇煌.培养本科学生神经外科临床思维能力的体会,中国病案,2010年第11卷第7期52
[5]黄翠,王革,宋光泰,等.PBL 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6(5):568-570.
[6]韦杏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58-62.
【关键词】课后总结 角色扮演法 教学效果 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32-02
角色扮演法(Role Playing Teaching,RPT)是美国精神病学家于1960 年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医疗行业等领域[1]。采用角色扮演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笔者曾尝试在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妇产科学》课堂教学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现在助产专业《助产学》教学中将角色扮演法导入到课后总结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 2017级助产专业1-4班的学生。1、2班87人为研究组,3、4班86人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学习《助产学》,两组学生均为女生,入学成绩及第一二学期的各科成绩均无显著差异。均使用同一教材,由同一教师授课。
1.2方法
研究组:在授课教师讲完理论课后,留出15分钟进行课堂总结。总结根据教材中的“故事点睛”或者教师收集临床病例,根据需要随机选择2-3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名扮演“护士或者助产士”,一名扮演“医生”,一名扮演“患者”,“医生”和“护士”根据故事或病例情节向“患者”询问病史,“患者”根据所学内容提供病史,再由“医生”做出诊断、提出治疗措施,“护士”写出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
對照组:课后总结采用常规的思维导图,由授课教师总结当堂课所授内容及难点、重点。
1.3评价方法
1.3.1平时成绩
每堂课课前均对前次课学习内容进行提问,根据花名册点名,每次提10个问题,两组学生中问题相同,回答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两组平均平时成绩进行比较。
1.3.2阶段性考核成绩
每两周发50个题目给两组学习委员,用“雨课堂”形式进行考核。两组平均考核成绩进行比较。
1.3.3课堂纪律比较
课后授课教师入监控室调取监控录相,统计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交谈情况。
1.3.4见习表现
两组同学均安排一次去附属医院产科见习,询问病史、查询病历,然后写出完整护理文书,带教老师从学生想询问病史时的逻辑性、流畅性以及所获取信息多少进行沟通能力打分,通过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的正确性对护理文书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学生成绩比较(见表1)
表1显示两组学生平时成绩及考核成绩,课堂答问每同学有两次,取平均成绩,阶段性考核成绩共三次,取平均成绩。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学生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课堂纪律比较
授课老师对两组学生的课堂表现分别进行了3次监控调查,研究组上课无睡觉、玩手机、交头接耳等现象。对照组分别有3人睡觉,1人玩手机,两组学生课堂纪律无统计学差别,但研究组纪律稍好于对照组。
2.3见习表现比较
两组同学在沟通能力上比较,研究组明显强于对照组,在护理文书书写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1课后总结中导入角色扮演法能使学生课堂中注意力更集中
学生要扮演好角色,必须要掌握课堂中的所学知识,比如要扮好“患者”,必须知道该疾病的护理评估,要扮好“护士”,提出正确的护理措施,必须要掌握护理措施。角色是随机抽取,所以每位同学都会认真学习,为可能扮演的角色做准备[3]。传统的教学课后总结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未主动参与其中,课堂的最后十多分钟是学生最困、最不容易集中的时候,很难抓住教师讲的重点。而角色扮演时学生参与入角色中,更能集中精神,未扮演角色的同学也对自己同学的表现感兴趣,能集中精神观看和思考。因此对所学知识点也有更深的印象,在考试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3.2角色扮演法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医护人员临床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是教学中绝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4]。在角色扮演中,“医师”“护士”怎样去提问了解病史,怎样向“患者”交代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怎样进行心理护理等等,都能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发现角色中的缺陷,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经过反复的模拟训练,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就能自然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3.3课后总结中导入角色扮演法能保持课堂的完整性
许多参与式教学方法完全由学生主导,很难驾驭好课堂走向,最后可能冷场、争执,甚至变为聊天室[5-6];学生参与过多,而教师讲解太少,对于一些难点知识无法讲深讲透。而课后总结中导入角色扮演法不会影响整堂课的完整性,甚至在学生表演时,教师依然可以板书出整堂课的知识脉络。
总之,角色扮演法是值得肯定的教学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0.
[2]文金莲,王香花.角色扮演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4069-4070.
[3]陈烨,郑晓妮,刘丽波,李鹏.参与式教学法对专科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10):1244-1246.
[4]李锦平,赵奇煌.培养本科学生神经外科临床思维能力的体会,中国病案,2010年第11卷第7期52
[5]黄翠,王革,宋光泰,等.PBL 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6(5):568-570.
[6]韦杏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