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创新能力潜能能不能挖掘出来,主要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同时课程的设置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非物理学科体系自身的完备。这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应试为主要目的,不注重过程和方法,不关心学生发展的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营造创新的氛围
创造氛围情境是培养、激活意识的基石。有了好的氛为,学生就能充分的发挥,教师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好的氛围,可以这样理解:它是公平与竞争的缩写,可以是表扬、鼓励的写照,可以是一个和谐互助的家庭、可以是支持性的环境,鼓励耐心的帮助他们学习,以及让他们乐于智力冒险而不必担心犯错误会导致批评。当然这里并不是指没有约束的自由场所。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氛围,可以提供创新的机会,机遇垂青于一个有准备的人,在好的氛围里,才可以萌发创新的意识,使学生能享受学习创新的兴趣。
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教学中处处蕴藏着培养创新能力的契机,作为教师要努力发掘,把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与同行切磋。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时,我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或教具来诱发学生提问。(2)通过列举生活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来启发学生提问。(3)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常提出问题的学生要表扬;对没有价值的问题,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不能批评和贬低,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4)逼着学生问,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时间一长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5)创设与已有知识或经验冲突的物理情景,从而提出问题。(6)关键时刻,沉默是金。
2、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科学探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所以实验教学的成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搞好科学探究,我着重注意了三点:(1)节节有实验。(2)深入拓展实验。(3)注重合作与交流。
3、建立兴趣小组、鼓励小创作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应具有:创新的科学思想及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成功的科学方法,对知识有新的理解,具有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能力等。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光控窗帘、声控开关、音乐卡片、航模、无尘黑板擦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作简易实验装置等。实践证明这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小发明、小创造的成果使学生体会到创造不再神秘莫测,不再是只有"天才"、专家才能做的事,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动机。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涉及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4、渗透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物理科学方法,就是指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学家研究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等,这些方法大多隱含在物理只是当中。
知识是宝贵的,但知识只有通过具体的方法加以应用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所以那些得到知识的方法就显得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只有将方法掌握了,将来才可能利用这些方法去科学的创新。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培植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和提供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和亲身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人才。
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创新能力潜能能不能挖掘出来,主要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同时课程的设置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非物理学科体系自身的完备。这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应试为主要目的,不注重过程和方法,不关心学生发展的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营造创新的氛围
创造氛围情境是培养、激活意识的基石。有了好的氛为,学生就能充分的发挥,教师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好的氛围,可以这样理解:它是公平与竞争的缩写,可以是表扬、鼓励的写照,可以是一个和谐互助的家庭、可以是支持性的环境,鼓励耐心的帮助他们学习,以及让他们乐于智力冒险而不必担心犯错误会导致批评。当然这里并不是指没有约束的自由场所。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氛围,可以提供创新的机会,机遇垂青于一个有准备的人,在好的氛围里,才可以萌发创新的意识,使学生能享受学习创新的兴趣。
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教学中处处蕴藏着培养创新能力的契机,作为教师要努力发掘,把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与同行切磋。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时,我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或教具来诱发学生提问。(2)通过列举生活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来启发学生提问。(3)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常提出问题的学生要表扬;对没有价值的问题,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不能批评和贬低,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4)逼着学生问,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时间一长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5)创设与已有知识或经验冲突的物理情景,从而提出问题。(6)关键时刻,沉默是金。
2、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科学探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所以实验教学的成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搞好科学探究,我着重注意了三点:(1)节节有实验。(2)深入拓展实验。(3)注重合作与交流。
3、建立兴趣小组、鼓励小创作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应具有:创新的科学思想及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成功的科学方法,对知识有新的理解,具有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能力等。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光控窗帘、声控开关、音乐卡片、航模、无尘黑板擦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作简易实验装置等。实践证明这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小发明、小创造的成果使学生体会到创造不再神秘莫测,不再是只有"天才"、专家才能做的事,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动机。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涉及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4、渗透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物理科学方法,就是指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学家研究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等,这些方法大多隱含在物理只是当中。
知识是宝贵的,但知识只有通过具体的方法加以应用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所以那些得到知识的方法就显得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只有将方法掌握了,将来才可能利用这些方法去科学的创新。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培植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和提供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和亲身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