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教学当中。在美术课中,巧用多媒体与美术教学有效地结合,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把复杂的对象简单化、形象化。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動中来,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多媒体在美术课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空间、时间不受的限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美术课;多媒体运用;扩展;效率;兴趣;创新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确立和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候接受美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美术的世界》这是一节欣赏课和评述课,课本列举了各种图片,并且每张图片都配有一个编号,画种较多,内容丰富。但是图片较小,缺少视觉冲击力,对于初一年级的孩子,教师单一的对画面分析讲解显然偏于枯燥,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影响了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怎样上好这一堂课,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呢?除了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深入领会每幅画的含义。我还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记录片、电影等相关资料,并分类整理编辑。如讲述《秦始皇陵兵马俑》这幅作品时,我首先在屏幕上播放了经过提炼加工过的电视记录短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通过照片的远近切换,让同学们远景可以感受到秦始皇陵场面的恢弘,近景可以欣赏到秦俑作品的细腻,教师详细介绍有关背景、作品的规模、人物形象的高超艺术、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等等,进而由秦俑联想到以兵马俑为题材的其他艺术形象电影、舞蹈等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要讲述的美术作品,使得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多角度讲述分析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适时地把美术概念和不同的门类艺术特征介绍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扩展了艺术空间,逐步让学生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爱美术、爱生活、爱祖国、爱世界的博大胸怀。
美术是动手课、实践课。学生只有勤思考、多练习,才能得心应手。美术的种类很多,就拿素描来说,传统素描教学中,对于技法表现力较差的学生,上这类课较难,教师又要做范画,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师生互动的时间明显不足,对教学效率的要求则明显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素描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在授课时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教师同步讲解,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同学们跟着教师的示范慢慢作画,讲到那一步画面可以随时定格,同时教师个别辅导。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教和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对优化教学方案的选择和安排,多媒体具备很强的灵活性,从而直接改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让画面和声音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使传统单一的课堂模式发生变革。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景 ,提高了教学效率。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原有狭窄有限的教学空间已远远不能吸引学生,更谈不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延伸教学空间,营造一个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宽松、自主地学习。为了让学生多了解剪纸艺术,我找到一个具有传统剪纸艺术的民间老艺人,经过多次拜访,老人终于把剪纸的技巧传授与我。剪纸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剪纸的不同纸张折叠和剪制的方法,但是如果仅仅凭借教师讲述和現场的制作演示,学生还是不太能领会,甚至,坐在后面的学生根本看不到演示。于是,我先用课件把老人的剪纸录像和我收集的剪纸优秀作品通过大屏幕演示出来,在学生的赞叹声中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然后我把摄像头对准自己的双手,这样纸张折叠和剪制的方法就放大到大屏幕上来,学生这时已经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伴随着悠扬的古筝乐曲,同学们跟着教师的演示步骤来学习剪纸,加上教师的讲解,本来看似比较抽象、枯燥的一节中国民间艺术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不但掌握了剪纸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高,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工艺与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而实用美术恰恰是电脑美术的强项。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等一系列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操作完成课堂作业。使学生开阔视野,展开想像,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对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我给学生上《宣传品的设计制作》一课时正好赶上学校将要举办运动会,我就以设计校运动会海报为题组织教学,并承诺设计的成品作为校运动会正式海报张贴宣传,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我使用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设计,并把设计图纸切换到大屏幕上。
关键词:美术课;多媒体运用;扩展;效率;兴趣;创新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确立和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候接受美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美术的世界》这是一节欣赏课和评述课,课本列举了各种图片,并且每张图片都配有一个编号,画种较多,内容丰富。但是图片较小,缺少视觉冲击力,对于初一年级的孩子,教师单一的对画面分析讲解显然偏于枯燥,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影响了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怎样上好这一堂课,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呢?除了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深入领会每幅画的含义。我还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记录片、电影等相关资料,并分类整理编辑。如讲述《秦始皇陵兵马俑》这幅作品时,我首先在屏幕上播放了经过提炼加工过的电视记录短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通过照片的远近切换,让同学们远景可以感受到秦始皇陵场面的恢弘,近景可以欣赏到秦俑作品的细腻,教师详细介绍有关背景、作品的规模、人物形象的高超艺术、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等等,进而由秦俑联想到以兵马俑为题材的其他艺术形象电影、舞蹈等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要讲述的美术作品,使得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多角度讲述分析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适时地把美术概念和不同的门类艺术特征介绍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扩展了艺术空间,逐步让学生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爱美术、爱生活、爱祖国、爱世界的博大胸怀。
美术是动手课、实践课。学生只有勤思考、多练习,才能得心应手。美术的种类很多,就拿素描来说,传统素描教学中,对于技法表现力较差的学生,上这类课较难,教师又要做范画,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师生互动的时间明显不足,对教学效率的要求则明显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素描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在授课时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教师同步讲解,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同学们跟着教师的示范慢慢作画,讲到那一步画面可以随时定格,同时教师个别辅导。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教和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对优化教学方案的选择和安排,多媒体具备很强的灵活性,从而直接改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让画面和声音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使传统单一的课堂模式发生变革。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景 ,提高了教学效率。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原有狭窄有限的教学空间已远远不能吸引学生,更谈不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延伸教学空间,营造一个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宽松、自主地学习。为了让学生多了解剪纸艺术,我找到一个具有传统剪纸艺术的民间老艺人,经过多次拜访,老人终于把剪纸的技巧传授与我。剪纸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剪纸的不同纸张折叠和剪制的方法,但是如果仅仅凭借教师讲述和現场的制作演示,学生还是不太能领会,甚至,坐在后面的学生根本看不到演示。于是,我先用课件把老人的剪纸录像和我收集的剪纸优秀作品通过大屏幕演示出来,在学生的赞叹声中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然后我把摄像头对准自己的双手,这样纸张折叠和剪制的方法就放大到大屏幕上来,学生这时已经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伴随着悠扬的古筝乐曲,同学们跟着教师的演示步骤来学习剪纸,加上教师的讲解,本来看似比较抽象、枯燥的一节中国民间艺术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不但掌握了剪纸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高,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工艺与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而实用美术恰恰是电脑美术的强项。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等一系列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操作完成课堂作业。使学生开阔视野,展开想像,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对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我给学生上《宣传品的设计制作》一课时正好赶上学校将要举办运动会,我就以设计校运动会海报为题组织教学,并承诺设计的成品作为校运动会正式海报张贴宣传,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我使用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设计,并把设计图纸切换到大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