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语文课程除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性质和特点外,还存在着语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突出中职语文课程的职业特点。结合工美、学前教育、烹饪等专业特点,分别以说荔枝,吃荔枝、画荔枝为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恰当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渗透,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同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专业渗透;学前教育专业;工美专业;烹饪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71-02
众所周知,目前职高语文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正面临着一种,正 "教深了不行,教浅了也不行"的尴尬。这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质量,那么,该如何去引导?如何提高职高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实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渗透呢?
笔者以贾祖章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例,在语文教学中找到语文与不同专业之间的边缘区间,以语文活动带动专业,以专业促进语文活动的兴趣。课堂上为了更好的去渗透"教是为了不教","学以致用"等思想,我将根据学前教育、工美、烹饪等专业的不同特点,分别以画荔枝,说荔枝,吃荔枝为教学内容,一语文活动带动专业,以专业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学前教育专业--说荔枝,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组织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
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是服务社会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拥有良好的口语表达和组织能力是幼儿教师首要的技能。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需从丰富话语资源,激发表达欲望和创造训练机会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上《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用文本内容让学生以"认识荔枝"训练的的方式做一次情景模拟课,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渗透。学生八人一小组分开,其中一人是"老师",七人是"幼儿"。 引导"幼儿"说出荔枝的颜色、形状、味道、里面有些什么?其中一组的言语记录如下:
"师": 小朋友,你们吃过荔枝吗?
"儿": 没吃过。
"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许多荔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荔枝是怎样的呢?
用小眼睛观察一下荔枝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用小手摸一摸荔枝的壳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看一看,摸一摸)
"儿:略
"师":荔枝里面有什么呢?我们都剥好了,发现里面的荔枝肉是有点透明的,那我们现在闻一闻,荔枝是什么味道?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荔枝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看一下荔枝肉里面还藏着什么? (剥一剥、闻一闻)
"儿":略
"师"总结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求总结时要注意介绍事物的顺序,语言的组织,语调、情感的表达等。其中一位学生的总结是:荔枝是大家都喜欢吃的水果,那么荔枝长什么样子呢?荔枝的壳是红色的而且十分粗糙,摸起来刺刺的,剥开荔枝一看呀,它的果肉是像雪一样的白,一口咬下去,味道酸酸甜甜的十分好吃。荔枝长的像心脏一样。有许多种类,有的圆有的尖。但是荔枝晒干后的果肉就变成了红褐色,吃起来水分也不足,但依旧十分美味。荔枝虽好吃却不容易贮藏,荔枝在六月左右成熟,成熟的荔枝一样望过去就像一片火红的云朵一般十分美丽,荔枝可是我国特产的哦!
学生在引导幼儿由外至里有顺序地观察,感知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特征时,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语言演练"。 看一看,摸一摸荔枝是什么样子的,感知荔枝的形态。剥一剥、闻一闻感知荔枝的内部构造。模拟演练中既很好的锻炼了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又掌握了文本中的语文知识---说明文的介绍顺序和说明方法。切实的做到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2烹饪专业--"百家争鸣",厨艺大比拼
笔者在烹饪班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和烹饪专业的专业优势,进行有机衔接,在语文课堂中随机渗透专业知识和技能。
上课前根据专业特点给学生布置导学案家庭作业。把学生分为四大组,确定每小组要搜集的内容,例如:第一小组搜集与荔枝有关的诗文,第二小组搜集与荔枝有关的故事,第三小组搜集以荔枝为主料的佳肴,第四小组搜集荔枝的历史及在我国的栽培状况。周末放学回家让学生用"迷恋"于电脑的时间上网搜集一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每组指定两名同学负责来统计本组成员所搜集的内容,准备好在下节语文课堂上展示,并且每组选择好一名同学作为主发言人兼评委、其他同学做好随时发言的准备。
第一组搜集了宋朝苏轼的《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张籍的《成都曲》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宋徽宗的《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第二小组搜集了一个传说故事,当时杨贵妃每到端午前后就出现一种叫"体臭"的怪病。唐玄宗亦为此事,出过皇榜召天下名医,但应徵者廖廖无几。后来大臣高力士立即召令宫中一队轻骑,快马加鞭速从高州老家浮山岭取回荔枝酒,进献给杨贵妃。贵妃饮后,不仅体臭全消,而且醉态迷人,摇曳生姿。于是就有了大诗人李白 "人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现,会向瑶台月下逢"的千古绝句来。还有"贵妃饮罢荔枝酒,霓裳羽衣舞不够"的"贵妃醉酒"的故事,令后人传诵。
第三小组搜集到了"荔枝糕"、"荔枝腰花"、"柠汁荔枝肉"、" 荷叶荔枝鸭""荔枝虾球"、"橙汁荔枝山药"、"荔枝银耳绿豆爽"、"双红荔枝饮"、"百花妃子含虾笑"、"荔枝西兰花"、"荔枝果冻"、"荔枝炒牛肉"、"荔枝蜜枣汤"、"荔枝鱼片"、"荔枝爆丝瓜"、"荔枝鸡球"、"福建荔枝肉" 等二十多种以白菜为主料的菜肴烹法。 第四小组展示了我国不同时期各地对荔枝的种植情况,我国文献最早记载荔枝的文献是《上林赋》,文中称荔枝为离枝。其中《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时,上林苑曾从华南移植过荔枝。根据这则记载,赵佗在汉初的时候就曾将荔枝当作贡品进奉给刘邦。蔡襄《荔枝谱》中所记载的品种,有些述及其来源和变迁。各类形式多样,举不胜举。
笔者在课后把这些丰富的内容进行仔细分类和整合,形成了长达16页的阅读教材,并人手一份,成为他们最喜欢的早读"课本"。所以,本人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烹饪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这一载体,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专业文化素质。
3工美专业--"垂涎欲滴"赏荔枝,"丹青妙笔"画荔枝
在工美专业上《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先播放有关荔枝的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欣赏荔枝简笔画、荔枝漫画、荔枝国画的图片及其画法的一些视频。通过对这些图画的欣赏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丰富的精神享受,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特别是齐派的一些荔枝画法学生非常仰慕。齐白石所作《荔枝图》还曾印成邮票发行,画面上面还悬挂着一串红彤彤的荔枝,令观看的学生们垂涎欲滴,赞口不绝。趁学生兴趣高涨之余,我给学生布置了"照猫画虎"的作业,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的用"无声的语言"--绘画,诠释文本中荔枝的形态构造及文本中"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形象描绘。随之而来的一个设想就是荔枝壳还可以做出各式各样的手工品。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了文本语文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齐白石曾言"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图第一"。可见工美专业学科与语文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文本中为何引用《过清华宫绝句》中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让学生在诗意盎然中懂得了荔枝的历史悠久,且不易保存的道理。
工美专业学生将来踏上社会主要从事美术设计行业工作,因此他们需要有较高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语文课本里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开设这样的语文课对学生专业素养懂得提升大有裨益。
以上是笔者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一次尝试,"一种教材,三种教法",这样尝试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恰当地进行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渗透,既调节了文化课内容的单调,又增强了教学氛围,从而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这些可能比较枯燥的课程的情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在专业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线索,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赵青云.中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陕西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3]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1)
[4]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专业渗透;学前教育专业;工美专业;烹饪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71-02
众所周知,目前职高语文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正面临着一种,正 "教深了不行,教浅了也不行"的尴尬。这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质量,那么,该如何去引导?如何提高职高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实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渗透呢?
笔者以贾祖章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例,在语文教学中找到语文与不同专业之间的边缘区间,以语文活动带动专业,以专业促进语文活动的兴趣。课堂上为了更好的去渗透"教是为了不教","学以致用"等思想,我将根据学前教育、工美、烹饪等专业的不同特点,分别以画荔枝,说荔枝,吃荔枝为教学内容,一语文活动带动专业,以专业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学前教育专业--说荔枝,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组织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
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是服务社会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拥有良好的口语表达和组织能力是幼儿教师首要的技能。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需从丰富话语资源,激发表达欲望和创造训练机会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上《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用文本内容让学生以"认识荔枝"训练的的方式做一次情景模拟课,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渗透。学生八人一小组分开,其中一人是"老师",七人是"幼儿"。 引导"幼儿"说出荔枝的颜色、形状、味道、里面有些什么?其中一组的言语记录如下:
"师": 小朋友,你们吃过荔枝吗?
"儿": 没吃过。
"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许多荔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荔枝是怎样的呢?
用小眼睛观察一下荔枝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用小手摸一摸荔枝的壳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看一看,摸一摸)
"儿:略
"师":荔枝里面有什么呢?我们都剥好了,发现里面的荔枝肉是有点透明的,那我们现在闻一闻,荔枝是什么味道?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荔枝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看一下荔枝肉里面还藏着什么? (剥一剥、闻一闻)
"儿":略
"师"总结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求总结时要注意介绍事物的顺序,语言的组织,语调、情感的表达等。其中一位学生的总结是:荔枝是大家都喜欢吃的水果,那么荔枝长什么样子呢?荔枝的壳是红色的而且十分粗糙,摸起来刺刺的,剥开荔枝一看呀,它的果肉是像雪一样的白,一口咬下去,味道酸酸甜甜的十分好吃。荔枝长的像心脏一样。有许多种类,有的圆有的尖。但是荔枝晒干后的果肉就变成了红褐色,吃起来水分也不足,但依旧十分美味。荔枝虽好吃却不容易贮藏,荔枝在六月左右成熟,成熟的荔枝一样望过去就像一片火红的云朵一般十分美丽,荔枝可是我国特产的哦!
学生在引导幼儿由外至里有顺序地观察,感知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特征时,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语言演练"。 看一看,摸一摸荔枝是什么样子的,感知荔枝的形态。剥一剥、闻一闻感知荔枝的内部构造。模拟演练中既很好的锻炼了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又掌握了文本中的语文知识---说明文的介绍顺序和说明方法。切实的做到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2烹饪专业--"百家争鸣",厨艺大比拼
笔者在烹饪班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和烹饪专业的专业优势,进行有机衔接,在语文课堂中随机渗透专业知识和技能。
上课前根据专业特点给学生布置导学案家庭作业。把学生分为四大组,确定每小组要搜集的内容,例如:第一小组搜集与荔枝有关的诗文,第二小组搜集与荔枝有关的故事,第三小组搜集以荔枝为主料的佳肴,第四小组搜集荔枝的历史及在我国的栽培状况。周末放学回家让学生用"迷恋"于电脑的时间上网搜集一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每组指定两名同学负责来统计本组成员所搜集的内容,准备好在下节语文课堂上展示,并且每组选择好一名同学作为主发言人兼评委、其他同学做好随时发言的准备。
第一组搜集了宋朝苏轼的《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张籍的《成都曲》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宋徽宗的《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第二小组搜集了一个传说故事,当时杨贵妃每到端午前后就出现一种叫"体臭"的怪病。唐玄宗亦为此事,出过皇榜召天下名医,但应徵者廖廖无几。后来大臣高力士立即召令宫中一队轻骑,快马加鞭速从高州老家浮山岭取回荔枝酒,进献给杨贵妃。贵妃饮后,不仅体臭全消,而且醉态迷人,摇曳生姿。于是就有了大诗人李白 "人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现,会向瑶台月下逢"的千古绝句来。还有"贵妃饮罢荔枝酒,霓裳羽衣舞不够"的"贵妃醉酒"的故事,令后人传诵。
第三小组搜集到了"荔枝糕"、"荔枝腰花"、"柠汁荔枝肉"、" 荷叶荔枝鸭""荔枝虾球"、"橙汁荔枝山药"、"荔枝银耳绿豆爽"、"双红荔枝饮"、"百花妃子含虾笑"、"荔枝西兰花"、"荔枝果冻"、"荔枝炒牛肉"、"荔枝蜜枣汤"、"荔枝鱼片"、"荔枝爆丝瓜"、"荔枝鸡球"、"福建荔枝肉" 等二十多种以白菜为主料的菜肴烹法。 第四小组展示了我国不同时期各地对荔枝的种植情况,我国文献最早记载荔枝的文献是《上林赋》,文中称荔枝为离枝。其中《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时,上林苑曾从华南移植过荔枝。根据这则记载,赵佗在汉初的时候就曾将荔枝当作贡品进奉给刘邦。蔡襄《荔枝谱》中所记载的品种,有些述及其来源和变迁。各类形式多样,举不胜举。
笔者在课后把这些丰富的内容进行仔细分类和整合,形成了长达16页的阅读教材,并人手一份,成为他们最喜欢的早读"课本"。所以,本人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烹饪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这一载体,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专业文化素质。
3工美专业--"垂涎欲滴"赏荔枝,"丹青妙笔"画荔枝
在工美专业上《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先播放有关荔枝的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欣赏荔枝简笔画、荔枝漫画、荔枝国画的图片及其画法的一些视频。通过对这些图画的欣赏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丰富的精神享受,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特别是齐派的一些荔枝画法学生非常仰慕。齐白石所作《荔枝图》还曾印成邮票发行,画面上面还悬挂着一串红彤彤的荔枝,令观看的学生们垂涎欲滴,赞口不绝。趁学生兴趣高涨之余,我给学生布置了"照猫画虎"的作业,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的用"无声的语言"--绘画,诠释文本中荔枝的形态构造及文本中"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形象描绘。随之而来的一个设想就是荔枝壳还可以做出各式各样的手工品。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了文本语文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齐白石曾言"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图第一"。可见工美专业学科与语文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文本中为何引用《过清华宫绝句》中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让学生在诗意盎然中懂得了荔枝的历史悠久,且不易保存的道理。
工美专业学生将来踏上社会主要从事美术设计行业工作,因此他们需要有较高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语文课本里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开设这样的语文课对学生专业素养懂得提升大有裨益。
以上是笔者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一次尝试,"一种教材,三种教法",这样尝试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恰当地进行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渗透,既调节了文化课内容的单调,又增强了教学氛围,从而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这些可能比较枯燥的课程的情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在专业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线索,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赵青云.中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陕西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3]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1)
[4]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