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因所接触新生事物的增多,青少年不断涌出了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基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视角,结合各研究成果,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影响进行分析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问题;健康;心理
20世纪掀起的一阵信息革命热潮,带动了新科技的发展,也新生了一批新兴的青少年。他们将社会推向一个由手机、电脑、互联网等新媒介构成的大世界。在推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便利的获得想要的信息,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探索未知的世界。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有青少年逐渐攀升的心理问题,例如:空虚、焦虑、孤独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深究。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要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首先要分析何为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指的是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状态。性格完美表现在对事有乐观、积极的态度;认知是青少年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是人类主观上对客观的认识的一切活动,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一个人的健全的人格往往取決于其对世界的认知,认知正确是衡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情感适当表现在感受不同情境时,能得到相应的情绪反应,受负面情绪影响时,能善于把控情绪;意志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治性,意志合理表现在有准确的目标并能为之努力;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状态表现在能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交往过程中能够真诚,有自己的见解,不随波逐流。
二、青少年形成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1.身体发展状况
青少年期身体发展主要出现在青春期,身高体重的急剧增长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均在青春期发生。外形的变化有时会给青春期少年带来自卑感,在心理极度敏感、自我意识逐步发展的状态下,更容易对自己身体不好的变化,例如冒痘、变声、长胖等变化特征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影响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感知到实际的身体与理想身体之间的差距。
2.心理发展状况
青少年有两个鲜明的个性特点:不平衡性与极端性或偏执性。此时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高度发展,随着心理的成熟,青少年常常会因为对自我摸索不透而感到烦恼,同时对别人的关注和评价尤为在意,从而延伸出很多关于“我”的问题。自尊心更强的个体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保持积极的心理应对,采取解决问题的策略模式,较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依据自己的本心前进;自尊心更弱的个体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保持消极的心理应对,多采取逃避和退缩的心理模式,更加害怕失败,容易收到压力和恐惧,导致自我怀疑。因此,相比于自尊心较强的青少年,自尊心更弱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不幸福感、压力和消极的情绪。而自尊的培养,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的合力。
3.社会因素
青少年接触社会的途径大部分是通过网络。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推广运用,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拓宽了人们看世界的视野,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影响人们的心理。它对青少年有着积极的心理影响:网络的广泛性有助于青少年认识更全面的世界,不仅是看到不同的世界观,在审视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不停的更新。在接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也在传播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观念碰撞中看到多元的社会,增强辨析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烦恼激增,网络有助于青少年宣泄不良情绪,这对他们缓解压力释放自己有很大的好处;能激发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想象力的提高,创造力的培养;网络的高效性有助于青少年搜寻信息,构建更完整的知识网络。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背景下,各大高校不断地进行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社会就业岗位却没有增多,造成了大学生贬值的现象,各类招聘公司都喜欢招收学历高的学生,而剩下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对看起来不起眼的工作觉得与自己的学历不相匹配,以致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而导致了就业压力。而这种就业压力通过学历作用到了高考上。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家长的期望、教师的期望统统都放在了高考上,从而作用于考试与成绩,学生们都削尖了脑袋挤破头往名校里钻,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结语: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定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说青少年时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做出努力,正视青少年心理问题,重视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将成为时代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全宏艳,叶茂林,何资桥等.领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15(6): 598-600.
【关键词】青少年;问题;健康;心理
20世纪掀起的一阵信息革命热潮,带动了新科技的发展,也新生了一批新兴的青少年。他们将社会推向一个由手机、电脑、互联网等新媒介构成的大世界。在推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便利的获得想要的信息,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探索未知的世界。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有青少年逐渐攀升的心理问题,例如:空虚、焦虑、孤独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深究。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要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首先要分析何为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指的是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状态。性格完美表现在对事有乐观、积极的态度;认知是青少年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是人类主观上对客观的认识的一切活动,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一个人的健全的人格往往取決于其对世界的认知,认知正确是衡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情感适当表现在感受不同情境时,能得到相应的情绪反应,受负面情绪影响时,能善于把控情绪;意志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治性,意志合理表现在有准确的目标并能为之努力;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状态表现在能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交往过程中能够真诚,有自己的见解,不随波逐流。
二、青少年形成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1.身体发展状况
青少年期身体发展主要出现在青春期,身高体重的急剧增长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均在青春期发生。外形的变化有时会给青春期少年带来自卑感,在心理极度敏感、自我意识逐步发展的状态下,更容易对自己身体不好的变化,例如冒痘、变声、长胖等变化特征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影响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感知到实际的身体与理想身体之间的差距。
2.心理发展状况
青少年有两个鲜明的个性特点:不平衡性与极端性或偏执性。此时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高度发展,随着心理的成熟,青少年常常会因为对自我摸索不透而感到烦恼,同时对别人的关注和评价尤为在意,从而延伸出很多关于“我”的问题。自尊心更强的个体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保持积极的心理应对,采取解决问题的策略模式,较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依据自己的本心前进;自尊心更弱的个体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保持消极的心理应对,多采取逃避和退缩的心理模式,更加害怕失败,容易收到压力和恐惧,导致自我怀疑。因此,相比于自尊心较强的青少年,自尊心更弱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不幸福感、压力和消极的情绪。而自尊的培养,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的合力。
3.社会因素
青少年接触社会的途径大部分是通过网络。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推广运用,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拓宽了人们看世界的视野,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影响人们的心理。它对青少年有着积极的心理影响:网络的广泛性有助于青少年认识更全面的世界,不仅是看到不同的世界观,在审视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不停的更新。在接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也在传播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观念碰撞中看到多元的社会,增强辨析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烦恼激增,网络有助于青少年宣泄不良情绪,这对他们缓解压力释放自己有很大的好处;能激发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想象力的提高,创造力的培养;网络的高效性有助于青少年搜寻信息,构建更完整的知识网络。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背景下,各大高校不断地进行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社会就业岗位却没有增多,造成了大学生贬值的现象,各类招聘公司都喜欢招收学历高的学生,而剩下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对看起来不起眼的工作觉得与自己的学历不相匹配,以致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而导致了就业压力。而这种就业压力通过学历作用到了高考上。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家长的期望、教师的期望统统都放在了高考上,从而作用于考试与成绩,学生们都削尖了脑袋挤破头往名校里钻,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结语: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定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说青少年时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做出努力,正视青少年心理问题,重视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将成为时代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全宏艳,叶茂林,何资桥等.领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15(6): 59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