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名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和性格等特点,遵循数学教学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充满爱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积极健康的学习心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使课堂教学最优化,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用自己的爱心去唤醒学生对学习的爱。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尊重、理解他们,信任、赏识他们,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深度的问题和展示机会,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轻易否定,应以鼓励、期待的语气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截一个几何体”时,学生想到可以用橡皮泥或水果做成一个正方体实物,我根据大家动手操作的结果总结出:“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表达自己的主见:“老师,不对,应该是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正方形、长方形、梯形都是四边形。”还有学生说:“截得的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还有可能是一般三角形。”……我一直在一旁微笑地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主见,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
二、精心设计课堂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凭借数学功底对学生产生感染力,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紧紧吸引住。一个教师要能挥笔写得一手好字,张口一套精彩的语言,这就会吸引学生。其中,教师的语言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结束语,从而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将尽,趣无穷”的境界。
1.开场白要激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得力于一个好的导语,因为导语是每节课的开场白。学生对每篇文章、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新鲜感,所以一个好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我十分注重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数轴”这个概念,如果照本宣科,“把一条规定了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单单这样引进概念,学生不一定理解,其实他们早就知道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各种数量。如秤杆上的“点”表示物体的重量,温度计上的“点”表示温度,水闸上的标尺用“点”表示水平……秤杆、温度计、标尺都具有“三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的增减方向。这些模型能都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进“数轴”概念。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这一方面已经具有的各种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体现数学活动的高效性。这样既能丰富课文内容,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巧妙地设计导语能为上好一堂课打下基础,活跃氛围。
2.结束语要激情
教学的艺术不仅要求开课能引人入胜,而且要求结束同样精彩,令学生回味无穷。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课本里走出来,进一步拓宽思路,吸收新的知识,把数学学习的兴趣延续到课外。如“比例的应用”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使用,使整堂课围绕配制果汁这一内容展开。对于“果汁是如何配制出来的”这一问题,学生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所以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趣盎然。于是我把学生的兴趣延深到了课后:要求学生回家配制一种果汁。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了。这样既给了他们一个动手的机会,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不断探索中提高。
三、借助多媒体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布鲁纳语)。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教师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比较,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我出示两辆汽车,通过操作显现两车慢慢相遇的全过程。这样分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掌握了两地、同时、相向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电脑的演示,弄清了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这样运用电教媒体的操作演示,可以使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体验成功,稳定学习兴趣
学习的成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受到教师的关照和表扬,因而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愈学愈乐学;而学困生,本应加倍努力学习,但由于失败,再加上受到部分教师的冷落、批评甚至斥责,因而学习情绪低落,愈学愈厌学。其实,学困生不一定智力就差,他们也有自尊心、好胜心。只要我们能转变观念,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就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使他们的学习有所进步。在数学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学生终究是学生,我们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目光来衡量他们的对与错,以数学家的标准来判断他们的是与否。我们应设身处境地去发现学生求知的闪光点,于细微中捕捉学生的成功之处,以成功为载体,让学生在成功的学习中愉悦其整个身心。
盧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有言:“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乐而不疲。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充分、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乐学”,数学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
一、创设充满爱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积极健康的学习心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使课堂教学最优化,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用自己的爱心去唤醒学生对学习的爱。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尊重、理解他们,信任、赏识他们,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深度的问题和展示机会,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轻易否定,应以鼓励、期待的语气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截一个几何体”时,学生想到可以用橡皮泥或水果做成一个正方体实物,我根据大家动手操作的结果总结出:“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表达自己的主见:“老师,不对,应该是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正方形、长方形、梯形都是四边形。”还有学生说:“截得的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还有可能是一般三角形。”……我一直在一旁微笑地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主见,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
二、精心设计课堂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凭借数学功底对学生产生感染力,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紧紧吸引住。一个教师要能挥笔写得一手好字,张口一套精彩的语言,这就会吸引学生。其中,教师的语言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结束语,从而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将尽,趣无穷”的境界。
1.开场白要激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得力于一个好的导语,因为导语是每节课的开场白。学生对每篇文章、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新鲜感,所以一个好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我十分注重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数轴”这个概念,如果照本宣科,“把一条规定了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单单这样引进概念,学生不一定理解,其实他们早就知道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各种数量。如秤杆上的“点”表示物体的重量,温度计上的“点”表示温度,水闸上的标尺用“点”表示水平……秤杆、温度计、标尺都具有“三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的增减方向。这些模型能都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进“数轴”概念。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这一方面已经具有的各种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体现数学活动的高效性。这样既能丰富课文内容,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巧妙地设计导语能为上好一堂课打下基础,活跃氛围。
2.结束语要激情
教学的艺术不仅要求开课能引人入胜,而且要求结束同样精彩,令学生回味无穷。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课本里走出来,进一步拓宽思路,吸收新的知识,把数学学习的兴趣延续到课外。如“比例的应用”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使用,使整堂课围绕配制果汁这一内容展开。对于“果汁是如何配制出来的”这一问题,学生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所以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趣盎然。于是我把学生的兴趣延深到了课后:要求学生回家配制一种果汁。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了。这样既给了他们一个动手的机会,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不断探索中提高。
三、借助多媒体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布鲁纳语)。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教师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比较,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我出示两辆汽车,通过操作显现两车慢慢相遇的全过程。这样分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掌握了两地、同时、相向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电脑的演示,弄清了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这样运用电教媒体的操作演示,可以使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体验成功,稳定学习兴趣
学习的成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受到教师的关照和表扬,因而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愈学愈乐学;而学困生,本应加倍努力学习,但由于失败,再加上受到部分教师的冷落、批评甚至斥责,因而学习情绪低落,愈学愈厌学。其实,学困生不一定智力就差,他们也有自尊心、好胜心。只要我们能转变观念,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就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使他们的学习有所进步。在数学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学生终究是学生,我们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目光来衡量他们的对与错,以数学家的标准来判断他们的是与否。我们应设身处境地去发现学生求知的闪光点,于细微中捕捉学生的成功之处,以成功为载体,让学生在成功的学习中愉悦其整个身心。
盧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有言:“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乐而不疲。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充分、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乐学”,数学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