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和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审美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也是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而小学是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审美教育十分重要。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审美因素,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平台。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策略
冈察洛夫曾经说过:“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创造美的心灵,才能让这个世界上“美”的元素更加丰富,美的形式更加多样。审美教育可以优化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深造,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都对审美教育做了要求,将审美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小学语文中的教材大多都文质兼美,充满艺术趣味,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题材,教师要注重创造审美情境,让学生自主感知美,并学会鉴赏美和创造美。
一、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更加注重知识层面的讲授,忽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美、意蕴美和哲理美,学生感受不到语文所包含的百态人生和多姿文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而采取审美教育可以丰富和延展语文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第二,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充实、思想高尚、体魄健康的重要源泉,当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感知美,还可以欣赏和创造美,从而让整个社会都弥漫美的氛围,也有助于我们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第三,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审美教育正好符合了这两项要求。
二、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策略
1.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材是教师展开教学的主要依托。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数不胜数的审美题材,但是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那么学生也不会接受到有效的审美教育。因此,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将教材中具有美元素的图片和文字化归出来,将他们作为审美对象进行研究,设计教案,将教材中的审美元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呈现出来。
例如,以北师大教材为例,《塞北江南》描绘了宁夏地区美丽的景色,葡萄沟描绘的是新疆的美景,《日月潭的传说》则呈现的是我国宝岛台湾的美丽景象,通过这几篇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并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美。《电话的发明》和《马拉松》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师恩难忘》和《师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形成尊师重道的传统。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题材,教师要充分利用。
2.创设生动的审美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还比较弱,除了具象化的审美,还有一些抽象化的审美,小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有难度。因此,教师要注重创造生动、形象的审美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感知美,然后对审美对象进行考察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设审美情境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师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桂林山水》这一课时,许多小学生并没有去过桂林,仅仅依靠课文的描述,学生很难理解“桂林山水”这一审美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关于桂林山水的一小段纪录片,在优美的音乐当中,一帧一帧美好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漓江碧绿的水和险峻的山像是一幅画,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这样学生对审美对象有了更好的感知与理解。
3.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审美
美与生活之間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美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起来,将课文中的美延伸到生活当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就结合当下最热火的电影《流浪地球》来教学,我给学生播放了电影中的相关片段,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思考,地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发表了精彩的言论。此外,我还让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那些事情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并创设审美情境和积极联系生活等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志杰.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38.
[2]文萍.小学语文审美素养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23.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策略
冈察洛夫曾经说过:“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创造美的心灵,才能让这个世界上“美”的元素更加丰富,美的形式更加多样。审美教育可以优化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深造,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都对审美教育做了要求,将审美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小学语文中的教材大多都文质兼美,充满艺术趣味,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题材,教师要注重创造审美情境,让学生自主感知美,并学会鉴赏美和创造美。
一、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更加注重知识层面的讲授,忽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美、意蕴美和哲理美,学生感受不到语文所包含的百态人生和多姿文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而采取审美教育可以丰富和延展语文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第二,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充实、思想高尚、体魄健康的重要源泉,当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感知美,还可以欣赏和创造美,从而让整个社会都弥漫美的氛围,也有助于我们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第三,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审美教育正好符合了这两项要求。
二、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策略
1.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材是教师展开教学的主要依托。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数不胜数的审美题材,但是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那么学生也不会接受到有效的审美教育。因此,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将教材中具有美元素的图片和文字化归出来,将他们作为审美对象进行研究,设计教案,将教材中的审美元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呈现出来。
例如,以北师大教材为例,《塞北江南》描绘了宁夏地区美丽的景色,葡萄沟描绘的是新疆的美景,《日月潭的传说》则呈现的是我国宝岛台湾的美丽景象,通过这几篇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并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美。《电话的发明》和《马拉松》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师恩难忘》和《师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形成尊师重道的传统。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题材,教师要充分利用。
2.创设生动的审美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还比较弱,除了具象化的审美,还有一些抽象化的审美,小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有难度。因此,教师要注重创造生动、形象的审美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感知美,然后对审美对象进行考察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设审美情境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师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桂林山水》这一课时,许多小学生并没有去过桂林,仅仅依靠课文的描述,学生很难理解“桂林山水”这一审美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关于桂林山水的一小段纪录片,在优美的音乐当中,一帧一帧美好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漓江碧绿的水和险峻的山像是一幅画,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这样学生对审美对象有了更好的感知与理解。
3.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审美
美与生活之間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美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起来,将课文中的美延伸到生活当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就结合当下最热火的电影《流浪地球》来教学,我给学生播放了电影中的相关片段,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思考,地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发表了精彩的言论。此外,我还让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那些事情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并创设审美情境和积极联系生活等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志杰.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38.
[2]文萍.小学语文审美素养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