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i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在评讲周记或习作时,优秀的文章往往由我来读,我觉得我会比学生读得更响亮、更清楚一些,讲解得更透彻、更有针对性些,学生听起来或许会更专心一些;自己的习作通过老师的口读出来,或许他们更自豪一点。但和家长一次不经意的谈话,却改变了我的想法。
  一天上班路上,遇到一位家长,边走边攀谈孩子在家做作业的情况,“老师,今天你让小颉把他昨天晚上的习作读给你听听。”看到我满脸疑惑,她接着说:“昨天晚上您不是让他们写写自己吗?小颉写完后,让我和他爸爸听听他描写得像不像,为了表明他的意思,他边读边做动作,还时不时地提醒我们注意他的表情,惹得我们哈哈大笑,他自己也兴奋得不得了……”
  讲评课上,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态,请几位写得好的同学到讲台前读自己的习作。当第一位小作者走上讲台,学生们自发鼓起掌来,走上讲台的学生脸上也写满了自豪。是啊,如果由我来读,她就享受不到这发自同伴内心的热烈的掌声了,就体会不到这种成功感。尽管讲台上的学生读习作跟我的朗读比起来,声音还不够响亮,但我分明看到下面的同学听得是那么专心,那么投入。读到幽默处,他们情不自禁地大笑;读到精彩处,他们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读到自己觉得不是特别满意的地方,他们会不露痕迹地加以修改润色……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了讲台,一个闪烁鲜活灵动创意的造句,一种标新立异的见解,一篇真实反映生活原貌的习作,在朗读中彰显。
  慢慢地,我发现了这样做的种种好处:
  第一,“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习作中的话是否通顺、连贯、得体,断句是否恰当,如果不读出来,许多不当的地方很容易从眼底溜过去。以前学生写完习作交给老师,老师左批右改,辛辛苦苦改完了,发还到学生手中,学生顶多看上几眼,很少再全篇连贯地读一读,琢磨比较一下。如今,学生都有上进的欲望,为了能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的习作,他们会用心琢磨每个词、每个句、每段话,认真修改,反复推敲,有些自己认识不到的问题,也能在课堂朗读中发现。如果哪个词用错了,被大家指出,一定会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可以避免抄袭,养成写真事,说真话,诉真情的好文风。以前,同学们为了得高分,时有抄袭现象发生,如今,要放声读给全班同学听,谁还好意思再抄呢?要想有出色的表现,只能在写前认真观察、亲自体验、仔细思考,善于捕捉,及时记录。于是,学校、家庭、伙伴之间、家人之间里发生的每件事,都有可能成为第二天习作交流的主题,写真事自然感情就真实,更易引起大家的共鸣,更易得到大家的喜欢。
  第三,“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可以相互借鉴,提高写作能力。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利于提高和发展。以往学生的习作只是与老师见面,自己的习作在全班处于什么水平并不太清楚。如今听了全班同学的习作,心里自然有个比较。这个比较是多方面的,从取材到立意,从语言到结构,从开头方法到结尾技巧,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缺点在比较中渐渐明晰,这就很自然地拓展了思路,间接地获取了大量的材料信息,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
  “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学生由原来怕习作讲评变成期盼交流;由以前对习作的无所适从变成对习作信心满怀;由以前认为自己的习作是最优秀的骄傲心理变成用反思的眼光来寻找自己的增长点……“把你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悄然搭起了展示学生文学才华的舞台,带领孩子们进入了“我是用心的,我就是成功的”美妙境界中。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登市三里河小学)
其他文献
(接上期)  严九元是怎么说的呢?  “放心班”,我问葛文涛能不能读课文。葛文涛点了点头,叫我小声点。我转身读给同桌潘晓凤听。我有好几篇课文没读,就读得快了些。读了一半,她连书都没打开。快读完了,她说:“我反正没听见。”  读完,我叫她给打勾。她撑着下巴,理也不理。我看着她那副样子,一直看到下课,她要走,我拦住,要她打勾,她当作没听见,大摇大摆地走了。看她的态度,我忍无可忍一定出一口恶气。我冲上前
那天教《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  上课伊始我请大家做两件事情:标好自然段号自由读课文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学生用笔画出了一个词语——“天气闷热”,问:“老师这是不是就叫做伏笔啊?你看后面不是写到下雨了吗?”我微笑着说:“你说得很对挺有发现力啊!”我还跟她握握手。也许是我的动作激发了其他学生的热情吧朱茗敏也举手了:“老师我也有一个问题。”我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就陷在他们的问题里示意她把手放下说:“大家读
那天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放飞蜻蜓》一文。在课临近尾声之时,我问道:“除了蜻蜓是益虫,还有什么重要的原因让同学们自觉地放飞了蜻蜓呢?”学生们在回顾全文后,自然地将目光聚焦到陶行知这位人民教育家的身上,并用他们特有的眼光来看待陶先生,用他们个性化的语言来评说陶先生,进而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大教育家还关心这么点小事”  几个小孩子捉蜻蜓,本来是件十分寻常的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微不足道的,或许会一笑了之
当今,教学改革的思潮促使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尝试“撤退”。教师的“撤退”是为了学生的前进,是为了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由地发展和成长。  一、“撤退”方式1:静默  教学中,教师怕冷场,于是,师生对答热闹非凡。其实,品味文本时,只有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产生独特体验,才能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
铃声响起,回“巢”的语文教师立即叽叽喳喳地开始了一轮特殊的“备课”。  张小燕说:“《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我已经教完了。同学们围绕‘扫路人到底累不累’展开讨论,当我在教室里也那么问一问之后,没有想到不少同学竟然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真让我惊讶。”  我一听,立刻来了兴致:我们班也专门根据这个“是呀,题目展开了辩论,学生的发言确实让我大吃一惊。已经是第N次上这篇课文了,但是从来就没有这么精彩过。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