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117-01
作为课程改革中的一线教师,我的工作主阵地就在课堂,工作的重点是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工作的核心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时,不难发现: 我们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最可珍贵的好奇心、想像力、独特性、创造力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日渐流失,生命也由此失去了应有的光彩。这些,无不是教育的遗憾和悲哀。
而今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让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我经过年多来的课改实践,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在探索中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
1 回归教学常态,尊重实际需求
学生在学习過程中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像训兽场上的动物,因不能自主体验喜、怒、哀、乐而感到孤独”,甚至在“头悬梁,锥刺股”古训的教诲下,形成自虐性的上进心理。生活,对这部份学生来说,是学习以外的事情,而学习,则是为了未来的生活。
另一方面,为将教师价值展示给人看,和对功利性目的的过份追求,我们的不少研究课,竞赛课更是远离常态。倾力做课,努力演课,以课堂的完善、精致和体现所谓的“素质教育”获得评委好评。这种过多地关注形式上的花哨,预定教学环节的推进,及其对精彩过程展示的课堂,漠视了教师与学生的自然需要与心理需求,还具有常态的特征吗?这种对素质教育肤浅的理解,对教学失去导向意义的评价,使一些虽具有责任心,而不具有主见的教师不断地、努力地、且不情愿地追求这种缺乏常态的“好课”。追求的结果带给他们的又是什么呢?因课堂失去教师自我而感到困惑,因师生无法勾通而感到焦虑,因教学任务重而感到压力,因教学质量重排名而感到紧张。在这种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们的教师还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吗?
2 实现教学民主,放飞心灵翅膀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催生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民主化,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要具有诚挚的态度与爱心,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态,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觉得师生是朋友、伙伴。课堂的民主性不仅体现在师生关系的情感和谐上,而且还应体现在对教与学关系的矛盾处理中,使学生以宽松的心态,自主的思维,亲历认知过程,让学生因能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而对学习充满自信。而在这一点上,过去不为大家所重视。常出现师生关系民主而在授知上是专制的,学生情绪放松而思维却禁锢。在教学中如何做到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放飞学生心灵的翅膀,使课堂教学体现真正的民主性?
3 摒弃教师权威,允许学生说“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由于对教师“权威”的过分强调,通常只有教师对学生说“不”。学生在“只能这样,不能那样”的学习情景中,因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而逐渐丧失灵性,泯灭个性。而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本质意味着师生间的交往,交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必须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还给学生说“不”的权利,以理解、欣赏的态度面对学生说“不”,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与主体性格的形成。
在一节教学生“写字”的课上,我们的教师没有按通常的方法让学生机械地描红或一笔一画地照老师演示临写,而是让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她写字。当教师写完“毛”这个字让学生评价时,学生大声地说:“不好!”她没有表现出丝毫不快,随即请教小老师哪里不好。学生天真而又直率的提出了各种意见。于是,教师又一次请教学生…….当这位教师在黑板上第五次一笔一画、显得有些艰难地写出这个字时,与前几次不同的是,她没有直接问学生写得好不好,而是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五个字中,哪个字写得最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最后一个字写得最好!”这位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说:“看来,要写好一个字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我们仔细看、认真写,就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这里,面对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说“不”,教师并没有认为因此而失去面子,反而一次又一次的倾听学生意见,认真进行修改。
因此在新课程下, 我们一定要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所说的“不”,如果他们说得对,老师不妨承认自己错了;如果他们说得不对,老师也可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即便是学生因心理失衡或感情偏激而出现的与教师“唱反调”,教师也应以宽松的心态对待,尽可能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品性人格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创新精神得到真正的培养。
作为课程改革中的一线教师,我的工作主阵地就在课堂,工作的重点是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工作的核心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时,不难发现: 我们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最可珍贵的好奇心、想像力、独特性、创造力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日渐流失,生命也由此失去了应有的光彩。这些,无不是教育的遗憾和悲哀。
而今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让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我经过年多来的课改实践,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在探索中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
1 回归教学常态,尊重实际需求
学生在学习過程中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像训兽场上的动物,因不能自主体验喜、怒、哀、乐而感到孤独”,甚至在“头悬梁,锥刺股”古训的教诲下,形成自虐性的上进心理。生活,对这部份学生来说,是学习以外的事情,而学习,则是为了未来的生活。
另一方面,为将教师价值展示给人看,和对功利性目的的过份追求,我们的不少研究课,竞赛课更是远离常态。倾力做课,努力演课,以课堂的完善、精致和体现所谓的“素质教育”获得评委好评。这种过多地关注形式上的花哨,预定教学环节的推进,及其对精彩过程展示的课堂,漠视了教师与学生的自然需要与心理需求,还具有常态的特征吗?这种对素质教育肤浅的理解,对教学失去导向意义的评价,使一些虽具有责任心,而不具有主见的教师不断地、努力地、且不情愿地追求这种缺乏常态的“好课”。追求的结果带给他们的又是什么呢?因课堂失去教师自我而感到困惑,因师生无法勾通而感到焦虑,因教学任务重而感到压力,因教学质量重排名而感到紧张。在这种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们的教师还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吗?
2 实现教学民主,放飞心灵翅膀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催生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民主化,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要具有诚挚的态度与爱心,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态,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觉得师生是朋友、伙伴。课堂的民主性不仅体现在师生关系的情感和谐上,而且还应体现在对教与学关系的矛盾处理中,使学生以宽松的心态,自主的思维,亲历认知过程,让学生因能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而对学习充满自信。而在这一点上,过去不为大家所重视。常出现师生关系民主而在授知上是专制的,学生情绪放松而思维却禁锢。在教学中如何做到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放飞学生心灵的翅膀,使课堂教学体现真正的民主性?
3 摒弃教师权威,允许学生说“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由于对教师“权威”的过分强调,通常只有教师对学生说“不”。学生在“只能这样,不能那样”的学习情景中,因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而逐渐丧失灵性,泯灭个性。而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本质意味着师生间的交往,交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必须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还给学生说“不”的权利,以理解、欣赏的态度面对学生说“不”,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与主体性格的形成。
在一节教学生“写字”的课上,我们的教师没有按通常的方法让学生机械地描红或一笔一画地照老师演示临写,而是让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她写字。当教师写完“毛”这个字让学生评价时,学生大声地说:“不好!”她没有表现出丝毫不快,随即请教小老师哪里不好。学生天真而又直率的提出了各种意见。于是,教师又一次请教学生…….当这位教师在黑板上第五次一笔一画、显得有些艰难地写出这个字时,与前几次不同的是,她没有直接问学生写得好不好,而是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五个字中,哪个字写得最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最后一个字写得最好!”这位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说:“看来,要写好一个字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我们仔细看、认真写,就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这里,面对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说“不”,教师并没有认为因此而失去面子,反而一次又一次的倾听学生意见,认真进行修改。
因此在新课程下, 我们一定要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所说的“不”,如果他们说得对,老师不妨承认自己错了;如果他们说得不对,老师也可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即便是学生因心理失衡或感情偏激而出现的与教师“唱反调”,教师也应以宽松的心态对待,尽可能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品性人格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创新精神得到真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