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食栗养生趣话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栗,又称栗子、栗果、大栗等,有“山中药”“树上饭”之美名。古时人们就对栗子情有独钟,常常食栗养生,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
  宋代文豪苏东坡与佛印和尚交往颇深。一次,苏东坡亲自炒好板栗用以招待佛印和尚,那炒过的板栗露出了黄酥酥的栗仁,惹得佛印和尚早想一尝为快。苏东坡却提出他们俩要对对子,赢家才能吃板栗,便脱口吟出一上联:“栗破凤凰(缝黄)现。”此上联借板栗为题,含有板栗破了缝、黄酥酥的栗心现出来的意思。佛印和尚不慌不忙,应声续了下联:“藕断鹭鸶(露丝)飞。”意为莲藕断了,露出了飞丝,而且下联“鹭鸶”可与上联“凤凰”相匹配。语音一落,两人相视一笑,尽兴地品起板栗来。
  据说,苏辙晚年得了腰腿痛的毛病,一直治不好,后来一位山翁授他秘方,即每晨用鲜栗十颗,捣碎煎汤饮,连服半月。苏辙食后果然灵验,不禁赋诗曰:“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经霜斧刃全金气,插手丹田借火光。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桨。”这首诗道出了栗子的食疗功效。
  南宋陆游一生坎坷,却能活到85岁高龄,这与他一生注重饮食养生有很大关系。他对板栗很有感情,曾在《老学庵笔记》中对糖炒栗子的由来作了生动的记述。他喜欢吃栗子,深谙栗子的养生作用,晚年齿根浮动,常食用栗子治疗,正如他在诗中所写道:“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來。”
  明代诗人吴宽讲究栗子的食用方法,喜欢用栗子和米一起煮粥,以增加营养。他在《煮栗粥》诗中写道:“腰痛人言食栗强,齿牙谁信栗尤妨。慢熬细切和新米,即是前人栗粥方。”诗里句间反映了诗人对栗子粥的钟爱,也道出了栗子粥能补肾气、益腰脚之功效。
  清代乾隆皇帝吃过糖炒栗子后龙颜大悦,写下了《食栗》诗:“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大小得均熟,所恃火候调。堆盘陈玉几,献岁同春椒。何须学高士,围炉芋魁烧。”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其他文献
【正】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平凡的工作,是塑造人的心灵、雕琢人的感情和性格的工作。因此,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既平凡又伟大、复杂又充满艺术性的工作。教师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
宜春学院是一所融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的江西省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也是赣西区域唯一的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而又各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校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又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开辟新文化的阵地,它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既与社会主导文化相适应,同时自身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以创造新时代的文化,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我国正在进入经济全球化轨道,社会发展快速转型的时期,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
当下的广告媒介生态环境呈现出媒介形态多元化、信息传播个众化、流量获取复杂化等趋势。广告媒介需继续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策略,明确与受众沟通的角色定位,把握好媒体之
诗文中色彩正确意义的定位要放到一定的语篇环境中理解。而语篇的形象一旦穿上色彩的衣裳,必定愈加婀娜多姿,楚楚动人。色彩的主观运用又取决于作家自己情感的调色板,教学中应让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必须遵循的第一项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
一、教材编排呼唤二度开发  纵观《品德与社会》教材,教科书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增加了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面对这些,一些教师觉得新教材好看不好教,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教起。  案例一:“别把花草弄疼了”  师:老师想请你们看一幅图,(出示),能告诉老师图上画了几个小朋友吗?  生:两个。  师:他们是怎样用实际行动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的?  (学生七嘴八舌)  生:有的说浇水。有的说立牌
2000年,我被组织调到县职业中学任校长。在职业学校期间,自己受邀参加了一次全国性职业教育工作会。在会上,我受到了时任教育部长周济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2008年8月,由于
亮点提要:在认证日常监管和处理举报投诉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如何界定某产品是否属于CCC认证目录范围?如无人自动售货机、蒸汽美容挂烫机、绑带式后视镜记录仪等是否属于CCC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平民主义、科学主义和中体西用三大思潮的影响下,刘天华致力于国乐改进实践。在国乐改进实践中,刘天华不仅提出了平民主义音乐观,而且致力于国乐改进,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