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话教学”打造精彩课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7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述了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对话教学的实践应用。通过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三方面来阐述。全文的主旨是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让师生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和创造的快乐。
  关键词:阅读教学;对话教学;师生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新课程理念取代了“以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它把“知识作为载体”,把学生的思维训练作为主要目的。从此,老师走下了神坛,放下了指挥棒,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由此,“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应运而生。
  师生平等对话,就是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实现了平等对话,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才能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我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绝不是仅仅要求教师把教参看懂、看熟,然后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那样的老师充其量只能算个教书匠。
  现在我们的教育提倡的是研究型的教师,那么在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其次,要把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巧妙地设计成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最后,教师需要寻找出文本中学生既感兴趣又值得我们探究的要点,然后再设计出若干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合作探究。
  我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前,首先把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仔细看了一遍。接着,我就根据学习目标想出多读、多背的教学思路。再次,我通读课文几遍,研习教参,以求得对文本进一步的理解,然后我认真揣摩《春》的教学目标,最后理出这样的教学思路:通过反复的读、准确的背、认真的析来引导学生感受春的美,来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在学习每一篇课文前也先与文本“对话”,其实就是学生与作者的间接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首先要求学生把文本读通、读熟,然后初步理解和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以及获得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前,我让学生先预习了课文,再进行如下教学。
  师:上节课我让同学们预习《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收获呢?
  生:有。
  师:那好,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生:我掌握了一些词语。伫立:长时间地站立。迸溅:向周围溅出或喷射。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出来。伶仃:形容花的稀少,还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花的孤苦无依。
  师:恩,很好,“伶仃”还说得这么详细。你找的这些词语都很重要,我们来齐读一遍!(读后)其他同学呢?
  生: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感受是紫藤萝花美不胜收。我的感受是:我们要向紫藤萝花学习它那积极向上的精神,努力展示自己,表现自己。
  师:的确,我们要向紫藤萝花学习,用有限的生命释放出无限的精彩。
  这就是课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成果,它为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学生共同解读文本作了有力的铺垫。
  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在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对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失为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为教师毕竟“闻道在先”,其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都要高于学生,显然他们对文本中的一些内容的感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而对于同龄人的学生之间,其相同性、共鸣点定会更多。
  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白兔和月亮》一课时,有一个精彩的场景,我觉得这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对话的产物。
  师:文章在末尾提到了人类,你们觉得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生:我觉得作者这是在把白兔和人类做比较,说明人类做得还不如白兔好。
  生:是讽刺,也是警示。警告人类,要正确对待自己拥有的东西。
  师:照寓言这么说,是否只有一无所有才会自在自得呢?(同桌讨论3分钟)
  生:我认为只有一无所有,才不会有得失之患。
  生: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拥有都会让人紧张不安、患得患失,但是,如果某种拥有扰乱了你的生活,让你变得心神不宁,那倒不如没有它。
  师:那大家认为呢?
  生:赞成第二位同学。
  师:我来举个例子:你领了工资,这是劳动所得,你不会紧张;但如果你在路上捡到1万块钱把它拿回家藏起来……你能不能也举一个例子呢?
  生:领了工资,劳动所得不会紧张。捡了500万拿回家,整天惶恐。
  师:恩,这样不如没捡到。
  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这一环节中,由于充分展开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大家都感受到了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为的是让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针对文本的学习,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和智慧,让课堂上充满活力,充满灵动!这些无不是师生平等对话创造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5.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0.
  [3]邵玉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08.
  (作者单位 浙江省仙居县大战乡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综合素质评定的操作机制并不是完美的,它亟待修订、完善、创新;具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定位却没有保证目标得以实现的制度甚至“利益”作保障;設计精美的测评维度一旦落实到具体的评定对象(学生)身上,仍然会暴露出不少问题;评定效益的渐进性、潜在性、抽象性、模糊性极大地挫伤了参与测评各成员的热情。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关键词:激活;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基于“认知现状
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新课程理念中,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构建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民主化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亲身体验,学会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突出历史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摘 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数学课堂也需要精心预设和精心构思备课,这样才能达到课上运筹帷幄,从而进行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当然,教师也不能死板地固守预设的阵地,那样只能是作茧自缚。只有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创,只有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课堂教学才能绽放异彩。  关键词:初中数学;预设和生成;课堂反思;最近发展区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好比是这门艺术的策划者。只有在课前进行认真的预设,或者是上课前的
[背景]  去年秋季,我担任学校的三年级科学教学任务。三年级是小学科学学科的起始年级,学生第一次走进科学实验室,第一次进行小组合作,第一次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生命离不开水》有一个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西红柿、纱布、小刀、烧杯,来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  [过程]  1.活动环节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植物每天需要喝水,那么植物体内有没有水呢?生:有。  师:你准备
自信心是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是使人向上奋进、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成功的基石,有意识培养幼儿自信心很有必要。  一、鼓励和肯定,予以幼儿自信  幼儿的是非观念模糊,不会正确评价自己,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特别是父母、家人和教师对他的评价,至关重要。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对于幼儿的任何进
台莱山 :上线法治课堂守护疫情期间青少年成长近日,为实现对疫情期间广大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无死角全覆盖,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检察院制作了以“远离校园暴力·走向美好未来”为主题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空中课堂”视频,并上传至腾讯视频,同时通过该院“两微一端”平台向社会发布,受到辖区家长和青少年学生的一致好评。  在授课中,主讲人、山东省“法治进校园”巡讲团成员、莱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孙伶俐结合莱山区检察院办案情
摘 要: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异常现象,如何对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如何在课堂上巧用这些异常现象呢?它是所有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往往在意外中蕴含着正常,关键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积极引导并给予合理的分析解释,就能化慌乱为沉着、化意外为平常,反而能因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外”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也就能轻易实现,使师生双方在探索活动中互相得到提高。  关键词:实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所以,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可现实中,我们会经常会遇到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作为教师,一定要把这部分学生当作教育的一个侧重点,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下面我
摘 要: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就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以他们熟悉的情景来引导思考和学习,这样才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认知,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立足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整合课程资源,提升课堂效率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动态生成;主题活动;课堂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保障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而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囿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简明阐述“模仿”在学生习作入门时的有效使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入门;“模仿”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入门”的重要阶段。虽然有一二年级“写句”“写话”作为基础,但语文教师还是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而这期间,“无米下炊”“语不成篇”“缺乏结构感”则是最为凸显的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轻松通过“习作入门关”,笔者以为,巧妙地使用“模仿”,可以对学生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一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