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所接受到的最主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第一门最为关键的课程。而人文素养则又是现代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素养,从教育的角度入手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本文提出人文素养的培育应当从内容上及教育形式这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进行变革,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人文素养主要有:如何很好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于社会、人于人之 间的关系,并较好的解决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在以人文素养为核心,人文素养与语言能力并重、不可分割的语文素质观的指导下,我的语文教学的思路豁然明朗起来。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1.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文章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能有所体会。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要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跃出纸面,学生多方面的感知了教材,不假思索的感受到了文章所写事物的美。如《燕子》、《阿里山的云雾》两篇课文,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景象,“赶集似的聚拢来”欢快热闹的气氛,“千山万壑,全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的美丽景色都很自然的出现在眼前。要重视积累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为什么那些读书读的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呢?道理就是如此。
2.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当学完《荔枝》这篇课文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这篇文章很感人,你对你的妈妈又了解多少呢?请你回家为你妈妈洗一次脚,并把洗脚的过程写下来。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我惊喜万分地发现:我的学生正在长大。有的学生把这种感人的场面写来,反映了家庭的和谐;有的学生对妈妈因过分劳累发出了内心的呼声;有的学生把妈妈当时的激动。自己内心的感激淋漓尽致地写了下来等等。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3.教师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师的情感就是对于发展主体所具备的“爱心”,是对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行为、问题的情感和态度。“一个孩子牵动多少人的心,我如何拿心对孩子”教师不再是“唯我独尊”的圣者,而是把学生作为学习语文的主体,自己则作为指挥的启迪者,情感的传递者,知识的指导者;也不再是讲解员,而是以情激情,以情启智的教练员、陪练员,是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教师必须宽容,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要给与肯定和赞赏,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乐于标新立异。学生即使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举动,教师也要对其中合理、积极的成分持热情肯定的态度。
4.营造班级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首先要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熏陶学生。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应该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入手,创造班级浓厚的文化氛围。所谓硬件建设,就是加强班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设置学习园地、标语牌、黑板报、图书箱等,确保这些班级文化设施布局科学合理,美观大方。所谓软件建设就是要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创建团结、友爱、互助的班风,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风。让学生在干净整洁、宽敞明亮、文化气息浓厚的教室里愉快地成长;让教室里终年荡漾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充满着人文的关怀。
5.注重体验,升华情感
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同样也不是自然常识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在深入理解《雪孩子》的内容后,许多学生都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雪孩子明明知道自己一遇到火就会融化,他为什么还要去救小白兔呢?难道他的生命就不宝贵了吗?这时,我引导学生们把自己变成雪孩子,想象当时的情景:去救,自己会融化;不去,小白兔会被大火烧死……到底去不去呢?能不能想出两全其美的方法?大火无情,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救人要紧,更何况小白兔是自己的好朋友啊!通过想象,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体会出友谊的美好与伟大。课文结尾写道:“雪孩子哪里去了呢?他飞到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读到这里,学生被雪孩子那美好的心灵深深打动,情感得到了升华,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说《雪孩子》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注,那《小熊住山洞》则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爷爷和小树》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借生日》、《平平搭积木》体现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正是由于语文教材的内容具有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学科)少见的人的情感,是非常感性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从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出发,抓好学生的情感教育。应该看到,语文学好了,情感也必将得到升华。这是因为在语文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被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感染,心灵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获得了美的熏陶,加深了对人类的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感情变得更加细腻。语文教学应该担负起升华学生情感的重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贯彻人文素养的培育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一项教学改革工作。将人文素养教育内容的充实化已经教育形式的革新化,必将给当前的教育改革带来新的生机。
收稿日期:2012-07-12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人文素养主要有:如何很好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于社会、人于人之 间的关系,并较好的解决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在以人文素养为核心,人文素养与语言能力并重、不可分割的语文素质观的指导下,我的语文教学的思路豁然明朗起来。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1.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文章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能有所体会。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要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跃出纸面,学生多方面的感知了教材,不假思索的感受到了文章所写事物的美。如《燕子》、《阿里山的云雾》两篇课文,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景象,“赶集似的聚拢来”欢快热闹的气氛,“千山万壑,全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的美丽景色都很自然的出现在眼前。要重视积累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为什么那些读书读的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呢?道理就是如此。
2.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当学完《荔枝》这篇课文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这篇文章很感人,你对你的妈妈又了解多少呢?请你回家为你妈妈洗一次脚,并把洗脚的过程写下来。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我惊喜万分地发现:我的学生正在长大。有的学生把这种感人的场面写来,反映了家庭的和谐;有的学生对妈妈因过分劳累发出了内心的呼声;有的学生把妈妈当时的激动。自己内心的感激淋漓尽致地写了下来等等。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3.教师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师的情感就是对于发展主体所具备的“爱心”,是对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行为、问题的情感和态度。“一个孩子牵动多少人的心,我如何拿心对孩子”教师不再是“唯我独尊”的圣者,而是把学生作为学习语文的主体,自己则作为指挥的启迪者,情感的传递者,知识的指导者;也不再是讲解员,而是以情激情,以情启智的教练员、陪练员,是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教师必须宽容,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要给与肯定和赞赏,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乐于标新立异。学生即使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举动,教师也要对其中合理、积极的成分持热情肯定的态度。
4.营造班级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首先要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熏陶学生。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应该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入手,创造班级浓厚的文化氛围。所谓硬件建设,就是加强班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设置学习园地、标语牌、黑板报、图书箱等,确保这些班级文化设施布局科学合理,美观大方。所谓软件建设就是要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创建团结、友爱、互助的班风,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风。让学生在干净整洁、宽敞明亮、文化气息浓厚的教室里愉快地成长;让教室里终年荡漾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充满着人文的关怀。
5.注重体验,升华情感
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同样也不是自然常识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在深入理解《雪孩子》的内容后,许多学生都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雪孩子明明知道自己一遇到火就会融化,他为什么还要去救小白兔呢?难道他的生命就不宝贵了吗?这时,我引导学生们把自己变成雪孩子,想象当时的情景:去救,自己会融化;不去,小白兔会被大火烧死……到底去不去呢?能不能想出两全其美的方法?大火无情,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救人要紧,更何况小白兔是自己的好朋友啊!通过想象,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体会出友谊的美好与伟大。课文结尾写道:“雪孩子哪里去了呢?他飞到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读到这里,学生被雪孩子那美好的心灵深深打动,情感得到了升华,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说《雪孩子》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注,那《小熊住山洞》则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爷爷和小树》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借生日》、《平平搭积木》体现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正是由于语文教材的内容具有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学科)少见的人的情感,是非常感性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从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出发,抓好学生的情感教育。应该看到,语文学好了,情感也必将得到升华。这是因为在语文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被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感染,心灵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获得了美的熏陶,加深了对人类的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感情变得更加细腻。语文教学应该担负起升华学生情感的重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贯彻人文素养的培育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一项教学改革工作。将人文素养教育内容的充实化已经教育形式的革新化,必将给当前的教育改革带来新的生机。
收稿日期:201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