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的发病原因及其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实验中,30例(60%)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等)。24例患者(48.0%)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4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2例(4%)月经无明显改变;20例患者采用全子宫切除手术进行治疗。10例(33.3%)患者由于发病年龄较小并希望有生育能力而采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结论:临床上,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患者发病时没有特别的临床症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
前言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临床上发病率不是很高的的妇科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时没有规律性,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多发于宫腔内。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经刮宫或电切为主。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较差,治疗后复发的概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压力。为了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对我院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这些患者均为女性,患者的年龄在19-54岁之间,她们的平均年龄为(32.4 1.2)岁。这种患者在我院进行全面检查,她们均符合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断标准。这些患者的年龄、家庭背景、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1]。
1.2 临床诊断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具体如下:患者宫腔镜检查:通过宫腔镜检查医护人员能够清楚的看见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内膜表面突起,能够清楚的看见子宫内膜息肉呈现圆锥形状或者卵圆形状,子宫内膜息肉表面十分光滑,且常常有多根血管与之相连。子宫内膜息肉大小不一,直径大约在0.3-5cm左右,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2.结果
2.2 临床表现
本次实验中,30例(60%)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等)[2]。24例患者(48.0%)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4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2例(5%)患者发病时月经改变不明显。
2.3治疗方法
本次实验中,20例患者由于年纪较大且病情比较严重进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临床检查时发现息肉较多,且这些息肉大小不等;11例患者多发息肉,9例患者为单发息肉。这些患者息肉表现为舌状、球形等,息肉表面多比较光滑。10例(33.3%)患者发病年龄较小,对于检查结果为单发息肉或者希望有生育能力的患者采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 [3]。
2.4 病理检查
本次实验中,对50例切除息肉的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检查结果发现,有16例患者未成熟型,息肉直径<1cm,息肉质地比较酥软,腺体大小、形态、疏密程度等与患者子宫内膜周围的大致相同;6例患者增生期发生明显变化,7例患者分泌期改变,1例患者萎缩型改变;10例患者属于未成熟型,息肉直径多数都>1cm,且息肉质地比较生硬,息肉周围的血管壁也比较硬,腺体和间质出现状态不一,8例患者为单纯性增生,2例患者为复合性增生。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它是比较难治的妇科疾病之一,它的临床发病率大约在5.7%左右。但是,对于一些早期病变的息肉由于体积较小,临床症状没有特殊现象,诊断过程中往往出现误诊或漏诊的现象。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传统的诊刮治疗为主,但是这种方法临床效果较差,且容易出现反复发作[4]。本次实验中,20例患者采用全子宫切除手术进行治疗。10例(33.3%)患者由于发病年龄较小并希望有生育能力而采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内膜不同部位雌激素受体(ER)的含量是不完全相同,这个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和雌激素效应有关。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局部的子宫内膜呈过度增生而形成子宫内膜息肉,而息肉周围内膜形态正常,可以证实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对雌、孕激素效应有差异。另外,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年龄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它发病于过了青春期的任意年龄段,这一原因可能与患者经期激素水平功能发生紊乱,或者与孕激素水平有关[5]。
息肉发病时临床症状不是十分典型,为阴道出血为主。临床上,80%的息肉患者发病时月经会发生紊乱,造成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经期延长或者绝经后阴道出血等现象,这可能与患者息肉的大小、息肉加速患者子宫收缩等有关。此外,当患者息肉发病恶化出现糜烂、充血、坏死时,临床也可出现阴道出血。本次实验中,30例(60%)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等)。24例患者(48.0%)引导出行不规则阴道出血,4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2例(4%)月经无明显改变。
此外,宫内膜息肉的类型、患者的发病部位与患者雌、孕激素的效应有很大的联系,对于一些成熟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上可能具备自愈的能力,患者由于息肉较小,没有发生糜烂等现象可以伴随着患者月经自行脱落。而对于一些未成熟型子宫内膜息肉自愈率比较小,很多患者息肉发生溃烂,只有部分患者能够保持内膜原有形态。本研究中,有16例患者属于未成熟型,10例患者属于未成熟型。
综上所述,临床上,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患者发病时没有特别的临床症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段华,刘玉环,黄晓武,郑杰,于丹,段惠兰,张玫.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远期疗效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05)
[2] 陈正云,林俊,张信美. 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4(01)
[3] 段华,梁延杰,李玲,杨毅,夏恩兰. 子宫内膜电切除术后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再次治疗的原因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12)
[4] 牛凤霞,张为霞,赵雅芝,杨素免,田丽,贾利刚. 宫腔声学造影在宫内病变诊断中的研究[J]. 河北医药. 2010(02)
[5] 马永红,钱虹,刘爱敏. 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声学造影在子宫腔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09(51)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
前言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临床上发病率不是很高的的妇科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时没有规律性,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多发于宫腔内。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经刮宫或电切为主。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较差,治疗后复发的概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压力。为了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对我院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这些患者均为女性,患者的年龄在19-54岁之间,她们的平均年龄为(32.4 1.2)岁。这种患者在我院进行全面检查,她们均符合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断标准。这些患者的年龄、家庭背景、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1]。
1.2 临床诊断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具体如下:患者宫腔镜检查:通过宫腔镜检查医护人员能够清楚的看见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内膜表面突起,能够清楚的看见子宫内膜息肉呈现圆锥形状或者卵圆形状,子宫内膜息肉表面十分光滑,且常常有多根血管与之相连。子宫内膜息肉大小不一,直径大约在0.3-5cm左右,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2.结果
2.2 临床表现
本次实验中,30例(60%)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等)[2]。24例患者(48.0%)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4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2例(5%)患者发病时月经改变不明显。
2.3治疗方法
本次实验中,20例患者由于年纪较大且病情比较严重进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临床检查时发现息肉较多,且这些息肉大小不等;11例患者多发息肉,9例患者为单发息肉。这些患者息肉表现为舌状、球形等,息肉表面多比较光滑。10例(33.3%)患者发病年龄较小,对于检查结果为单发息肉或者希望有生育能力的患者采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 [3]。
2.4 病理检查
本次实验中,对50例切除息肉的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检查结果发现,有16例患者未成熟型,息肉直径<1cm,息肉质地比较酥软,腺体大小、形态、疏密程度等与患者子宫内膜周围的大致相同;6例患者增生期发生明显变化,7例患者分泌期改变,1例患者萎缩型改变;10例患者属于未成熟型,息肉直径多数都>1cm,且息肉质地比较生硬,息肉周围的血管壁也比较硬,腺体和间质出现状态不一,8例患者为单纯性增生,2例患者为复合性增生。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它是比较难治的妇科疾病之一,它的临床发病率大约在5.7%左右。但是,对于一些早期病变的息肉由于体积较小,临床症状没有特殊现象,诊断过程中往往出现误诊或漏诊的现象。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传统的诊刮治疗为主,但是这种方法临床效果较差,且容易出现反复发作[4]。本次实验中,20例患者采用全子宫切除手术进行治疗。10例(33.3%)患者由于发病年龄较小并希望有生育能力而采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内膜不同部位雌激素受体(ER)的含量是不完全相同,这个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和雌激素效应有关。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局部的子宫内膜呈过度增生而形成子宫内膜息肉,而息肉周围内膜形态正常,可以证实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对雌、孕激素效应有差异。另外,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年龄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它发病于过了青春期的任意年龄段,这一原因可能与患者经期激素水平功能发生紊乱,或者与孕激素水平有关[5]。
息肉发病时临床症状不是十分典型,为阴道出血为主。临床上,80%的息肉患者发病时月经会发生紊乱,造成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经期延长或者绝经后阴道出血等现象,这可能与患者息肉的大小、息肉加速患者子宫收缩等有关。此外,当患者息肉发病恶化出现糜烂、充血、坏死时,临床也可出现阴道出血。本次实验中,30例(60%)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等)。24例患者(48.0%)引导出行不规则阴道出血,4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2例(4%)月经无明显改变。
此外,宫内膜息肉的类型、患者的发病部位与患者雌、孕激素的效应有很大的联系,对于一些成熟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上可能具备自愈的能力,患者由于息肉较小,没有发生糜烂等现象可以伴随着患者月经自行脱落。而对于一些未成熟型子宫内膜息肉自愈率比较小,很多患者息肉发生溃烂,只有部分患者能够保持内膜原有形态。本研究中,有16例患者属于未成熟型,10例患者属于未成熟型。
综上所述,临床上,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患者发病时没有特别的临床症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段华,刘玉环,黄晓武,郑杰,于丹,段惠兰,张玫.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远期疗效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05)
[2] 陈正云,林俊,张信美. 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4(01)
[3] 段华,梁延杰,李玲,杨毅,夏恩兰. 子宫内膜电切除术后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再次治疗的原因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12)
[4] 牛凤霞,张为霞,赵雅芝,杨素免,田丽,贾利刚. 宫腔声学造影在宫内病变诊断中的研究[J]. 河北医药. 2010(02)
[5] 马永红,钱虹,刘爱敏. 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声学造影在子宫腔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