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天津市品牌专业(物流管理)建设项目;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D02-1106];2012年物流教改教研课题计划“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ZW2012098];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导师制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科竞赛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平台,可以更有效、更直接地培养出应用型的创新型人才。近几年来,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理念的一种创新,在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天津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科竞赛在导师制模式下所取得的成果,并针对当前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学科竞赛;应用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系统扎实的多元化人才。学科竞赛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对开拓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校学科竞赛这个平台上采用导师制是很有必要的。
1现有教育模式下学科竞赛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下,教师对知识都仔细讲解了,学生未必都听了;学生都听了,也未必有兴趣将不懂的地方自主弄明白。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缺乏了解,无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而学科竞赛一般都是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强调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对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能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反复多次运用课堂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自主挖掘和积累新的知识。同时,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各种新的问题,在多次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创新性思维模式,有助于高校对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在现有教学模式下,高校鼓励学生多参加学科竞赛是很有意义的。
2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科竞赛中的应用价值
本科生导师制是将传统的教与学改为导与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师利用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渊博的专业知识,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等全方面、个性化的培养。
3在学科竞赛中应用本科生导师制的注意事项
(1)定时组织参赛团队交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学科竞赛往往持续时间比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刚开始可能学生的参赛热情很高,但是随着一个个让学生措手不及的问题接踵而来,学生难免会产生畏惧退缩的情绪,这对于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意志力和心理素质上是很大的考验。在这些关键时刻,导师可以定时组织团队进行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引导团队以积极的态度、便捷的方法去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感受成功的滋味,进而提高团队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2)适时进行集体讨论,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参赛的每个阶段,学生都会遇到让他们束手无策的难题,此时带队导师就会根据参赛进度,适时组织团队进行讨论。针对每个问题,导师可以提供有关该问题的相关文献资料、网站或可能的解决方向,引导学生及时主动的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弥补自身欠缺的专业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在导师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导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利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启发并指导学生,拓展学生的新思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资料搜集和信息整合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主动钻研,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最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将来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我校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科竞赛中的应用成果及完善措施
(1)我校导师制在学科竞赛中的应用成果。天津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始建于2004年,2011年被评为天津市品牌专业。学校一直秉承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物流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管
理学院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科竞赛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竞赛活动,并在这个平台上采用导师制模式,由学院的优秀教师分别指导不同的团队,积极探索队员的个性化培养模式。此外学科竞赛也提供了全国院校之间交流的平台,进而也开拓了管理学院专业建设的思路,对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近几年来,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学科竞赛中采用本科生导师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定期参加挑战杯、物流设计大赛、用友杯、金蝶杯、企业竞争模拟等专业竞赛,曾获得金蝶杯全国金奖、用友杯全国二等奖、挑战杯天津赛区银奖等优异成绩,参与学生达百余人。
(2)我校学科竞赛中导师制模式的完善措施。我校虽然在学科竞赛中采用导师制模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我校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科竞赛中的应用,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严格导师的选拔环节。首先,导师必须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同时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其次,导师一定要分配出一定的时间对所带团队进行指导,定时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对于导师资源匮乏的问题,我校可以扩大导师的筛选范围,在水平较高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参加过比赛的优秀学生中选拔数名来担任导师助理,如此一来,既可以降低导师的工作量,又可以确保导师的指导质量。第二,建立导师制考核体系,完善导师制的激励机制。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是一项长期的质量工程,需要一定的成本才能有效地完工,所以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并完善现有的激励机制,才能确保导师制的实施效果。我校可以采取以学生评价为主、导师互评和导师自评的多元化阶梯式评价机制,对于工作认真负责、指导成绩突出的导师在给予表彰和奖励之后,在评优和晋升方面也给予一定的优先;对于不负责的导师,据情节的严重性给予相应的处分,并取消导师资格和评优资格。
导师制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适合学科竞赛这样一个平台,也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学生和专业的共同发展。高校应该结合本校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导师制教学管理体系,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陈志刚,姜翀.本科生班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4):76—78.
刘威.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积极作用的研究.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3.
丁珠玉,樊利,周胜灵.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能力.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4):205—208.
倪志宏.完善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0):110—111.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学科竞赛;应用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系统扎实的多元化人才。学科竞赛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对开拓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校学科竞赛这个平台上采用导师制是很有必要的。
1现有教育模式下学科竞赛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下,教师对知识都仔细讲解了,学生未必都听了;学生都听了,也未必有兴趣将不懂的地方自主弄明白。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缺乏了解,无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而学科竞赛一般都是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强调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对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能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反复多次运用课堂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自主挖掘和积累新的知识。同时,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各种新的问题,在多次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创新性思维模式,有助于高校对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在现有教学模式下,高校鼓励学生多参加学科竞赛是很有意义的。
2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科竞赛中的应用价值
本科生导师制是将传统的教与学改为导与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师利用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渊博的专业知识,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等全方面、个性化的培养。
3在学科竞赛中应用本科生导师制的注意事项
(1)定时组织参赛团队交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学科竞赛往往持续时间比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刚开始可能学生的参赛热情很高,但是随着一个个让学生措手不及的问题接踵而来,学生难免会产生畏惧退缩的情绪,这对于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意志力和心理素质上是很大的考验。在这些关键时刻,导师可以定时组织团队进行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引导团队以积极的态度、便捷的方法去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感受成功的滋味,进而提高团队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2)适时进行集体讨论,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参赛的每个阶段,学生都会遇到让他们束手无策的难题,此时带队导师就会根据参赛进度,适时组织团队进行讨论。针对每个问题,导师可以提供有关该问题的相关文献资料、网站或可能的解决方向,引导学生及时主动的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弥补自身欠缺的专业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在导师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导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利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启发并指导学生,拓展学生的新思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资料搜集和信息整合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主动钻研,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最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将来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我校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科竞赛中的应用成果及完善措施
(1)我校导师制在学科竞赛中的应用成果。天津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始建于2004年,2011年被评为天津市品牌专业。学校一直秉承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物流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管
理学院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科竞赛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竞赛活动,并在这个平台上采用导师制模式,由学院的优秀教师分别指导不同的团队,积极探索队员的个性化培养模式。此外学科竞赛也提供了全国院校之间交流的平台,进而也开拓了管理学院专业建设的思路,对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近几年来,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学科竞赛中采用本科生导师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定期参加挑战杯、物流设计大赛、用友杯、金蝶杯、企业竞争模拟等专业竞赛,曾获得金蝶杯全国金奖、用友杯全国二等奖、挑战杯天津赛区银奖等优异成绩,参与学生达百余人。
(2)我校学科竞赛中导师制模式的完善措施。我校虽然在学科竞赛中采用导师制模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我校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科竞赛中的应用,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严格导师的选拔环节。首先,导师必须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同时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其次,导师一定要分配出一定的时间对所带团队进行指导,定时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对于导师资源匮乏的问题,我校可以扩大导师的筛选范围,在水平较高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参加过比赛的优秀学生中选拔数名来担任导师助理,如此一来,既可以降低导师的工作量,又可以确保导师的指导质量。第二,建立导师制考核体系,完善导师制的激励机制。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是一项长期的质量工程,需要一定的成本才能有效地完工,所以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并完善现有的激励机制,才能确保导师制的实施效果。我校可以采取以学生评价为主、导师互评和导师自评的多元化阶梯式评价机制,对于工作认真负责、指导成绩突出的导师在给予表彰和奖励之后,在评优和晋升方面也给予一定的优先;对于不负责的导师,据情节的严重性给予相应的处分,并取消导师资格和评优资格。
导师制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适合学科竞赛这样一个平台,也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学生和专业的共同发展。高校应该结合本校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导师制教学管理体系,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陈志刚,姜翀.本科生班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4):76—78.
刘威.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积极作用的研究.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3.
丁珠玉,樊利,周胜灵.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能力.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4):205—208.
倪志宏.完善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