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溪县地处鄂西北边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学校点多面广,教师结构性短缺,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课程难以开齐开全。为积极应对这一矛盾,近年来,竹溪县教育局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探索实施“双师教学”,让山区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双师教学”全覆盖
竹溪县现有中小学92所,在校学生39015人。近三年,全县整合各类项目支持,实现教育信息化设备全面提档升级。建设直播间10个、录播室14个,教学点网校19个、同步互动教学点教室4个、教研共同体样板班设备25套、本地教研共同体直播设备60套,购买课程服务北京名师授课1200节次,专家线上指导研训活动48节次、实地指导8次。2020年秋季,“双师教学”覆盖全县15个乡镇77所学校(含教学点46所)145个教学班,配备主班教师156名,服务学生3500余人。
如今,校园网络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校以购买网络服务方式,实现百兆光纤到班,校内网络布线由运营商建设,并能很好地实现校园安防、教学、后勤、财务多网合一;班班通设备实现更新换代;智慧云教室建设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智控指挥中心1个、分中心2个,所有班级全部实现县域内视频巡课、评课和常态化录播;“创客空间”门类多样,六所学校建设了创客教室,20所学校采购了创新能力创客配件。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VR虚拟现实、波音航模、创客配件等创客兴趣班,开展丰富多样的能力创新活动;云平台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对学校(教室、功能室)所有一体机实施监控,对使用情况适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生成可视化图表;小学调考、期末考试、学区联考,实现网上阅卷、成绩分析和数据导出与对接功能熟练应用。如今,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升,有信心在2022年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克难攻坚 保障“双师教学”落地
领导重视,纳入县委重点改革项目。竹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双师教学”工作,书记县长亲自研究、重点部署,将“双师教学”写入2018年县“两会”报告,连续两年纳入县委重点改革项目。县改革办定期督办检查,通报进展。在县财政拨款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全面改薄”、教育扶贫、“国培计划”等政策机遇,采取国烟扶贫资金争取一部分、其他项目资金整合一部分、县财政预算一部分、从教师培训经费中划拨一部分、试点学校从公用经费中安排一部分等方式,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为“双师教学”顺利实施提供了机制保障和財力支撑。
积极探索,打造竹溪“双师教学”模式。竹溪县教育局先后两次组队赴云南省和荆门市考察学习,经反复研究论证,出台《竹溪县“双师教学”试点工作方案》,首批确定8个偏远乡镇学校进行试点,开设小学1-3年级音乐美术课,3-4年级英语直播课及其他薄弱学科的研究课、示范课,教学形式为名师主讲直播,本地主班教师线下组织。在试点工作基础上,2019年起逐步扩大“双师教学”实施范围,全面推行名师和本地名师同台献课,不断拓展“双师教学”平台功能。
强化管理,充分发挥“双师教学”效益。为确保“双师教学”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由县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及学校负责人为成员的“双师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双师教学”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教务组、运维组、督导组三个小组。在各学校遴选英、音、美三个学科教学能手,组建“双师教学”主讲教师团队进行跟岗学习;在各学校遴选一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组建“双师教学”运维团队,做好技术支撑;引进“双师教学”咨询指导服务,组建“双师教学”指导团队,确保科学施策。同时,研究出台《“双师教学”实施方案》《主讲教师管理考核办法》《主班教师管理考核办法》等一整套“双师教学”监督和考评机制,通过制度管人管事。此外,统一制定“双师教学”课程表,全县 “双师教学”所有班级在同一时间段上同一节课。县教育局干部、英音美教研人员、学校校长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登陆智慧云教室系统,对辖区校的任意班级进行巡课、评课,保障双师教学效果。
抢抓机遇,成功申报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2019年11月,竹溪县被中央电教馆选定为全国首批47个“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县”之一。由中央电教馆提供平台和名师团队支持,打造教研共同体协同体系建设,以同步单元教研为基础,通过异步、同步教研和示范课等形式,国家名师教研共同体对接县域教研共同体,县域教研共同体再以专递课堂形式覆盖本县师资缺乏的教学点和农村薄弱学校。目前,已遴选以教研员、骨干教师为主的县级教研共同体成员270名,组建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的县级教研共同体骨干团队50个(含中央电教馆对接的23个),选取中央电教馆样本班6个、县域样本班19个。县级教研共同体骨干团队除完成与中央电教馆对接的任务外,利用中央电教馆提供的全景学习平台共组织县内异步教研活动188次,同步教研活动192次。
如今,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成效初显。县教研团队教师牢牢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虚心学习。尤其对教学专业素质、专业背景缺乏的民转公老教师,刚毕业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需要自己摸索的新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差、没有发展动力的中老年教师帮助更大。正逐步实现由“输血”向“自我造血”过渡,构建教育新生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不负韶华 用心工作
“双师教学”通过“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个平台”,把北京名师请到了竹溪、把城区名师请进了山村,有效缓解了竹溪县教育资源缺乏又无法短时间补齐的现实需求,促进了教育公平,提升了教育质量,助推了教育脱贫。尤其是“双师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帮助他们积累了较为丰富、成熟的线上教学和线上巡课经验。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平台,抓实三个课堂,让“双师教学”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一个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借助双师教学手段,弥补音乐、美术等学科师资和资源短板,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用好两个平台。一是双师教学平台。进一步完善双师教学评价系统,切实落实三级巡课管理,对主讲教师和主班教师实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全方位促进双师教学的有效实施。二是全景学习平台。依托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在用好全景学习平台提供的全国名校、名师资源的同时,本县教研共同体骨干团队对接乡镇学科教师,指导组织县内教研活动。同时,通过全景学习平台实现伴随式大数据采集、分析,提升教学效果。
抓实三个课堂。一是抓实“名师课堂”。通过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双师教学课程服务项目,实现北京、上海、江苏等多地名师长期为竹溪县送课,同时培养本地“双师教学”名师。二是抓实“专递课堂”。通过县教育资源中心、乡镇中心校直播间应用,实现全县及乡镇辖区内小规模学校、薄弱教学点、难攻学科点对点送课。三是抓实“名校网络课堂”。通过集团化办学、联合学区帮扶,打造5所县域名校网络课堂基地校,实现联校网教,共享本地优质教育资源。
责任编辑/李慕绚
“双师教学”全覆盖
竹溪县现有中小学92所,在校学生39015人。近三年,全县整合各类项目支持,实现教育信息化设备全面提档升级。建设直播间10个、录播室14个,教学点网校19个、同步互动教学点教室4个、教研共同体样板班设备25套、本地教研共同体直播设备60套,购买课程服务北京名师授课1200节次,专家线上指导研训活动48节次、实地指导8次。2020年秋季,“双师教学”覆盖全县15个乡镇77所学校(含教学点46所)145个教学班,配备主班教师156名,服务学生3500余人。
如今,校园网络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校以购买网络服务方式,实现百兆光纤到班,校内网络布线由运营商建设,并能很好地实现校园安防、教学、后勤、财务多网合一;班班通设备实现更新换代;智慧云教室建设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智控指挥中心1个、分中心2个,所有班级全部实现县域内视频巡课、评课和常态化录播;“创客空间”门类多样,六所学校建设了创客教室,20所学校采购了创新能力创客配件。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VR虚拟现实、波音航模、创客配件等创客兴趣班,开展丰富多样的能力创新活动;云平台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对学校(教室、功能室)所有一体机实施监控,对使用情况适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生成可视化图表;小学调考、期末考试、学区联考,实现网上阅卷、成绩分析和数据导出与对接功能熟练应用。如今,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升,有信心在2022年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克难攻坚 保障“双师教学”落地
领导重视,纳入县委重点改革项目。竹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双师教学”工作,书记县长亲自研究、重点部署,将“双师教学”写入2018年县“两会”报告,连续两年纳入县委重点改革项目。县改革办定期督办检查,通报进展。在县财政拨款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全面改薄”、教育扶贫、“国培计划”等政策机遇,采取国烟扶贫资金争取一部分、其他项目资金整合一部分、县财政预算一部分、从教师培训经费中划拨一部分、试点学校从公用经费中安排一部分等方式,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为“双师教学”顺利实施提供了机制保障和財力支撑。
积极探索,打造竹溪“双师教学”模式。竹溪县教育局先后两次组队赴云南省和荆门市考察学习,经反复研究论证,出台《竹溪县“双师教学”试点工作方案》,首批确定8个偏远乡镇学校进行试点,开设小学1-3年级音乐美术课,3-4年级英语直播课及其他薄弱学科的研究课、示范课,教学形式为名师主讲直播,本地主班教师线下组织。在试点工作基础上,2019年起逐步扩大“双师教学”实施范围,全面推行名师和本地名师同台献课,不断拓展“双师教学”平台功能。
强化管理,充分发挥“双师教学”效益。为确保“双师教学”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由县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及学校负责人为成员的“双师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双师教学”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教务组、运维组、督导组三个小组。在各学校遴选英、音、美三个学科教学能手,组建“双师教学”主讲教师团队进行跟岗学习;在各学校遴选一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组建“双师教学”运维团队,做好技术支撑;引进“双师教学”咨询指导服务,组建“双师教学”指导团队,确保科学施策。同时,研究出台《“双师教学”实施方案》《主讲教师管理考核办法》《主班教师管理考核办法》等一整套“双师教学”监督和考评机制,通过制度管人管事。此外,统一制定“双师教学”课程表,全县 “双师教学”所有班级在同一时间段上同一节课。县教育局干部、英音美教研人员、学校校长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登陆智慧云教室系统,对辖区校的任意班级进行巡课、评课,保障双师教学效果。
抢抓机遇,成功申报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2019年11月,竹溪县被中央电教馆选定为全国首批47个“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县”之一。由中央电教馆提供平台和名师团队支持,打造教研共同体协同体系建设,以同步单元教研为基础,通过异步、同步教研和示范课等形式,国家名师教研共同体对接县域教研共同体,县域教研共同体再以专递课堂形式覆盖本县师资缺乏的教学点和农村薄弱学校。目前,已遴选以教研员、骨干教师为主的县级教研共同体成员270名,组建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的县级教研共同体骨干团队50个(含中央电教馆对接的23个),选取中央电教馆样本班6个、县域样本班19个。县级教研共同体骨干团队除完成与中央电教馆对接的任务外,利用中央电教馆提供的全景学习平台共组织县内异步教研活动188次,同步教研活动192次。
如今,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成效初显。县教研团队教师牢牢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虚心学习。尤其对教学专业素质、专业背景缺乏的民转公老教师,刚毕业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需要自己摸索的新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差、没有发展动力的中老年教师帮助更大。正逐步实现由“输血”向“自我造血”过渡,构建教育新生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不负韶华 用心工作
“双师教学”通过“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个平台”,把北京名师请到了竹溪、把城区名师请进了山村,有效缓解了竹溪县教育资源缺乏又无法短时间补齐的现实需求,促进了教育公平,提升了教育质量,助推了教育脱贫。尤其是“双师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帮助他们积累了较为丰富、成熟的线上教学和线上巡课经验。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平台,抓实三个课堂,让“双师教学”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一个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借助双师教学手段,弥补音乐、美术等学科师资和资源短板,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用好两个平台。一是双师教学平台。进一步完善双师教学评价系统,切实落实三级巡课管理,对主讲教师和主班教师实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全方位促进双师教学的有效实施。二是全景学习平台。依托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在用好全景学习平台提供的全国名校、名师资源的同时,本县教研共同体骨干团队对接乡镇学科教师,指导组织县内教研活动。同时,通过全景学习平台实现伴随式大数据采集、分析,提升教学效果。
抓实三个课堂。一是抓实“名师课堂”。通过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双师教学课程服务项目,实现北京、上海、江苏等多地名师长期为竹溪县送课,同时培养本地“双师教学”名师。二是抓实“专递课堂”。通过县教育资源中心、乡镇中心校直播间应用,实现全县及乡镇辖区内小规模学校、薄弱教学点、难攻学科点对点送课。三是抓实“名校网络课堂”。通过集团化办学、联合学区帮扶,打造5所县域名校网络课堂基地校,实现联校网教,共享本地优质教育资源。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