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此理念指导下,我校立足实际,坚持开展扎实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走出了一条“师生每月共读一本书”———为课外阅读“保底”和“家校共读一本书”———为课外阅读“保量”的长效阅读之路,使城内小学的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总量最少不少于300万字,力争让学生在浸满书香的校园中幸福成长。
一、校内共读,形成能力
在学校,我们坚持师生共读,上好整本书阅读的三种课型,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1.上好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本书给了学生之后,要通过导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导读课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
观封面,知作者。每本书的封面,尤其是儿童书的封面插图往往能反映出书中的主要内容或最精彩的章节,我们让学生根据封面上的插图展开想象,猜测书中的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同时,通过了解作者的故事以及作者创作这本书的背景,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产生阅读欲望。
读目录,猜内容。在没有深入阅读之前先通过看目录,就会对这本书的框架有大致了解,比如有些章节,题目既幽默又简洁,学生一读完题目,便觉兴趣盎然,对内容充满期待。
看插图,猜情节。优秀的童书,插图的视觉冲击力都会很强。图片一出示,学生一下子就会被带入故事的情境中,作者的各种奇思妙想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悬念迭起,引人入胜,这样带着悬念有目的地展开阅读,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
2.上好阅读推进课,学会阅读方法。
为达到全班共读共进的阅读效果,我校规定,学生每天中午到校后有30分钟固定的“宁静阅读时间”,全校师生一起安静下来,共享美好的阅读时光。共读一段时间后,教师会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上好阅读推进课,以消除学生持续阅读后的“倦怠”,进一步学习阅读这本书的方法,从而激发下一阶段的阅读兴趣。阅读推进课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多种形式复述故事。学生读了每一篇文章之后,最低限度是能说出每章的主要内容,或能讲述故事的大概情节,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教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和复述故事的方法。
展开预测想象。在一本书读到精彩之处或是关键之处戛然而止,想象一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通过预测想象,满足学生阅读挑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阅读。
记录读书笔记。学校印制了《读书成长册》,可供学生随时记录读书笔记,在记录的过程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逐渐将书中的知识内化提升为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阅读应用能力的形成。
除此之外,推进课还可以围绕一个小主题展开辩论,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将书中经典语段制作成书签等。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是一次、两次,也可以是短时间的多次,这样有助于整体把握阅读时间与节奏,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3.上好读书交流课,形成阅读能力。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表达。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校已形成了“每月共读一本书”的阅读氛围。一个月共读结束后,通过召开读书交流会,总结读书情况,分享读书收获,展示读书成果,提升表达能力。读书交流会已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呈“百花齐放”之势,精彩纷呈。
讲故事比赛。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将书中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小小朗读者展示。将书中精彩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示给大家,分享读书带来的乐趣。
情景剧表演。将书中有趣味的故事,编写成一个个情景剧,学生化身为书中的人物,通过生动的表演将读书所得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这种形式广大学生喜闻乐见,学生纷纷踊跃参与。
评析人物形象。“这本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这样的问题往往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通过书中的某些情节,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样的梳理、提升,也让书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加清晰、圆润、丰满。
续写故事。其实好多书的结尾都留有悬念,引导学生续写下去,去创编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故事,“过一把作者瘾”,何乐而不为?
对比阅读。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的阅读记忆,学生会突然想到在读另一本书时,也有类似的形象,或同一人物的不同方面,拿出来对比读一读,这样打开交流的话题,营造开放的交流氛围,也为下一次共读开启新的话题。
二、家校共读,形成合力
读书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学校一己之力能够做好的。为了夯实取得的成果,形成教育合力,我校一直坚持开展家校共读活动。
1.亲子共读共聊。
为了调动家长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推荐家校共读书目,要求家长每天至少陪孩子读半个小时的书,并采用微信朋友圈签到、微信班级群聊书的形式,落实亲子共读。
2.召开读书分享会。
开学初,学校组织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读书分享会,检测家校共读效果的同时,也进一步督促家长真正落实亲子共读共聊,为读书活动的持续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形成家校共读的合力。
三、活动推进,永葆活力
为推进读书活动持续发展,展示我校师生的读书成果,使读书活动永葆“活力”,我校将每年的4月定为“读书月”,在这个月中坚持开展“读书节”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成效。到目前,我校已成功举办了“好书伴我成长”“一路书香一路歌”“我心中的读书梦”等系列读书节活动,通过好书我推荐、经典诵读比赛、古诗词大会、优秀征文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提升展示能力,使读书活动“常读常新”。
几年来,我们传承着、创新着,思考着、实践着,耕耘着、收获着,读书活动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工作,读书在城内小学每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翼城縣城内小学)
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此理念指导下,我校立足实际,坚持开展扎实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走出了一条“师生每月共读一本书”———为课外阅读“保底”和“家校共读一本书”———为课外阅读“保量”的长效阅读之路,使城内小学的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总量最少不少于300万字,力争让学生在浸满书香的校园中幸福成长。
一、校内共读,形成能力
在学校,我们坚持师生共读,上好整本书阅读的三种课型,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1.上好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本书给了学生之后,要通过导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导读课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
观封面,知作者。每本书的封面,尤其是儿童书的封面插图往往能反映出书中的主要内容或最精彩的章节,我们让学生根据封面上的插图展开想象,猜测书中的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同时,通过了解作者的故事以及作者创作这本书的背景,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产生阅读欲望。
读目录,猜内容。在没有深入阅读之前先通过看目录,就会对这本书的框架有大致了解,比如有些章节,题目既幽默又简洁,学生一读完题目,便觉兴趣盎然,对内容充满期待。
看插图,猜情节。优秀的童书,插图的视觉冲击力都会很强。图片一出示,学生一下子就会被带入故事的情境中,作者的各种奇思妙想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悬念迭起,引人入胜,这样带着悬念有目的地展开阅读,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
2.上好阅读推进课,学会阅读方法。
为达到全班共读共进的阅读效果,我校规定,学生每天中午到校后有30分钟固定的“宁静阅读时间”,全校师生一起安静下来,共享美好的阅读时光。共读一段时间后,教师会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上好阅读推进课,以消除学生持续阅读后的“倦怠”,进一步学习阅读这本书的方法,从而激发下一阶段的阅读兴趣。阅读推进课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多种形式复述故事。学生读了每一篇文章之后,最低限度是能说出每章的主要内容,或能讲述故事的大概情节,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教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和复述故事的方法。
展开预测想象。在一本书读到精彩之处或是关键之处戛然而止,想象一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通过预测想象,满足学生阅读挑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阅读。
记录读书笔记。学校印制了《读书成长册》,可供学生随时记录读书笔记,在记录的过程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逐渐将书中的知识内化提升为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阅读应用能力的形成。
除此之外,推进课还可以围绕一个小主题展开辩论,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将书中经典语段制作成书签等。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是一次、两次,也可以是短时间的多次,这样有助于整体把握阅读时间与节奏,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3.上好读书交流课,形成阅读能力。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表达。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校已形成了“每月共读一本书”的阅读氛围。一个月共读结束后,通过召开读书交流会,总结读书情况,分享读书收获,展示读书成果,提升表达能力。读书交流会已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呈“百花齐放”之势,精彩纷呈。
讲故事比赛。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将书中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小小朗读者展示。将书中精彩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示给大家,分享读书带来的乐趣。
情景剧表演。将书中有趣味的故事,编写成一个个情景剧,学生化身为书中的人物,通过生动的表演将读书所得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这种形式广大学生喜闻乐见,学生纷纷踊跃参与。
评析人物形象。“这本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这样的问题往往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通过书中的某些情节,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样的梳理、提升,也让书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加清晰、圆润、丰满。
续写故事。其实好多书的结尾都留有悬念,引导学生续写下去,去创编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故事,“过一把作者瘾”,何乐而不为?
对比阅读。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的阅读记忆,学生会突然想到在读另一本书时,也有类似的形象,或同一人物的不同方面,拿出来对比读一读,这样打开交流的话题,营造开放的交流氛围,也为下一次共读开启新的话题。
二、家校共读,形成合力
读书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学校一己之力能够做好的。为了夯实取得的成果,形成教育合力,我校一直坚持开展家校共读活动。
1.亲子共读共聊。
为了调动家长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推荐家校共读书目,要求家长每天至少陪孩子读半个小时的书,并采用微信朋友圈签到、微信班级群聊书的形式,落实亲子共读。
2.召开读书分享会。
开学初,学校组织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读书分享会,检测家校共读效果的同时,也进一步督促家长真正落实亲子共读共聊,为读书活动的持续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形成家校共读的合力。
三、活动推进,永葆活力
为推进读书活动持续发展,展示我校师生的读书成果,使读书活动永葆“活力”,我校将每年的4月定为“读书月”,在这个月中坚持开展“读书节”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成效。到目前,我校已成功举办了“好书伴我成长”“一路书香一路歌”“我心中的读书梦”等系列读书节活动,通过好书我推荐、经典诵读比赛、古诗词大会、优秀征文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提升展示能力,使读书活动“常读常新”。
几年来,我们传承着、创新着,思考着、实践着,耕耘着、收获着,读书活动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工作,读书在城内小学每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翼城縣城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