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很多学校都缺少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德育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缺少指导标准,导致学校德育工作低效,缺乏特色。杭州市和睦小学尝试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载体,精选习惯内容,量身制定方案,活用教育方法,动态调整策路,提供实施保障,基于校情,创设适合小学生的体验式活动,实践探究以小见大的德育范式,对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可借鉴的价值。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适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156-03
  引子:《井蛙归井》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杭州市和睦小学德育工作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组织全体师生和家长,联手社区德育工作者一起探寻适合小学的德育工作范式。
  1.为什么做习惯:小习惯 大目标
  小学德育内容有很多,但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德育活动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育人目标,结合校情,精选适合的内容才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促进学校发展。那么,我校为什么选择培养学生的习惯为德育工作载体呢?
  (1)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德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很多研究表明:小学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可见,养成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2)基于校情的需要。和睦小学地处城乡结合处,是一所小区配套的公办小学,生源有2/3是新杭州人,调查数据显示,这2/3的学生行为表现较城里学生有明显差距。因此,选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载体具有价值和意义。
  伽利略说:“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我们也尝试用习惯这一支点撬动全校德育工作,制定了习惯养成教育的三维目标:
  第一,培养“习惯好、学业好、心情好”的新三好学生
  我校几年如一日坚持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在习惯养成教育中,尊重学生的天性,遵循习惯教育的规律,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活动,让习惯养成过程变为愉快的活动,努力将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习惯好、学业好、心情好”的新三好学生。
  第二,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班主任是学校德育最终端的实施者,学校德育成效如何,直接取决于班主任的素养高低。我校以培养学生好习惯为载体,追求育人即育己的目标。通过组织班主任研究习惯教育,设计实施习惯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
  第三,提升德育品质。我们引导学生从踏进小学的第一天起就养成好习惯,直至坚持到毕业的最后一天。秉持“样样落实 天天坚持”的校训,将习惯教育融入到每一年、每一个学期、每一个月、每一天的活动中,我们相信水滴石穿的效果,六年的坚持在和睦学子的身上留住的将是一身受用的好习惯、好品格,校园将会呈现出礼貌、守则、阳光的和睦文化。
  2.习惯是什么:小习惯 大载体
  “小事大做法”是陶行知训育中的有效之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和睦小学的师生也像做大事那样认真地、全身心地投入,力争把小事做成大事业。
  (1)良好习惯是能力。和睦小学的学生对习惯的理解:好习惯是身上的一件隐形的外衣,好习惯越多,言行举止更文明,能力就更强,综合素质就更高。
  (2)习惯是育人载体。和睦小学的教师对习惯的理解:习惯是育人载体,教育工作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将之融入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次活动中。
  (3)习惯是管理载体。和睦小学的管理层对习惯的理解:习惯是管理载体,将之融入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行政的管、家校的每一个环节中。
  3.怎样做习惯:小习惯 大成效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和睦小学的德育工作者将习惯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探究以小见大的德育模式,精选习惯内容,优化教育方法,统整教育资源,持之以恒做习惯,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趣味性、艺术性,使小习惯收获大成效。
  (1)精选习惯内容。小学生需要养成的习惯很多,但研究表明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精选几个适合的做实、做深,那么,选什么,怎么选呢?如学生基础习惯,我們充分发挥全校师生、家长的智慧,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征集习惯内容;班级特色习惯是指根据班主任特长和班情确定的习惯,如语文老师任班主任的班级选定经典诵读习惯为班级特色习惯;学生的梦想习惯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梦想选定养成一个好习惯和矫正一个不良习惯。
  从下表可见,和睦好习惯具有基础+特色,共性+个性的特点。既有小学生基本行为规范,也有班级个性化特色习惯,还有学生自主选择的习惯。
  (2)量身制定方案。好的方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德育处在落实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中,为每一个习惯量身制定方案,围绕学生、教师、学校制定了三维目标:指向学生成长的目标,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的目标,促进学校发展的目标;活动定位体现以小见大的原则,让一个点的活动撬动整个学校德育工作,成为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是提升德育品质的载体;活动过程体现研究性:量身制定方案——举办阶段分享会——动态调整方案——收集研究资料——表彰宣扬先进。   (3)动态实施策路。有了好的方案,关键还在于落实,如何落实?我们根据情况动态实施策略,将教育内容,活动方案落实到适合的时间、途径、年段。
  第一,面点线分阶段推进策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不一样。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多,需要解决“面”上的问题。怎么办?一个关键词——大刀阔斧;中期阶段是实施好习惯教育方案,每一个习惯都是一个点,这一阶段工作的关键词——精耕细作。深入阶段要做的是将每一个习惯串连成一条线,将之融入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次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分阶段深入推进。
  第二,动态平衡策略。德育和教学都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在工作的落实中,经常会出现冲突,导致师生疲于应对,降低活动成效。因此,学校管理层要平衡好德育和教学工作。
  第一周立规范,以德育工作为重。一周后,教育教学双管齐下。期末复习周,以教学为重,德育为辅,在具体执行时,领导和老师都要从大处着手,主动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使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和谐开展。
  第三,定时定点训练策略。习惯具有反复性特点,因此,我们设计的活动要成为防止这一时期德育滑坡的重要抓手,定时定点的组织学生训练,保持好习惯,矫正不良习惯。
  新生习惯训练营是预防幼小衔接问题的好抓手。请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一年级新生上习惯课,为期5个半天,学生们知晓做一名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懂得课堂的基本常规,熟悉校园环境,认识了新同学等。
  期初复活演练是应对假期综合症的好措施。经过一个假期,很多学生的习惯都出现反复,学习状态欠佳,精神懒散。为此,我们选择开学第一天举行习惯复活演练,组织全校师生训练基本行为规范,目的就是激活好习惯,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期中习惯闯关月是解决好习惯滑坡的好方法。期中过后是习惯退潮的阶段,习惯闯关月成为克服这一阶段滑坡的抓手,各班主任根据班情有针对性选定重点习惯培养或是矫正难点习惯。为期一个月,大张旗鼓的开展习惯闯关活动,达到人人有收获,班班有突破,学校有提升的目标。
  期末习惯升级是预防习惯低谷期的好策略。期末复习阶段,老师和学生都进入紧张的复习迎考氛围中。这一阶段,会出现老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学生作业拖拉,学习厌倦,家长焦虑等问题,为此,德育处设计了预防习惯低谷期的策略——习惯升级。德育处发动全校教师、家长收集学生的优点记录在推荐表上,德育处每天晨会时间宣读表彰,一张喜报犹如一针强心剂,唤醒了学生的主动性,既便于操作,又能激励学生在冲刺阶段保持积极的状态复习迎考。
  毕业逐梦行动是预防青春期问题的好抓手。毕业前期,大部分学生会出现思想松懈,学习缺乏动力,出操懒散等现象,针对这一时期的问题,我们设计了逐梦行动。引导鼓励学生追逐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养成一个关键性习惯和矫正一个不良习惯,以此预防或是解决该时期问题。
  另外,分层训练策略、家校联动策略等都有效的推动习惯养成教育工作。
  (4)活用教育方法。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良好行为习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没有科学的方法,单凭一颗热心和干劲是不行的。有些教师和家长在行为习惯上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因方法不科学,收效甚微。有的采取简单生硬的方法,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实践中,我们尝试选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第一,训练法。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习惯最基本的方法。孙云晓教授认为,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周期至少是二十一天,我们在实践将一个习惯培养分解到四周完成。
  案例: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第一周:明确要求,指导到位。如整理学习用品我们把要求细化分解:A.书放在左边:大书在下,小书在上;B.将书本靠紧抽屉左壁,外切面保持整洁;C.书包放在右边;D.饭盒、水瓶、抹布放下层抽屉。在学生初次学习整理时我还亲自做示范,走下讲台逐个纠正,学生第一次整理对了,以后弄错的现象会比较少出现。
  第二周:观摩评价,巩固方法。班级之间相互观摩,互相点评优点和不足,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再次明确整理物品的要点和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对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得到明确和巩固。
  第三周:检查强化,抓好两头。模仿和检查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另一种方法。这一周学生的行为表现会出现两极分化,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已经养成好习惯,四分之二的学生习惯尚不稳定,四分之一的学生还处于反复状态。因此,抓两头带中间,树榜样结对子,变式检查,强化训练,促使每一个学生养成好习惯。
  第四周:展演考评,固化习惯。德育处制定考评方案,按照整理物品的要求评选出整理习惯最佳班。在考核中,学生的整理习惯也会得到巩固,考核一般采取不定时的抽查考核,德育处老师不定时抽查,这也就对学生整理习惯的养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考核,固化了学生整理习惯的成果。
  第二,规约法。“规约法”就是用制度、约定等教育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里主要指校规和班规制约,在家里,采用父子契约的方式制约。小学生自觉性不高,需要一定的组织制约。要克服不良习惯既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完全靠自觉是不行的,学生犯了错误,给以一定的批评教育以至惩罚都是必要的,当然这只是辅助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子契约”是父子俩组成小队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一种活动方式。契约的甲方是爸爸,乙方是孩子。在一个学期内,各自要求对方养成或纠正什么习惯。每周学校都会发一张反馈单,让双方进行互评,比比哪位执行得更好。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促使父子俩共同进步。
  父子契约挖掘了爸爸这个角色的作用,让他们从教育孩子的配角成为主角,抓住了小学生“以老师为权威”的心理,通过学校发契约并定时检查反馈的方式,把学校和老师的部分权威转移到家庭和家长中,让学生听得进去,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三,评价法。“评价法”是依据《班规》要求,对学生的行为给以一定的判断、褒贬的方法。它可以激励学生坚持良好行为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抑制自身消极的方面,是学生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这种方法还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它通过对学生行为的反馈,迫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
  低段的习惯评价要充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我们尝试采用棒棒章、大闯关的游戏评价方式。针对大部分学生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针对习惯养成有困难的学生采用迟缓评价的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奖励,如果给这些评价穿上游戏的外衣,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研究表明,習惯教育应以训练法为主,配合活动体验、梦想教育、榜样示范、环境教育、故事讲述等方法。我们认为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每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习惯养成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优化教育方法,并将“爱心”贯穿在每一种方法中,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养成习惯成为愉快的活动过程。
  (5)提供实施保障
  习惯教育方案的落实需要物质、制度和组织做保障。学校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赢得教育局重视和支持,为落实习惯工作计划提供切实的物质保障;优化管理,德育处围绕习惯教育目标制定一系列制度,为提升德育品质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统筹兼顾,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建立小干部培养机制,为凝聚人心提供组织保障。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时期面临着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但教育目标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选择适合的教育载体去研究和实践,从目标出发,从问题入手,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尊重学生天性,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提升德育实效性、趣味性、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关鸿羽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2]孙云晓著.教育的秘诀是真爱[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数学分层教学作为一种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它以发展学生的潜能和智力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提高各级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139-01  教师要
期刊
篮球在我国是一项开展比较普及的运动项目,在我校的体育课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本文从在技术训练中渗透篮球意识;在战术训练中强化篮球意识;通过心理训练培养篮球意识;加强理论学习和智力训练,提高知识结构;统一思想,严格要求五方面入手,探讨了小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方法。旨在为提高小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促进我校篮球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  小学生 篮球意识 培养方法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做好实践的功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小学数学实践课的有效开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发挥自身优点,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如何做足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功课,希望以此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思路。  小学数学 实践教学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与带动,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信息素养发展,为此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做出以下研究。  小学信息 技术教学 生活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
期刊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本文论述了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激励策略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1
期刊
学科素养是每个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项内容,为了保证这些内容的落实,特别是促进学生理性精神的建设,本文从高中政治基本概念挖掘的角度,探讨理性精神的培养。  基本概念 核心素养 理性精神 探究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162-01  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
期刊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教育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成长,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的责任人,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关心学生日常生活,通过积极的沟通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就小学班主任工作展开分析,结合日常工作需要来提出改进措施,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 班主任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凝聚,同时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当代青少年应积极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课程---《道德与法治》,其教材在编排内容上尽量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以传统寓言故事、名人格言等方法,因势利导,积极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帮助青少年充盈精神世界,形成健康向上的优良品格。
期刊
一年级小学生不仅是心智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对学习生活也没有完全适应——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这个“理性”的学科,学生接受度不太容易控制。本文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习惯,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建议。  道德与法治 教学反思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164-01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情是比较特殊的
期刊
国家教育部在《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其中强调英语教学要突出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用能力。  课程标准 隐性课堂 理念更新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165-0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