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思路和设想。
一、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1、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素养。 如果说希望学生能在信息的海洋乘风破浪,首先教师要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舵手,掌握驾驭轮船的本领。这本领就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学生必须学会上网,通过在搜狐、google、百度等网站键入关键词进行网上冲浪,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其次,要使“舵手”不偏离航道,就应帮助学生“信息定向”。教学中应该注重结合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相应的“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上网查阅资料。
2、提高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素养。 所谓“信息分析”就是指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鉴别、整理、分类。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养成了这种“信息分析”的习惯,才会使自己积累的资料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信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学生创造性利用信息的素养。 信息创新是信息加工的高级阶段。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会大大降低信息的价值。信息创新就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从表面现象中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创新的信息。教学中要十分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发表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对于学生“标新立异”的看法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爆发出创新的火花。信息利用的能力就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使知识“外化”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
4、提高学生信息交流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和自然界对话”的过程。尤其是在“高级认知”场合要求多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任务。而网络教学正好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交流环境。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
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应该也所改革、有所创新。
新课程结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个刚刚开发的新领域,值得我们进行长期的探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着眼于使教材逐步完善、教法逐步改进、考核逐步规范,这些都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去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走出误区,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合格人才。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些理念对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可谓浩瀚无边,我们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信息技术教师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也不可能完全依赖教师的教导获得。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只强调自己的教学效果,追求课堂效率。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只告诉他们答案或操作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所以我们要教会他们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同。
一、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1、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素养。 如果说希望学生能在信息的海洋乘风破浪,首先教师要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舵手,掌握驾驭轮船的本领。这本领就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学生必须学会上网,通过在搜狐、google、百度等网站键入关键词进行网上冲浪,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其次,要使“舵手”不偏离航道,就应帮助学生“信息定向”。教学中应该注重结合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相应的“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上网查阅资料。
2、提高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素养。 所谓“信息分析”就是指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鉴别、整理、分类。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养成了这种“信息分析”的习惯,才会使自己积累的资料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信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学生创造性利用信息的素养。 信息创新是信息加工的高级阶段。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会大大降低信息的价值。信息创新就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从表面现象中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创新的信息。教学中要十分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发表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对于学生“标新立异”的看法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爆发出创新的火花。信息利用的能力就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使知识“外化”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
4、提高学生信息交流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和自然界对话”的过程。尤其是在“高级认知”场合要求多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任务。而网络教学正好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交流环境。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
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应该也所改革、有所创新。
新课程结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个刚刚开发的新领域,值得我们进行长期的探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着眼于使教材逐步完善、教法逐步改进、考核逐步规范,这些都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去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走出误区,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合格人才。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些理念对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可谓浩瀚无边,我们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信息技术教师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也不可能完全依赖教师的教导获得。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只强调自己的教学效果,追求课堂效率。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只告诉他们答案或操作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所以我们要教会他们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