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震惊世界的“5·12”汉川大地震已经过去3年了,这场灾难一共夺去了近七万人的生命,另有近两万人失踪,几百万人无家可归。
3年,是中国政府定下的目标,用3年时间重建灾区,给受灾居民一个新生。为此,中国政府灾后重建共规划投入资金1万多亿元。无论投资额度还是再建时间的紧迫,都是史无前例的。而且,重建的目标也非常明确;不仅要给受灾地区的居民提供新的居所,也要建立一套新的经济体系,保证他们拥有持续、较佳的生活水平。也就是,不仅要给他们一个未来,而且要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
现在,是我们来衡量这一切是否都落实了的时候了。
重新建起的家园
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在接受采访时宣称,重建计划将在今年9月份全部完成。“目前,四川94%的计划已经完成。”他说,已经完成投资7965亿元,占全部预计投资总数的92%。
魏宏补充说,第一年,该省355万被毁房屋得到修复;第二年,为150Tgge村家庭和25万城镇家庭重建和新修了住房;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3001所学校和1362家医院。
由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援以及国内外的捐款,重建的房屋能够以非常合理的价格提供给受灾的居民。这些住房不会被投放到市场中,而是经过一定的审核,定向出售给灾民,价钱往往在2万-5万元之间。灾民可以以非常优惠的条件得到银行的贷款来偿付这笔钱。
再建计划的资金筹措和向灾民提供的贷款都由特定的机构进行管理,这不仅杜绝贪污腐败,而且能够使之用来刺激当地经济的复苏和活力。
刘亚槐(音)今年68岁,是彭州市新兴镇寿阳泉安置点农民。震后,全村325户村民的房屋都得到重建。刘亚槐花了13万元建设他的新家,那是一个好像北京四合院一样带有庭院的新房子,全家9口人住在里面,他又向银行贷了两万元,在自己原有的住房上面加盖了二层小楼,共20个房间,并开了一个农家乐式的小旅馆。他期待到了夏天,成都的居民来这里躲避城市的酷热,吃有机蔬菜,感受大自然的闲适。谈到未来,刘亚槐的乐观和跃跃欲试的干劲儿充满了感染力。
重新创业的勇气
像刘亚槐这样对未来满怀憧憬、充满希望的人在这里无处不在。在刘亚槐居住的寿阳泉安置点旁边是白鹿镇,居住着—万多人,大多是农民或震前在周边矿区工作的矿工。所有居民签订共同协议(地区重建的一个程序),重新调整地区经济,以一种非常特殊而且大胆的方式发展旅游业,借助重建的契机,在镇上建设一个具有法国特色的山庄,来纪念一位19世纪末在此居住的法国传教士。整个镇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宁静安逸,有咖啡馆、河边露台…是一个吸引情侣或任何一个想要放松心情的人的度假胜地。当地的领导介绍说,白鹿镇的目标是让镇里的GDP翻番。
这些曾经的传统农业经济地区大多调整为发展旅游、文化、教育或其他绿色产业。这种现象并不偶然,因为在进行重建规划时,就已经特别想到要利用这次机會,将地区的发展模式改造成一种可持续的、尊重自然环境的发展模式。
距离震中不足10公里的水磨镇是这种改造的典范。地震后,这个拥有藏、羌、回、彝、汉多个民族2万多入口的小镇,根据传统建筑的模式改造了旧城区,将大部分的工业外迁,并修建一个可供1万名学生学习生活的西羌大学城,这个大学城将在今年9月建成。
荣菁菁(音),23岁的藏汉混血女孩,是一个旅行社导游,身上还有当年地震留下的伤疤。她告诉我们:“现在水磨镇每天接待游客4千人,周末的时候增加到1万人。”菁菁原本是附近地区的人,从做导游后她就搬到了水磨镇,因为她很喜欢向别人介绍新水磨镇的动人之处和传统。看得出她非常喜欢住在这里,“以前,这里到处都很脏,水和空气都被污染了。可是现在,这里很舒服,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我的家人也搬进了更好的新房子。我一点儿也想不出我要离开这里的理由。”政府计划要使当地居民的收入增加3倍-4倍,将来GDP增长的支柱产业会是旅游、文化和教育。
灾区在继续前进
从水磨镇到当年的震中所在地映秀镇,公路曲曲折折沿河而建,河边还能看到地震留下的疮痍。到达映秀镇,我们惊喜地发现,仅3年时间,这个曾经被灾难完全摧毁的地方已经建起一个全新的城镇,所有的房子继续带着传统建筑的装饰花纹,并且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重建计划花费了近14亿元。
新城的旁边是一片令人不寒而栗的地震废墟,那是曾经的映秀,现在被保留下来纪念在地震中丧生的人们,也是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四川人民钢铁般坚定不移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加上全国人民的支持,当地党员干部的献身精神以及国外的援助,映秀可以继续前进。
在四川灾区,像映秀这样全新建设的乡村、城镇数不胜数。北川,这个曾经受到地震影响最大的县城,现在已变成一个全新的地方,有差不多7万人居住在这里。整个城市设计巧妙,有着当地建筑的独特风格。这里建起了一个工业园区,盖了一座新的中学,已经有超过5千名学生在里面上课。另外,还有一个地区完全用于传统文化建设,这个地区的规划让人惊讶于它的前瞻性眼光,不仅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融为一体,而且也尊重传统和自然环境,达到了难得的平衡。四川灾区39个县的GDP增长速度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而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能够乐观面向未来。
3年来,汶川已经奠定了复兴基础。当年的精神还在,瓦砾还在,重建的愿望、希望更在。
现在,需要的是不错失机会,不放下抬起的手臂,不忘记一个更好的未来是可能的,四川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更是美好未来的保证。
未来在他们手里。
3年,是中国政府定下的目标,用3年时间重建灾区,给受灾居民一个新生。为此,中国政府灾后重建共规划投入资金1万多亿元。无论投资额度还是再建时间的紧迫,都是史无前例的。而且,重建的目标也非常明确;不仅要给受灾地区的居民提供新的居所,也要建立一套新的经济体系,保证他们拥有持续、较佳的生活水平。也就是,不仅要给他们一个未来,而且要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
现在,是我们来衡量这一切是否都落实了的时候了。
重新建起的家园
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在接受采访时宣称,重建计划将在今年9月份全部完成。“目前,四川94%的计划已经完成。”他说,已经完成投资7965亿元,占全部预计投资总数的92%。
魏宏补充说,第一年,该省355万被毁房屋得到修复;第二年,为150Tgge村家庭和25万城镇家庭重建和新修了住房;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3001所学校和1362家医院。
由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援以及国内外的捐款,重建的房屋能够以非常合理的价格提供给受灾的居民。这些住房不会被投放到市场中,而是经过一定的审核,定向出售给灾民,价钱往往在2万-5万元之间。灾民可以以非常优惠的条件得到银行的贷款来偿付这笔钱。
再建计划的资金筹措和向灾民提供的贷款都由特定的机构进行管理,这不仅杜绝贪污腐败,而且能够使之用来刺激当地经济的复苏和活力。
刘亚槐(音)今年68岁,是彭州市新兴镇寿阳泉安置点农民。震后,全村325户村民的房屋都得到重建。刘亚槐花了13万元建设他的新家,那是一个好像北京四合院一样带有庭院的新房子,全家9口人住在里面,他又向银行贷了两万元,在自己原有的住房上面加盖了二层小楼,共20个房间,并开了一个农家乐式的小旅馆。他期待到了夏天,成都的居民来这里躲避城市的酷热,吃有机蔬菜,感受大自然的闲适。谈到未来,刘亚槐的乐观和跃跃欲试的干劲儿充满了感染力。
重新创业的勇气
像刘亚槐这样对未来满怀憧憬、充满希望的人在这里无处不在。在刘亚槐居住的寿阳泉安置点旁边是白鹿镇,居住着—万多人,大多是农民或震前在周边矿区工作的矿工。所有居民签订共同协议(地区重建的一个程序),重新调整地区经济,以一种非常特殊而且大胆的方式发展旅游业,借助重建的契机,在镇上建设一个具有法国特色的山庄,来纪念一位19世纪末在此居住的法国传教士。整个镇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宁静安逸,有咖啡馆、河边露台…是一个吸引情侣或任何一个想要放松心情的人的度假胜地。当地的领导介绍说,白鹿镇的目标是让镇里的GDP翻番。
这些曾经的传统农业经济地区大多调整为发展旅游、文化、教育或其他绿色产业。这种现象并不偶然,因为在进行重建规划时,就已经特别想到要利用这次机會,将地区的发展模式改造成一种可持续的、尊重自然环境的发展模式。
距离震中不足10公里的水磨镇是这种改造的典范。地震后,这个拥有藏、羌、回、彝、汉多个民族2万多入口的小镇,根据传统建筑的模式改造了旧城区,将大部分的工业外迁,并修建一个可供1万名学生学习生活的西羌大学城,这个大学城将在今年9月建成。
荣菁菁(音),23岁的藏汉混血女孩,是一个旅行社导游,身上还有当年地震留下的伤疤。她告诉我们:“现在水磨镇每天接待游客4千人,周末的时候增加到1万人。”菁菁原本是附近地区的人,从做导游后她就搬到了水磨镇,因为她很喜欢向别人介绍新水磨镇的动人之处和传统。看得出她非常喜欢住在这里,“以前,这里到处都很脏,水和空气都被污染了。可是现在,这里很舒服,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我的家人也搬进了更好的新房子。我一点儿也想不出我要离开这里的理由。”政府计划要使当地居民的收入增加3倍-4倍,将来GDP增长的支柱产业会是旅游、文化和教育。
灾区在继续前进
从水磨镇到当年的震中所在地映秀镇,公路曲曲折折沿河而建,河边还能看到地震留下的疮痍。到达映秀镇,我们惊喜地发现,仅3年时间,这个曾经被灾难完全摧毁的地方已经建起一个全新的城镇,所有的房子继续带着传统建筑的装饰花纹,并且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重建计划花费了近14亿元。
新城的旁边是一片令人不寒而栗的地震废墟,那是曾经的映秀,现在被保留下来纪念在地震中丧生的人们,也是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四川人民钢铁般坚定不移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加上全国人民的支持,当地党员干部的献身精神以及国外的援助,映秀可以继续前进。
在四川灾区,像映秀这样全新建设的乡村、城镇数不胜数。北川,这个曾经受到地震影响最大的县城,现在已变成一个全新的地方,有差不多7万人居住在这里。整个城市设计巧妙,有着当地建筑的独特风格。这里建起了一个工业园区,盖了一座新的中学,已经有超过5千名学生在里面上课。另外,还有一个地区完全用于传统文化建设,这个地区的规划让人惊讶于它的前瞻性眼光,不仅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融为一体,而且也尊重传统和自然环境,达到了难得的平衡。四川灾区39个县的GDP增长速度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而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能够乐观面向未来。
3年来,汶川已经奠定了复兴基础。当年的精神还在,瓦砾还在,重建的愿望、希望更在。
现在,需要的是不错失机会,不放下抬起的手臂,不忘记一个更好的未来是可能的,四川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更是美好未来的保证。
未来在他们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