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画书到美术活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画书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画风各异、精彩多变,既能让幼儿阅读也能让幼儿阅美,获得艺术感染和熏陶。因此,图画书已然成为美术教学新的资源宝库。充分利用幼儿对图画书的阅读兴趣,使之转化为幼儿对美术创作的满腔热情,充分利用图画书中的故事及情感线索、画面独特的审美元素,使之成为幼儿想象和表达的不竭动力,使美术创作从书中来,到书中去,这是从图画书走向美术活动的关键。现就以中班创意版画“自己的颜色”为例,谈谈利用图画书开展美术教学的操作策略。
  一、反复品读→明确目标,创新形式
  首先从欣赏、表达、创作等方面来分析图画书所隐含的美术元素,在复杂的图画情景中综合处理信息,挖掘美术教育的价值元素,确定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有效把握美术教学的切入点。图画书《自己的颜色》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画面色彩鲜明、富有版痕之美。主要讲述了变色龙在不同的地方变成不同颜色的故事,孩子们会变色的变色龙充满好奇。因此,我将美术教学围绕“变色”这一核心,引发幼儿进行借色联想与表达。因此,我把目光更多的关注到书中柠檬、蘑菇、树叶等有具体形的页面上。
  思考1:选择什么美术表现手法,选择什么材料来实现?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和材料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分析该书,呈现的是近似版画的画面效果,且故事内容的核心在“变”,版画恰恰也能让孩子体验制版印画后“变”的惊喜。选择版画作为美术创作的表现技法应该是相对适合的。
  思考2:预设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及重点
  孩子的经验与能力基础是美术创作成功的关键。对于首次尝试版画的中班幼儿,吹塑纸版画简单易操作。为此,将技能目标设定为“学习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尝试表现变色龙变色的情景”,同时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能力和版画的作画特点,将画大单个物体、尝试用线条表现部分细节作为教学的指导重点。
  二、里应外合→巧妙增减,服务目标
  分析中班幼儿色彩运用具有的“会有意识地调换颜色,并已开始注意与客观事物地固有色相对应”这一特点,我以借色联想作为幼儿初次尝试版画“自己的颜色”中艺术再造的重点内容。截取有价值的画面启发幼儿联想迁移是达成目标的关键。基于此,我对书中变色龙在柠檬、石楠花、四季变色的树叶、冬天的泥土等情景画面进行削枝强干,智慧取舍。选取了生活中固有色包容性丰富的黄、紫、绿、红色作为本次教学中可“借”的四种基本色。将红色作为教师示范用色,将单个黄色柠檬、成片的紫色石楠花及具有细部特征的绿色树叶这三个典型情景图片作为欣赏讨论的对象。
  同时,在变色龙变色的过程必须依赖幼儿主动地逐页观察来实现。考虑图画书的画面静止不能最大程度让幼儿感受变色惊喜的不足,将静态的画面制作成动态PPT;在画面呈现的顺序这一细节上也作了相应的处理。在感知变色龙变色情景时,将单个柠檬作为第一张,重物体外形即外轮廓线条的感知;成片的紫藤花作为第二张,通过与前面单个柠檬的比较,向幼儿传递画面安排的多样性;而选择的第三张绿叶则是让幼儿欣赏细节特征的表达,让幼儿感知绿叶上清晰的叶脉及深深浅浅不同的绿色所带来的细节之美。
  如果对原作的尊重和取舍是“减”,是“里应”,那么根据教学目标,对生活中具有黄、绿、紫三种固有色的事物的引入则是必要的“加”,即“外合”。“外合”的目的在于凸现活动亮点,扶持幼儿的大胆表现。因此巧妙的“加”,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欣赏变色龙站在柠檬上变成黄色之后,教师及时添加了一张黄色底的带有“?”的幻灯片启发幼儿借色联想,同时抛出问题“还有什么也能让变色龙变成黄色”,引导幼儿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大胆想象,教师则根据幼儿所表述的想法,点击课件出示向日葵、菠萝、香蕉、玉米等实物图片,积累幼儿的表象经验。在后续的变色龙变成紫色和绿色时,教师也通过类似这样的“加”,大大丰富了幼儿大脑中的视觉形象,激活了创新思维。有助于幼儿操作时迁移变色龙变色的经验,创造符合固有色要求的新图像。
  三、延续情景→习得技能,举一反三
  贴合兴趣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对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中班幼儿来说,是美术创作的内驱力。而人手一只的白色变色龙是将幼儿与图画书中的故事情景相连,与角色产生情感互动,并引领他们投入美术表达表现的重要纽带。在借助PPT课件进行充分的欣赏互动和借色联想之后,教师以“带变色龙去玩有趣的变色游戏”为线索,将故事情景自然地延续到吹塑制纸版画方法的示范和幼儿的创作过程中去。
  鼓励幼儿“举一反三”是中班年龄段创造新图像的最佳教学策略。运用故事情景,激发幼儿的借色想象、自主创造是本次教学的中心任务,让每一只变色龙都拥有“自己的颜色”,延续图画书中的故事情景进行美术创造,实现幼儿作品的“不一样”。作品的“不一样”来源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表象经验,我通过PPT来让幼儿进行借色联想,让“不一样”看得见。借故事内容的分享进行了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变色龙没有固定的颜色,它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以“看看变色龙这次变成了什么颜色”延续故事情景,自然过渡到示范环节。教师以变色龙的身份进行情景性示范,让明确吹塑纸版画的作画步骤和方法,同时对单个画大、表现明显细节等要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幼独立操作奠定了必要的技能基础。为了避免幼儿照搬教师的范例内容,在幼儿开始创作时不失时机地及时以“变色龙说红色的玫瑰花园它今天已经去过了,看谁能带它去一个不一样的新地方”,鼓励幼儿用教师示范的方法表现不一样的新内容。在幼儿创作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是否“带变色龙去了没去过的新地方”来引导幼儿创造出不一样的新图像,表现新情节。幼儿跟随图画书所营造的故事情景,根据所选择的底纸颜色进行借色联想,并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进行自主表达,通过主观努力让变色龙一点一点地变成自己想要的“颜色”,并充分体验变色后的惊喜和成功感。对简单的吹塑纸版画技法的习得也自然渗透,不露痕迹。
  四、来去自如→欣赏交流,再续故事
  “从书中来,到书中去”,教师通过对图画书情节、情感等的深刻理解,才能带领幼儿一起在美术活动过程中自如游走于书里书外。组织幼儿对作品进行有效的欣赏和交流,无疑是从图书中来的美术创作回归到图书中去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
  让幼儿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并体验成功,是美术活动评价环节中教师的重要工作。展示每一个幼儿的作品,明确评价要点是做好这一环节的关键策略。《指南》要求我们“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在展示作品时,纵向按照色系分类排列,巧妙地展示了幼儿借色联想的多样结果;横向则按照颜色间隔排列,在点读作品时变色龙可以不停变换颜色。教师通过以“你带变色龙去了哪里,它变成了什么颜色”看似随机实则有意的作品点读,让幼儿对自己的创作用故事性的语言尝试表达。教师则针对幼儿的不同作品从新图像创造、细节描绘、幼儿自我努力程度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使每个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欣赏同伴及其作品中亮点的过程中再次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并再一次直观感知了图画书传递给读者的 “变色龙的颜色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这一有趣的生命现象。 活动结束后,将幼儿作品投放在语言区,不断改变作品的摆放顺序,开展排图讲述活动。
  在美术区继续投放蓝色、灰色等更多的颜色,让幼儿尝试新的创作,让“自己的颜色”的新故事在本次教学之后持续地精彩下去,也使美术教学真正从图画书中来,又自然地回归到图画书中去,指引孩子们走向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艺术创造之路。
  【作者单位:昆山市绣衣幼教集团仁宝分园 江苏】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
有人把儿童阅读比作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是啊,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而经典古诗文是阅读中的精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古诗文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紧密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联系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很低下,他们把玩耍当成是最重要的事情。抽象的数学问题是很不好理解的,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指导,是很难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因此,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白天几乎都在教
分析研究我园的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从大环境来讲,我园地处农村,北临东汣,东靠太湖,周围有大片的农田,果园,大棚蔬菜基地,自然环境良好。从小环境讲,我园自身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占地7000m2,绿化面积达3500m2,草坪、果园、田园、小树林、农田、沙地、特别是宽阔的种植园地,这一切为孩子与自然的互动,让幼儿的小手探究科学奥秘,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提供了可能。  一、走向大自然,解放
信息技术教育的飞快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当他们面对这些多彩的信息时,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
随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技巧的灵活运用,成为了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按照小学英语新课标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英语社团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在分析了寓教于乐实施的根本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将各类活动引入到教学中,探索活动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寓教于乐的意义  (一)丰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社团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
随着新课程的开设,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明显化,主要内容是:第一,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使学生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第二,可以熟练的掌握体育技能,能够自主的将各项学到的体育技能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如跑步、篮球、足球、跳绳等,自主即体育教学最为直接的目的,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第三,可以学习到一些简单的健康小常识,在生活中注意细节,保护自己远离生病;第四,最重要的就是让小学生从小意识到体育
调查背景:不知几何时,常有家长打电话问孩子学习的问题,我惊讶地发现很多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并不沟通,所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管老师表扬还是批评,学生进步还是退步,家长均不了解,只能与老师联系,而交流过后,家长回去也不跟学生沟通。在老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存在着断裂。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被教师所替代,三者沟通出现了障碍  我对四年级50位同学进行了调查,反馈的结果是父母对孩子学习程度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
品德教育伙伴组织(CEP,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曾对品德教育做出过简洁而合理的定义:品德教育就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在帮助孩子理解、关心和实践核心伦理价值的有意识的努力。2010 年国家远景目标纲要也指出,学校品德教育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深远意义上讲
孩子,來帮妈妈洗洗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