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前预习是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数学面对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首先应该从课前预习抓起。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把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前预习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
关键词:各阶段;预习任务;课堂教学结构
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这一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小学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数学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课前预习,固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如果只是布置“预习第~页至第~页“而没有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其效果可想而知——只是流于形式。
本人认为,小学数学课的课前预习,应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能力及学习内容的不同,作具体的布置,而且课堂教学的结构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有效发挥预习的作用。
一、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同的预习任务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大致分为:认识数、计算、概念与定律、几何形体、应用题、统计的等。根据各部分学习内容的特点,我们可以作如下的设计:
(一)认识数的预习
数的认识包括低年级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中高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等。这些内容的教学前除了布置预习其读、写法外,还应让学生在预习时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这些数,尝试用这些数表述与自己相关的事情。
例如:在教学“1的认识”前,布置的预习可以是:用“我有1×××”来介绍自己的家庭和身体。又如在“亿以上数的认识”一课前布置查找“全世界人口是多少,我国人口有多少?”……
这些预习内容,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直接感知数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积极参与新课的学习。
(二)计算的预习
计算包括口算、笔算、估算、简便计算和用器具计算等。
计算课的课前预习,除了布置预习算力和算法外,还可以布置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方法算出得数?”鼓励学生寻找算法的多样化,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和“这些计算可以帮助你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尝试用所学的计算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提高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三)概念与定律的预习。
概念与定律的学习较为枯燥,而预习得当的话,可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我们布置的预习任务除了理解含义外,还可以是“查找这一概念的产生或来源”或“谁最早发现了这一定律?”等。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几何形体的预习
几何形体的学习是小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难点。有效的预习可以为学生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其主要的预习内容包括:
1、预习几何形体的特征与特性。这部分预习内容可以通过阅读可本解决。
2、在身边的物品中找出这些形体来,并看看它们是否具有课本所说的特征或特点。这一预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对将要学习的几何形体有了更深刻直接的感知,为形体概念的形成作了重要的铺垫。
3、想一想,如果学了这部分知识可以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或应用于哪些方面?这样的思考性预习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但使几何形体知识具体化,更使学生预知学习这一知识的必要性,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五)解决问题题的预习
解决问题的学习关键在于分析题目中条件与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出解题方法。预习内容除了包括尝试独立分析解答或看例题的解答过程每一步是求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外,还应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与这类解决问题相似,试编一道同类型的解决问题来解答。这样的预习内容让学生明白题目中所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生活中常常碰到的问题,是很有必要学并且不难解决的。使学生从怕解决问题变为爱解决问题。
(六)统计的预习
统计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最密切的数学学习内容。其预习当然是布置学生收集身边可以用来统计的数据并尝试整理分析、编制统计图表等。另外也要布置学生想一想统计的结果为大家提供了什么讯息,它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怎样的决定。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就是用数据反映现状、说明问题,为决策提供参考和事实依据。
二、预习后的课堂教学结构
由于课前有效的预习使学生已经对将要新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知。如果教师还是遵循“复习铺垫——学习新知——练习巩固”这一教学程序,就会使学生感到沉闷,也没有把语系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我认为有效预习后的教学模式应为:
(一)交流分享
结合预习,堂上一定要充分让学生说出预习中的發现与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恰当加插引导、点拨和组织练习。
(二)引疑解难
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碰到的疑难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深化拓展
组织学生整理与归纳、内化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作巩固练习和进一步的拓展。
数学课实施课前预习,实际上要对数学课教学模式作新的尝试和探讨,只有预习内容设计合理,并使课堂教学模式与之紧密衔接,才能发挥预习的功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习惯与技能。
广州市海珠区瀛洲小学
关键词:各阶段;预习任务;课堂教学结构
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这一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小学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数学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课前预习,固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如果只是布置“预习第~页至第~页“而没有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其效果可想而知——只是流于形式。
本人认为,小学数学课的课前预习,应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能力及学习内容的不同,作具体的布置,而且课堂教学的结构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有效发挥预习的作用。
一、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同的预习任务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大致分为:认识数、计算、概念与定律、几何形体、应用题、统计的等。根据各部分学习内容的特点,我们可以作如下的设计:
(一)认识数的预习
数的认识包括低年级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中高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等。这些内容的教学前除了布置预习其读、写法外,还应让学生在预习时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这些数,尝试用这些数表述与自己相关的事情。
例如:在教学“1的认识”前,布置的预习可以是:用“我有1×××”来介绍自己的家庭和身体。又如在“亿以上数的认识”一课前布置查找“全世界人口是多少,我国人口有多少?”……
这些预习内容,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直接感知数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积极参与新课的学习。
(二)计算的预习
计算包括口算、笔算、估算、简便计算和用器具计算等。
计算课的课前预习,除了布置预习算力和算法外,还可以布置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方法算出得数?”鼓励学生寻找算法的多样化,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和“这些计算可以帮助你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尝试用所学的计算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提高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三)概念与定律的预习。
概念与定律的学习较为枯燥,而预习得当的话,可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我们布置的预习任务除了理解含义外,还可以是“查找这一概念的产生或来源”或“谁最早发现了这一定律?”等。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几何形体的预习
几何形体的学习是小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难点。有效的预习可以为学生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其主要的预习内容包括:
1、预习几何形体的特征与特性。这部分预习内容可以通过阅读可本解决。
2、在身边的物品中找出这些形体来,并看看它们是否具有课本所说的特征或特点。这一预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对将要学习的几何形体有了更深刻直接的感知,为形体概念的形成作了重要的铺垫。
3、想一想,如果学了这部分知识可以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或应用于哪些方面?这样的思考性预习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但使几何形体知识具体化,更使学生预知学习这一知识的必要性,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五)解决问题题的预习
解决问题的学习关键在于分析题目中条件与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出解题方法。预习内容除了包括尝试独立分析解答或看例题的解答过程每一步是求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外,还应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与这类解决问题相似,试编一道同类型的解决问题来解答。这样的预习内容让学生明白题目中所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生活中常常碰到的问题,是很有必要学并且不难解决的。使学生从怕解决问题变为爱解决问题。
(六)统计的预习
统计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最密切的数学学习内容。其预习当然是布置学生收集身边可以用来统计的数据并尝试整理分析、编制统计图表等。另外也要布置学生想一想统计的结果为大家提供了什么讯息,它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怎样的决定。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就是用数据反映现状、说明问题,为决策提供参考和事实依据。
二、预习后的课堂教学结构
由于课前有效的预习使学生已经对将要新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知。如果教师还是遵循“复习铺垫——学习新知——练习巩固”这一教学程序,就会使学生感到沉闷,也没有把语系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我认为有效预习后的教学模式应为:
(一)交流分享
结合预习,堂上一定要充分让学生说出预习中的發现与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恰当加插引导、点拨和组织练习。
(二)引疑解难
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碰到的疑难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深化拓展
组织学生整理与归纳、内化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作巩固练习和进一步的拓展。
数学课实施课前预习,实际上要对数学课教学模式作新的尝试和探讨,只有预习内容设计合理,并使课堂教学模式与之紧密衔接,才能发挥预习的功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习惯与技能。
广州市海珠区瀛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