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终身茹素的修练缘分,多数我们是计不清这一生何餐何饭终究与鱼相见几次?对于嗜食此味的人来说,说不定只怕终其一生与之相见饭桌比好友知己还更多呢。
那日见一道鱼料理菜谱用杏仁茶煮桂鱼,这对我来说可太新鲜有趣了,顺道查了一下这桂鱼与鳜鱼除了同是鱼还有何牵连,查起鳜鱼竟是诗意连篇,更体会料理杏仁鳜鱼的浓情蜜意了。
杏仁鳜鱼果然肉细汤浓,意寓绵长,特意邀来的一位每餐无海鲜不欢的饭友,他说自己留学前是不碰海鲜,并最讨厌吃鱼的,因为鱼又腥又咸,鱼刺乱窜,怎么都是难食味恶。直到他在外国受邀吃了香港同学妈妈烧的年菜,那一桌的鱼虾蟹,方知海的美味,自己才知道耽误了海味多时。听他说起恋食河豚的美味比起苏东坡自是毫不逊色,就是难见苏东坡食河豚的才情与气魄。
旧时《江阴县志》如此记载:“河豚鱼,立春处于江中,盛于二月,无颊无印鳞,口目能开及作声,凡腹子、目、精、脊血有毒。”河豚之奇在其滋味鲜美,纵有剧毒,却止不住人“拼死吃河豚”之心。世人都熟苏东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却鲜注意后面便接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东坡先生心中,为食河豚,是“值得一死”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暗许芳心,“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倾诉世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关于鱼的,美好得似乎都不大真实的诗词歌赋,古今中外一直就像料理一样精彩多变、滋味丰饶。
文人斟酌万千的诗句,蕴含着他们对这水中尤物说不尽、诉不完的钟情,索性便把人间的情爱与那嚼不尽的人生苦涩,也通通与它相衬。彼时,它不仅仅是需要入口食尽的盘中美味,更是心有向往的文人心中,那人生的浪漫五味。
也就是这样,那日一个杏仁鱼汤的菜谱发展成了饭友鱼料理的聚会,最终,想来该有四季岁时里关于吃鱼、捕鱼的种种。于是就开始《鱼情鱼理》这本书的策划与邀稿,一路下来,真是滋味与故事双双收获。也许,“于情于理”这词,本就是由这些关于鱼的动人情意演化而来,只是哪一本重要文献遗失在了不可重来的时间沟壑之中,于是乎,这个更美好些的来由,便渐渐被忘却了。
生活或是风华忙碌或是落魄不堪,总有时要来吃一尾鱼,有人吃鱼有人补鱼有人料理有人写鱼,由内到外,由精神到肉体,由海上穿梭的鱼或鱼家门前海风醺着的腊鱼味到海里正破浪前进的飞鱼王子或主厨正做着的鱼料理,人与鱼之间的前尘往事已千古,诗人彼时的所感所想、人生境遇,焉知与他那一年在江南品过的鱼,就不是一个味道呢?怀想往事,再没有比做出一道鱼,放入口中的滋味更能传达了。
古来的二十四节气,雨水惊蛰,清明谷雨,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明明说的是天时地利,却好似是一幅幅由水墨描绘的旧时情景,岁月让人想到油纸伞,农人的斗笠,杏花春雨这般隽永的事物。再一转眼,无论霜露,只看那字眼,就好似能感受到切身的寒意。古人表词达意的功力,实在不容小觑。
鱼情鱼理,每个节气那些关于鱼的二三事,本只是“什么季节吃什么鱼”的朴素问题,偏偏与那诗句背后的动人故事,与那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彼此感染一番后,就变成了一个节气一副诗情画意的食鱼图了。吃鱼这件事情,竟好似尝到了千百年前的一段人生,或是一段曾从书中读过的往事。
“四季渔歌”的章节,从“忽如一日春风来”到“冬尽今宵促”,讲了一年四季里林逋的梅妻鹤子,纳兰性德的人生初见,柳宗元的独钓寒江,白居易的把酒言欢,从春秋战国到东晋南朝,再到唐宋明清,仿佛有一条活了千岁的鱼,徐徐游来,载负着文人们情态各异的人生故事。
风光四时异的西湖,秋意浓重的姑苏城,诗意袭人的宏村,这里亦藏着江南的窈窕风景;鱼书雁信,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这里也少不了古人赋予鱼的美好想象,温婉柔情或是决绝凛冽,千百只鱼便有着千百种性格姿态,宛若人生百样。
关于吃的部分必是不能少的,若只是南国绝色长江三鲜定不能说是吃过了鱼,需得有春天的南姜蕉叶盐烤海鲳,夏日的花雕酒酿蒸鲥鱼,秋季的豆豉香焗秋刀鱼,还有那冬尽除夕的鲜菌鲫鱼奶白汤。诸如此类,十二节气,烹制十二道品种、做法、口味、风格、气质均不相同的时令鱼肴,也算是不虚此“行”了吧。
昨晚,你吃鱼了吗?
那日见一道鱼料理菜谱用杏仁茶煮桂鱼,这对我来说可太新鲜有趣了,顺道查了一下这桂鱼与鳜鱼除了同是鱼还有何牵连,查起鳜鱼竟是诗意连篇,更体会料理杏仁鳜鱼的浓情蜜意了。
杏仁鳜鱼果然肉细汤浓,意寓绵长,特意邀来的一位每餐无海鲜不欢的饭友,他说自己留学前是不碰海鲜,并最讨厌吃鱼的,因为鱼又腥又咸,鱼刺乱窜,怎么都是难食味恶。直到他在外国受邀吃了香港同学妈妈烧的年菜,那一桌的鱼虾蟹,方知海的美味,自己才知道耽误了海味多时。听他说起恋食河豚的美味比起苏东坡自是毫不逊色,就是难见苏东坡食河豚的才情与气魄。
旧时《江阴县志》如此记载:“河豚鱼,立春处于江中,盛于二月,无颊无印鳞,口目能开及作声,凡腹子、目、精、脊血有毒。”河豚之奇在其滋味鲜美,纵有剧毒,却止不住人“拼死吃河豚”之心。世人都熟苏东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却鲜注意后面便接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东坡先生心中,为食河豚,是“值得一死”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暗许芳心,“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倾诉世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关于鱼的,美好得似乎都不大真实的诗词歌赋,古今中外一直就像料理一样精彩多变、滋味丰饶。
文人斟酌万千的诗句,蕴含着他们对这水中尤物说不尽、诉不完的钟情,索性便把人间的情爱与那嚼不尽的人生苦涩,也通通与它相衬。彼时,它不仅仅是需要入口食尽的盘中美味,更是心有向往的文人心中,那人生的浪漫五味。
也就是这样,那日一个杏仁鱼汤的菜谱发展成了饭友鱼料理的聚会,最终,想来该有四季岁时里关于吃鱼、捕鱼的种种。于是就开始《鱼情鱼理》这本书的策划与邀稿,一路下来,真是滋味与故事双双收获。也许,“于情于理”这词,本就是由这些关于鱼的动人情意演化而来,只是哪一本重要文献遗失在了不可重来的时间沟壑之中,于是乎,这个更美好些的来由,便渐渐被忘却了。
生活或是风华忙碌或是落魄不堪,总有时要来吃一尾鱼,有人吃鱼有人补鱼有人料理有人写鱼,由内到外,由精神到肉体,由海上穿梭的鱼或鱼家门前海风醺着的腊鱼味到海里正破浪前进的飞鱼王子或主厨正做着的鱼料理,人与鱼之间的前尘往事已千古,诗人彼时的所感所想、人生境遇,焉知与他那一年在江南品过的鱼,就不是一个味道呢?怀想往事,再没有比做出一道鱼,放入口中的滋味更能传达了。
古来的二十四节气,雨水惊蛰,清明谷雨,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明明说的是天时地利,却好似是一幅幅由水墨描绘的旧时情景,岁月让人想到油纸伞,农人的斗笠,杏花春雨这般隽永的事物。再一转眼,无论霜露,只看那字眼,就好似能感受到切身的寒意。古人表词达意的功力,实在不容小觑。
鱼情鱼理,每个节气那些关于鱼的二三事,本只是“什么季节吃什么鱼”的朴素问题,偏偏与那诗句背后的动人故事,与那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彼此感染一番后,就变成了一个节气一副诗情画意的食鱼图了。吃鱼这件事情,竟好似尝到了千百年前的一段人生,或是一段曾从书中读过的往事。
“四季渔歌”的章节,从“忽如一日春风来”到“冬尽今宵促”,讲了一年四季里林逋的梅妻鹤子,纳兰性德的人生初见,柳宗元的独钓寒江,白居易的把酒言欢,从春秋战国到东晋南朝,再到唐宋明清,仿佛有一条活了千岁的鱼,徐徐游来,载负着文人们情态各异的人生故事。
风光四时异的西湖,秋意浓重的姑苏城,诗意袭人的宏村,这里亦藏着江南的窈窕风景;鱼书雁信,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这里也少不了古人赋予鱼的美好想象,温婉柔情或是决绝凛冽,千百只鱼便有着千百种性格姿态,宛若人生百样。
关于吃的部分必是不能少的,若只是南国绝色长江三鲜定不能说是吃过了鱼,需得有春天的南姜蕉叶盐烤海鲳,夏日的花雕酒酿蒸鲥鱼,秋季的豆豉香焗秋刀鱼,还有那冬尽除夕的鲜菌鲫鱼奶白汤。诸如此类,十二节气,烹制十二道品种、做法、口味、风格、气质均不相同的时令鱼肴,也算是不虚此“行”了吧。
昨晚,你吃鱼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