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对接开新局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DY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企业9地方经济对接,改变了中央-9地方传统单一的上收下划的,15政关系,开创了中央与地方经济合作多赢的新模式、新局面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中央企业与地方经济对接,改变了中央与地方传统单一的上收下划的行政关系,开创了中央与地方经济合作多赢的新模式、新局面。中央企业具有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需要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需要做强做大;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地方具有发展用地、特色资源、消费市场和熟练劳动力优势,需要发展区域经济,需要加快产业升级。正是存在着这种差别优势和需求,中央企业与地方经济对接,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格局,其突出特点是以产权为纽带的并购重组增多、以增资扩股为主要形式的股份制公司增多、以产业升级换代为标志的新型企业增多、以技术为先导的高新产业增多、以开发区为平台的产业创新和集聚增多。
  
  从整体上看,对发挥国有资本整体效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和调整的进程中,央企和地方对接促进了国有资本更多地集中到国家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的重要骨干企业,引导国有资本加强这些行业的高端领域和关键环节,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重组,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了规模效应。2010年1月,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与上海航空集团公司完成了联合重组,重组后的新东航不但彻底改变了常年存在于上海航空港的中央与地方国有航空公司恶性竞争的局面,而且将以此为契机倾力打造上海国际航空港,并建设以上海为基地的枢纽网络型航空公司。东航与上航成功“联姻”的例子展示了央企与地方对接在国有经济优化布局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对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者优势、从整体上提升国有航空运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区域经济增长上看,对转变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各地政府之所以欢迎中央企業去,主要原因不仅仅是投资和技术,更多地是带去了新的理念、新的业态和新的管理方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了一批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像电力、电信、石油、石化、民航、铁路等行业以及基础设施的设点和布局,对提升地方形象和综合实力都有巨大的作用,人民群众也得到了方便和实惠。在神华重组宁夏煤业集团前,宁夏全区的原煤年产量不超过2000万吨,利润只有1000多万元。而重组后的神华宁煤,原煤产量突破5000万吨,总产量跃居全国第5位;实现利润24.47亿元,占宁夏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45.3%。宁夏煤业借力央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加快了产业升级换代,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此外,神华宁煤的重组模式也为宁夏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出路,目前已有10多家中央骨干企业入驻宁夏,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从股权结构上看,对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央企业与地方的对接,客观上对实现股权多元化,推动公司制、股份制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12月底,央企与地方间的交易金额超过7万亿元,合作的规模大、涉及的企业面广,并从单一企业的并购扩展到多企业的合作收购,且逐步涉及资本市场,与部分地方上市公司进行合作。央企与地方对接,多股东结构的形成,对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公司管理水平和提高公司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发展方式上看,对推动地方产业转移和高新技术使用起到了引导作用
  
  央企与地方的对接不仅能给地方企业带去资金支持,而且是引领高新技术推动了地方产业转移和企业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位于安徽省的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央企大规模投资,安徽省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项目开工72个,总投资额1676多亿元,涉及电力、电信、新材料、新能源、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对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中部崛起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国铝业集团公司先后兼并重组了甘肃4家铝生产企业,并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其中西北铝加工分公司、甘肃华鹭铝业有限公司以及连城分公司总投资49.7亿元,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生产工艺,高起点提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低碳运行能力。
  
  从体制上看对完善地方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起到引领作用
  
  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是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制改革也是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参差不齐,不少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定位与《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的规定尚有出入,运作尚不规范,不同程度的存在缺位、越位和错位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中央企业与地方的对接,为地方国资监管机构带去了新鲜的理念和可行方法,促进了地方国有资产监管的规范和完善,使地方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其他文献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国有企业必须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对中央企业提出了“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并且提出了“四强四优”的要求。“四强”就是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就是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四强四优”应该是所有国有企业追求的目标。要着眼于提高增长的质
期刊
过去25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到了全球第二,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0%,人的生活、城市建设、国家建设、科技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信大家会想: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什么地方?这种中国奇迹是否可以持续?怎么样更好地投资中国的未来?  未来十年中国最大的主题是追求和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这将构成中国奇迹一个新的支点。伴随中国经济向更有质量增长的转型,会有两大机遇即走出去、引进来。中国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有
期刊
《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评介  这场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所固有的危机,是美国主导的金融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美国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的必然恶果    2007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发展戍为席卷全球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这场危机无法解释,西方主流经济学所主张的相关政策在这场危机中惨遭失败。在此背景下,不少学者对西方
期刊
“十二五”期间,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结构调整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题。历经五年砥砺,中国电子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如何谋划下一个五年的发展?“十二五”的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在心态、底气、内容、特点等方面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中国电子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向《国企》一一解读。  《国企》:相比较之前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电子提出了什么新的
期刊
这五年,确卖是中国电子可圈可点的五年,跨越式发展的五年。是什么让中国电子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走出困境,开创新局?是什么让中国电子告别平凡、走向卓越?除了归功于中国电子有支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队伍和20多年发展积淀下的底蕴外,还要归功于以熊群力为班长的中国电子第七届领导班子,带领大家走出的这条勇于创新、敢于改革的非常道。正是憑着这些特点鲜明的做法与举措,成就了中国电子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而这些,也正
期刊
未来几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将站在一个重要历史转折起点上,跨越式发展机遇与巨大挑战并存,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攸关成败。在这个战略机遇期,中国电子如何抓住机遇,突破瓶颈?  《国企》:“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子创造了很多的技术第一和领先。面对激烈的竞争,您是否担心领先的优势被后来者追上?  刘烈宏:我们一直有这样的危机感,“超越”是一个永远的命题,就像跑马拉松一样,要看领先的团队、追赶的团队在哪里
期刊
2011年央企重组将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前的央企重组主要是数量、规模上的变化,而今后的重组将更看重产业链整合的效果    年底岁初,国资委为央企重组布下了两步棋。  一步棋是国资委在2010年12月23日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中“鼓励中央企业进行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另一步棋则是“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新公司”)正式挂牌,为央企改革重组搭建平台,并为央企整体上市铺路。  棋子落下,
期刊
在现有的国际环境下,谁有能力来化解矛盾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并承担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扩大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维护国内市场稳定的大任?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期报告显示,2010年12月全球食品和谷物价格持续上涨,价格指数触及史上最高月度水准。这一报告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于粮食安全的担忧。此前不久的2008年,很多新兴经济体国家食品短缺,价格猛涨,民众难以承受,不少国家甚至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期刊
兼并重组后的国药不仅初步实现了全产业链理想,而且依靠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在重大疫情控制和预防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对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承担“防患”责任    “全球第一支手足口病灭活疫苗将有望在中国率先上市。”  2010年岁末,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由设在囤药集团下属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药、中生)的新型疫苗国家工程中心研究开发的EV
期刊
[编者按]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作出了“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活力,壮大实力”的指示。国务院国资委也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为了加深对这些要求的认识和理解,《国企》特邀请多位央企负责人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推出“做强做优老总谈”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邓崎琳:优化主业加快推进国际化    “十一五”期间,武钢认真贯彻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