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的患者的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降低骨折的伤残率和病死率的作用。方法:150例骨折患者实行有效、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以及预防并发症,总结对骨折患者急救及护理的效果。结果:150例患者通过快速评估伤情、现场急救处理、搬运等护理措施,为救治赢得时间,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及时给予院前施救是保证手术成功及康复的关键。
前言
创伤性骨折主要是受到暴力或者意外事故造成骨骼的断裂,容易引起休克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死亡。创伤性骨折合并休克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症,病情颇为复杂,而且交化快,如果急救或护理方式不正确很容易引发患者的死亡[1]。通过到达现场前对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电话指导,及到达现场、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迅速有效地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患者骨折段端损伤大血管及神经对人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及失血过多休克等,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并使患者得到早日康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0例,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在13岁~60岁 之间;胫腓骨骨折35例、股骨骨折18例、尺桡骨骨折35例、肱骨干骨折25例、尺骨鹰嘴骨折5例;合并颅脑损伤10例,胸腹创伤12例,脊柱、骨盆损伤10例。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院前指导 在接到120报警电话后,详细询问病情,正确指导患者或在场人员就地取材,先行合理的施救,如止血、体位摆放,用树枝、木棒固定,减少患肢的搬动,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
1.2.2 快速评估伤情 到达急救现场勿立刻搬动病人,首先对伤情做出快速评估,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确定有无脊柱、脊髓损伤和致命性多发损伤的可能。要有全局、整体的观念,详细询问受伤情况,仔细查体,不遗漏任何可疑体征。现场急救原则为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使患者脱离事故现场。建立和实施基本的生命支持包括基本的循环支持与呼吸支持。
1.2.3 现场处理 如果伤肢有活动性出血伤口给予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未能止血可采用气压止血带止血,使用时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进行止血,然后伤肢行夹板临时固定。开放性骨折不得将外露骨端送回伤口内,避免污染深层组织。固定时应 当包括上下关节,骨突起处和神经、血管表浅部位应加垫保护,上肢固定应保持屈肘90°功能位,三角巾或绷带悬吊;下肢呈伸直位固定即可。上下肢固定需露出指(趾)端,便于观察血液循环。
1.2.4 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有效循环,进行损伤控制限制性液体复苏。患者在受到严重创伤后,常有失血性休克。 在对患者采取紧急止血措施的同时,还要迅速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纠正过低的血容量,维持基本的灌注压。
1.2.5 正确的搬运方法
对重伤员应就地检查伤势和初步处理后再搬运。搬运方法根据伤员的伤势情况、伤员的体质和搬运的远近及道路情况而定,颈椎损伤后,即便脊髓未损伤,但因搬运不当亦可造成患者瘫痪,因此在搬运过程中,特别注意体位。
1.2.6 搬运途中的护理
向意识清醒的病人简要介绍一下病情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情绪,取得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搬运。要安慰鼓励患者,诉以成功病例消除其消极态度,降低因心理冲击造成的自伤发生率。加强对120急救中心护士的急救理论学习以及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其应变能力;培养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耐心、诚恳解答患者的疑问。缓解其焦虑、恐惧感。
1.2.7 转送途中的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部表情, 肢端有无紫绀等情况,给以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吸氧。 注意观察呼吸,发现有呕吐情况时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给予气管 插管。转送过程中要注意保暖。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8 科学地运用急救程序,争取最短时间内伤者得到救治 救治过程中通讯工具要保持通畅,以便于与伤者或院内急救小组取得及时联系。伤者到达医院后通过绿色生命通道,及时的给予救治。
2 结果
通过现场初步伤情的评估与救护,及时解除了威胁生命的因素,患者在转运途中生命体征平稳,安全转运到目的医院。
3 讨论
伤员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措施是否得力,针对性是否强,骨折伴多发伤的特点为损伤部位多;开放伤和闭合伤同时存在;明显外伤、隐蔽伤同时存在;不同系统伤的症状和体征互相影响。虽然多发骨折患者病情复杂,但只要120急救中心相关医护人员掌握了院前急救与护理观察的要点,能够迅速且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就能增大抢救的成功率,使患者尽早康复。综上所述,院前骨折患者采取有效、及时、合理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稳定病情、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是患者后续治疗和康复的关键。所以,院前急救和护理对骨折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欣丽. 96 例外伤性骨折合并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J ]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 (89):225-226.
作者简介:张亮(1985-)男;汉族;湖北十堰;护师本科;单位:荆州市荆州区荆州中心医院急救120
前言
创伤性骨折主要是受到暴力或者意外事故造成骨骼的断裂,容易引起休克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死亡。创伤性骨折合并休克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症,病情颇为复杂,而且交化快,如果急救或护理方式不正确很容易引发患者的死亡[1]。通过到达现场前对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电话指导,及到达现场、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迅速有效地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患者骨折段端损伤大血管及神经对人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及失血过多休克等,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并使患者得到早日康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0例,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在13岁~60岁 之间;胫腓骨骨折35例、股骨骨折18例、尺桡骨骨折35例、肱骨干骨折25例、尺骨鹰嘴骨折5例;合并颅脑损伤10例,胸腹创伤12例,脊柱、骨盆损伤10例。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院前指导 在接到120报警电话后,详细询问病情,正确指导患者或在场人员就地取材,先行合理的施救,如止血、体位摆放,用树枝、木棒固定,减少患肢的搬动,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
1.2.2 快速评估伤情 到达急救现场勿立刻搬动病人,首先对伤情做出快速评估,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确定有无脊柱、脊髓损伤和致命性多发损伤的可能。要有全局、整体的观念,详细询问受伤情况,仔细查体,不遗漏任何可疑体征。现场急救原则为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使患者脱离事故现场。建立和实施基本的生命支持包括基本的循环支持与呼吸支持。
1.2.3 现场处理 如果伤肢有活动性出血伤口给予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未能止血可采用气压止血带止血,使用时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进行止血,然后伤肢行夹板临时固定。开放性骨折不得将外露骨端送回伤口内,避免污染深层组织。固定时应 当包括上下关节,骨突起处和神经、血管表浅部位应加垫保护,上肢固定应保持屈肘90°功能位,三角巾或绷带悬吊;下肢呈伸直位固定即可。上下肢固定需露出指(趾)端,便于观察血液循环。
1.2.4 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有效循环,进行损伤控制限制性液体复苏。患者在受到严重创伤后,常有失血性休克。 在对患者采取紧急止血措施的同时,还要迅速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纠正过低的血容量,维持基本的灌注压。
1.2.5 正确的搬运方法
对重伤员应就地检查伤势和初步处理后再搬运。搬运方法根据伤员的伤势情况、伤员的体质和搬运的远近及道路情况而定,颈椎损伤后,即便脊髓未损伤,但因搬运不当亦可造成患者瘫痪,因此在搬运过程中,特别注意体位。
1.2.6 搬运途中的护理
向意识清醒的病人简要介绍一下病情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情绪,取得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搬运。要安慰鼓励患者,诉以成功病例消除其消极态度,降低因心理冲击造成的自伤发生率。加强对120急救中心护士的急救理论学习以及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其应变能力;培养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耐心、诚恳解答患者的疑问。缓解其焦虑、恐惧感。
1.2.7 转送途中的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部表情, 肢端有无紫绀等情况,给以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吸氧。 注意观察呼吸,发现有呕吐情况时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给予气管 插管。转送过程中要注意保暖。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8 科学地运用急救程序,争取最短时间内伤者得到救治 救治过程中通讯工具要保持通畅,以便于与伤者或院内急救小组取得及时联系。伤者到达医院后通过绿色生命通道,及时的给予救治。
2 结果
通过现场初步伤情的评估与救护,及时解除了威胁生命的因素,患者在转运途中生命体征平稳,安全转运到目的医院。
3 讨论
伤员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措施是否得力,针对性是否强,骨折伴多发伤的特点为损伤部位多;开放伤和闭合伤同时存在;明显外伤、隐蔽伤同时存在;不同系统伤的症状和体征互相影响。虽然多发骨折患者病情复杂,但只要120急救中心相关医护人员掌握了院前急救与护理观察的要点,能够迅速且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就能增大抢救的成功率,使患者尽早康复。综上所述,院前骨折患者采取有效、及时、合理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稳定病情、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是患者后续治疗和康复的关键。所以,院前急救和护理对骨折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欣丽. 96 例外伤性骨折合并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J ]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 (89):225-226.
作者简介:张亮(1985-)男;汉族;湖北十堰;护师本科;单位:荆州市荆州区荆州中心医院急救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