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同时,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对语文教学具有推动作用,又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并且对世界文化多样性也有巨大贡献。本文主要先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随后讨论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遭遇的困境,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119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对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补充和扩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介绍,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化,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库。将语文教学中较为难理解的内容,通过相关的传统文化介绍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消化吸收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贯通古今的历史视野,构造学生的历史史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说,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辅助神器。
2、对民族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拥有民族性,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使得那些绚烂的传统文化不至于渐渐遗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为世人遗忘,而是将其继承下来,提升了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和谐发展。
3、对世界文化多样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其必将成为世界文化及其珍贵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就像是一独一无二的拼图,少了这一块,世界文化就多了一块缺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不断地推成出新,革故鼎新,有利于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更多贡献,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增添色彩,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遭遇的困境
1、传统文化缺位
当前,很多老师为了增添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常常将一些新兴的网络词语融入课堂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都会习惯于应用这些看似好玩有趣的简单、低龄化的网络词语,而抛弃了真正重要的精华——传统文化。最终造成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缺位的现象。
2、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性,距离我们的现代生活环境十分遥远,所以学生们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没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渐渐的学生们就会为传统文化扣上古老的晦涩难懂的帽子,产生对传统文化深深的误解,到那时,传统文化不仅无法助力语文教学,反而阻碍了语文教学开展。
3、泥石俱下
随着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热潮来袭,传统文化的两面性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泥石俱下的传统文化良莠不齐,如果不加以辨认,只是一味地将其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们,很容易误导学生们,吸收到那些传统文化的糟糠,这与老师的教学目的大相违背,甚至背道而驰,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传统文化普及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们应当做好传统文化的普及。特别是应该从小启蒙开始注重一点点给学生们传输一些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给学生们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使学生们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不至于对传统文化产生陌生感,为语文教学补上传统文化这块拼图,使语文教学更加流畅、顺利地开展。传统文化普及的这一优势在学习文言文中得到了重大的体现。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具有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老师可以着重挑一些重要典故讲述给学生们听,如此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和传达的美德精神。
2、情景化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由于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性,导致其与学生认知产生脱轨,但是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可以是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老师们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情景的模拟,将传统文化以生活化的形式灌输给学生们,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还原著名场景,加深学生印象,穿插介绍传统文化背景。
3、批判继承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瑰宝理应得到继承,但是那些封建迷信的传统文化却可能使人误入歧途,必须将其摒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是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面对那些泥石俱下的传统文化时应该要达到的要求。帮助学生们去辨别传统文化的好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被各类信息扰乱心智,始终保持自己清晰的思路,拥有自己思考的能力。比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男女主悲剧的源泉就是万恶的封建思想导致,因此在介绍传统文化背景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摒弃该封建思想,倡导男女平等。
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次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标志着语文学科越发重要的地位,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虽然时代发展迅速,但是我们依旧不能忘记过去的传统文化结晶,那些是我们发展的根基,有了它们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闫斌,闫海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渗透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35-37.
[2]周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72-75.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119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对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补充和扩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介绍,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化,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库。将语文教学中较为难理解的内容,通过相关的传统文化介绍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消化吸收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贯通古今的历史视野,构造学生的历史史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说,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辅助神器。
2、对民族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拥有民族性,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使得那些绚烂的传统文化不至于渐渐遗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为世人遗忘,而是将其继承下来,提升了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和谐发展。
3、对世界文化多样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其必将成为世界文化及其珍贵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就像是一独一无二的拼图,少了这一块,世界文化就多了一块缺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不断地推成出新,革故鼎新,有利于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更多贡献,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增添色彩,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遭遇的困境
1、传统文化缺位
当前,很多老师为了增添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常常将一些新兴的网络词语融入课堂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都会习惯于应用这些看似好玩有趣的简单、低龄化的网络词语,而抛弃了真正重要的精华——传统文化。最终造成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缺位的现象。
2、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性,距离我们的现代生活环境十分遥远,所以学生们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没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渐渐的学生们就会为传统文化扣上古老的晦涩难懂的帽子,产生对传统文化深深的误解,到那时,传统文化不仅无法助力语文教学,反而阻碍了语文教学开展。
3、泥石俱下
随着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热潮来袭,传统文化的两面性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泥石俱下的传统文化良莠不齐,如果不加以辨认,只是一味地将其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们,很容易误导学生们,吸收到那些传统文化的糟糠,这与老师的教学目的大相违背,甚至背道而驰,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传统文化普及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们应当做好传统文化的普及。特别是应该从小启蒙开始注重一点点给学生们传输一些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给学生们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使学生们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不至于对传统文化产生陌生感,为语文教学补上传统文化这块拼图,使语文教学更加流畅、顺利地开展。传统文化普及的这一优势在学习文言文中得到了重大的体现。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具有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老师可以着重挑一些重要典故讲述给学生们听,如此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和传达的美德精神。
2、情景化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由于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性,导致其与学生认知产生脱轨,但是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可以是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老师们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情景的模拟,将传统文化以生活化的形式灌输给学生们,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还原著名场景,加深学生印象,穿插介绍传统文化背景。
3、批判继承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瑰宝理应得到继承,但是那些封建迷信的传统文化却可能使人误入歧途,必须将其摒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是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面对那些泥石俱下的传统文化时应该要达到的要求。帮助学生们去辨别传统文化的好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被各类信息扰乱心智,始终保持自己清晰的思路,拥有自己思考的能力。比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男女主悲剧的源泉就是万恶的封建思想导致,因此在介绍传统文化背景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摒弃该封建思想,倡导男女平等。
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次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标志着语文学科越发重要的地位,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虽然时代发展迅速,但是我们依旧不能忘记过去的传统文化结晶,那些是我们发展的根基,有了它们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闫斌,闫海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渗透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35-37.
[2]周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