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能够对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培养,可以丰富个体的内在情感。在幼儿阶段开展音乐教学,不仅能对幼儿进行艺术启蒙,还能在他们的心中播撒音乐种子,在促进其音乐素养发展的同时,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以下对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16
引言
早期音乐教育的基础是歌唱,歌唱是培养幼儿能力的重要方式。部分幼儿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喊歌”,或者根本没有旋律,听起来没有丝毫的美感。如何让幼儿在融入自己感情的基础上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学前儿童的音乐发展能力受环境、教育及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是遗传,而为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提供一定可能性的是教师创造的音乐环境。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音乐表现的机会,教师必须用饱满的热情走近幼儿,观看幼儿的表演,并适时给予支持和激励。教师还要经常带领幼儿聆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比如风声、雨声、流水声、钟声、喇叭声等周围环境中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提升幼儿对听的敏感性,进而将情感教学渗透到音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比如学习歌曲《好娃娃》时,笔者请一位幼儿扮演“妈妈”,笔者自己来当“好娃娃”,给妈妈捶背、端茶,然后让幼儿在歌曲中进行分角色表演,让每位幼儿都体验到“爱妈妈”的情感。
二、开展儿歌童谣朗诵,培养幼儿节奏感
儿歌、童谣有明显的韵律,节奏鲜明,便于吟唱。因此,在幼儿学会一首儿歌后,教师可指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朗诵,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比如,教师可采用轮诵儿歌的形式,将幼儿分成两组或更多组,每组朗诵的速度和节奏都一样,只是第二组比第一组晚开始一句,如果是三组轮诵,第三组比第二组晚开始一句,结束时,第一组将儿歌最后一句重复三次,第二组重复两次,正好三组一起结束。在这种朗诵活动中,幼儿的节奏感能得到有效培养。
三、依托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从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来看,其最终目的并非是让幼儿掌握多少音乐知识与技能,而是重在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喜欢音乐。所以游戏是各类音乐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换言之,就是要尽可能地将各类音乐活动以游戏化的形式展开,这才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首先,在导入方面,要先创设契合的情境,如扮演角色、通过服装道具再现情境等,让幼儿动起来,参与进来。其次,在内容方面,要选择趣味性强的音乐活动,避免单纯的知识讲述。不仅要有敲敲打打、蹦蹦跳跳,还可以是韵律感知、配乐表演、儿童戏剧等。比如在打击乐器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将幼儿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配以不同的乐器,如响板、沙锤等,让幼儿感知不同乐器的声音。然后再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以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响来模仿不同的小动物,并编排一个小故事。表现好的小组会得到奖励,表现不好的小组则会受到小小的“惩罚”。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真正让幼儿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表达、合作、想象、创造等多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四、增强活动体验,培养幼儿音乐创作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具体表演,如配合声势动作、跺脚、口念节奏等,能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发展幼儿语言和智力。比如,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节奏特点,即兴创作不同的词和曲。久而久之,幼儿便对创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幼儿的思维活跃了,会听音乐、会表演音乐、会创作音乐,音乐素养自然就提高了。(1)引导幼儿对教师拍出的节奏型进行模仿,并迅速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比如,教师拍出的节奏型是××××|××××|××××|×××‖,幼儿要进行模仿,并迅速拍出同样的节奏型。(2)引导幼儿对带拍节奏人拍出的节奏型进行模仿。带拍节奏人每次拍出的节奏型都不能一样,直到想不出新的节奏型后,再换一个人,但要和别人拍的节奏型不一样,以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培养幼儿音乐创作能力。
五、合理设置生活情境,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
幼儿的特殊性决定着固定化、僵化的教学模式,难以保障这一群体的学习效果。为改善音乐教育质量,幼儿园教师可参照构建生活化音乐教学机制的要求,灵活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音乐节奏、韵律时,教师可将音乐教育中的生活情境设置为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动画片,动画片中的小主人公正与一旁擦玻璃的妈妈共同做家务,妈妈擦玻璃,小主人公正在扫地。在这一生活化情境中,教师可引導幼儿学唱节奏简单的自编劳动歌:“小小人,扫地忙;一手扫,一手装;扫完叫妈妈,妈妈给表扬。”在这一生活化教育模式下,生活情境的设置,可帮助幼儿快速进入这一情境,并回想起日常生活中与妈妈一同劳动的场景。在生活情境的激励下,幼儿学习演唱的积极性明显升高。在兴趣、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下,幼儿对音乐节奏、韵律等知识的学习成果可得到良好保障。
结束语:
通过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从本质上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更可以为幼儿终身喜欢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活动应该也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当下,很多幼儿园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了多项特色音乐活动,这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继续努力,真正让音乐活动成为幼儿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梁红艳.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0(32):108-109.
[2]苏艳琴.浅析幼儿园音乐课程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124.
[3]李小敏.幼儿园音乐课程的实践创新[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Z1):144.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16
引言
早期音乐教育的基础是歌唱,歌唱是培养幼儿能力的重要方式。部分幼儿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喊歌”,或者根本没有旋律,听起来没有丝毫的美感。如何让幼儿在融入自己感情的基础上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学前儿童的音乐发展能力受环境、教育及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是遗传,而为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提供一定可能性的是教师创造的音乐环境。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音乐表现的机会,教师必须用饱满的热情走近幼儿,观看幼儿的表演,并适时给予支持和激励。教师还要经常带领幼儿聆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比如风声、雨声、流水声、钟声、喇叭声等周围环境中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提升幼儿对听的敏感性,进而将情感教学渗透到音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比如学习歌曲《好娃娃》时,笔者请一位幼儿扮演“妈妈”,笔者自己来当“好娃娃”,给妈妈捶背、端茶,然后让幼儿在歌曲中进行分角色表演,让每位幼儿都体验到“爱妈妈”的情感。
二、开展儿歌童谣朗诵,培养幼儿节奏感
儿歌、童谣有明显的韵律,节奏鲜明,便于吟唱。因此,在幼儿学会一首儿歌后,教师可指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朗诵,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比如,教师可采用轮诵儿歌的形式,将幼儿分成两组或更多组,每组朗诵的速度和节奏都一样,只是第二组比第一组晚开始一句,如果是三组轮诵,第三组比第二组晚开始一句,结束时,第一组将儿歌最后一句重复三次,第二组重复两次,正好三组一起结束。在这种朗诵活动中,幼儿的节奏感能得到有效培养。
三、依托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从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来看,其最终目的并非是让幼儿掌握多少音乐知识与技能,而是重在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喜欢音乐。所以游戏是各类音乐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换言之,就是要尽可能地将各类音乐活动以游戏化的形式展开,这才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首先,在导入方面,要先创设契合的情境,如扮演角色、通过服装道具再现情境等,让幼儿动起来,参与进来。其次,在内容方面,要选择趣味性强的音乐活动,避免单纯的知识讲述。不仅要有敲敲打打、蹦蹦跳跳,还可以是韵律感知、配乐表演、儿童戏剧等。比如在打击乐器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将幼儿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配以不同的乐器,如响板、沙锤等,让幼儿感知不同乐器的声音。然后再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以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响来模仿不同的小动物,并编排一个小故事。表现好的小组会得到奖励,表现不好的小组则会受到小小的“惩罚”。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真正让幼儿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表达、合作、想象、创造等多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四、增强活动体验,培养幼儿音乐创作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具体表演,如配合声势动作、跺脚、口念节奏等,能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发展幼儿语言和智力。比如,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节奏特点,即兴创作不同的词和曲。久而久之,幼儿便对创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幼儿的思维活跃了,会听音乐、会表演音乐、会创作音乐,音乐素养自然就提高了。(1)引导幼儿对教师拍出的节奏型进行模仿,并迅速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比如,教师拍出的节奏型是××××|××××|××××|×××‖,幼儿要进行模仿,并迅速拍出同样的节奏型。(2)引导幼儿对带拍节奏人拍出的节奏型进行模仿。带拍节奏人每次拍出的节奏型都不能一样,直到想不出新的节奏型后,再换一个人,但要和别人拍的节奏型不一样,以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培养幼儿音乐创作能力。
五、合理设置生活情境,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
幼儿的特殊性决定着固定化、僵化的教学模式,难以保障这一群体的学习效果。为改善音乐教育质量,幼儿园教师可参照构建生活化音乐教学机制的要求,灵活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音乐节奏、韵律时,教师可将音乐教育中的生活情境设置为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动画片,动画片中的小主人公正与一旁擦玻璃的妈妈共同做家务,妈妈擦玻璃,小主人公正在扫地。在这一生活化情境中,教师可引導幼儿学唱节奏简单的自编劳动歌:“小小人,扫地忙;一手扫,一手装;扫完叫妈妈,妈妈给表扬。”在这一生活化教育模式下,生活情境的设置,可帮助幼儿快速进入这一情境,并回想起日常生活中与妈妈一同劳动的场景。在生活情境的激励下,幼儿学习演唱的积极性明显升高。在兴趣、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下,幼儿对音乐节奏、韵律等知识的学习成果可得到良好保障。
结束语:
通过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从本质上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更可以为幼儿终身喜欢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活动应该也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当下,很多幼儿园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了多项特色音乐活动,这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继续努力,真正让音乐活动成为幼儿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梁红艳.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0(32):108-109.
[2]苏艳琴.浅析幼儿园音乐课程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124.
[3]李小敏.幼儿园音乐课程的实践创新[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Z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