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教育的重点。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了“三种模式”(序列背临·深度模仿·创意表达),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分析如下:
1. 背临与模仿
背,就是背诵,就是熟读文章后,不看原文能把其复述出来。临,即为临摹,即以名家书画为蓝本,模仿学习。古代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他们都勤于临帖,善于临帖。由临摹走向创新,这是书法、绘画艺术的规律。写作是一门语言艺术,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写作上的“背临”,就是要认真读范文、抄范文、背范文。读者待文章烂熟于胸后,离开原文,尽可能再现原文的内容、结构等。这样,反复揣摩,易于学到名家名作的长处。“背临”是为下一阶段的模仿奠定基础。作文模仿就是在背临的基础上,揣摩、体悟并掌握范文的行文思路、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借鉴文本的写法,重新构思自己文章的过程。
2. 序列背临
所谓序列背临,就是围绕既定的高中三年(主要是高一和高二,高三侧重升格训练)作文训练的二十四个目标和任务,在学生动手作文前,教师首先精选三四篇能够体现训练目标要义的精美范文(范文取自现当代的名家名作,一般不选学生作文,以达到取法乎上的效果)。范文选出后,教师在范文后围绕确定的训练点作简要点评,帮学生指明背临的方向。学生反复阅读这几篇文章,熟读成诵。对文章中那些体现训练点的“亮点”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揣摩,从而在名家名作的指引下,初步把握写作知识。
3. 深度模仿
朱熹曾說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郭沫若也写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诗句。他们的话其实是告诉我们,要做出好的文章,首先要博“模”群书,广集资料,大量积累,广拓思路。为此,指导学生模仿作文,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
(1)仿句子。
作家叶文玲回忆初中时写过一篇题为“一件不愉快的往事”的作文,文中申诉自己的“委屈”,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文章写道,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老师用红笔圈出,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准确。
(2)仿结构。
所谓结构,实际上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无论什么文体,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都要选取恰当的结构或形式。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叙述的角度、线索的安排、场面描写、伏笔照应、巧合误会、悬念对比等,议论文的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和层进式等,我们都可以在阅读范文的基础上仔细揣摩其中的妙处,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一般来说,理清文章的思路,就能窥到作文构思的全貌。如果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和模仿优秀文章的构思,结合教师的指导,必定能提高其谋篇布局的能力。仿结构是构思,但必须注意借他人的创意,说自己的话,表自己的意。
(3)仿立意。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体会到作者表达的一种情感、揭示的某种哲理,体会到作者对真、善、美的渴求,对假、恶、丑的厌恶。名家名作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悟,自己也有过,但说不出来,或说得不如他人透彻、准确,就可取他人的旨趣,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了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再思考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为依托,写自己生活的酸甜苦辣,必定给人以真实、亲切、自然之感。学生模仿立意,不仅要深刻探究作品的意是什么,更要探究作者为什么会生成此意,以及此意是怎样生成的,进而在写作中更加灵活地迁移。 深度模仿是让学生从范文中吸取营养,咀嚼、消化,掌握写作技能,从而激起学生创意表达的愿望。
4. 创意表达
茅盾先生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但我们拥护'模仿'只能到此为止,过此一步,则本为向上的垫脚石'模仿'就变为了绊脚石了。”在处理深度模仿和创意表达的关系时,我们要注意:
(1)把握标准。
深度模仿的标准有两条:一是要取其所长;二是融会变化,做成自家一种手笔。有如“酿花为蜜,蜜成而不见花也,酿稻为酒,酒成而必去糟也。”模仿不同于抄袭。抄袭是窃取别人的文章成果。文章从立意到构思、到语言均照抄无误,这是抄袭,是必须反对的,也是容易识别的。模仿也不是套用。套用是不考虑内容适合与否,硬将一个熟背的故事塞进规定题目的文章中,袭用前人现成的形式和内容。而模仿不同,它是取法乎文,是作文在一定阶段的学习手段,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2)打牢根基。
写作的实质,就是对自身储备的一种综合调动,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释放,它的前提是积累,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就不可能写出令人心动的佳作。为深度模仿奠基,首先要注重课外阅读,充实语言库存;其次要体验生活,充实情感库存;还要放眼世界,充实材料库存。
(3)注重思维。
有了生活的积累,有了写作知识,但写作是一个立意和立意的语言秩序化(形式化)的过程,要达到最终目标,把隐性的、抽象的、随意的写作活动显性化,具体化,模式化,还必须借助写作最重要的心理活动形式,那就是思维。正如语文教育家顾振彪所言:启动思维操作,是牵住了作文训练的牛鼻子。思维训练,这是深度模仿的原动力。
(4)创新为本。
任何事物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作文教学“始于模仿”,只是引领学生步入作文圣殿的先导,而模仿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创新。清代学者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曾说:“后人未有不学古人而能为诗者也。然而善学者,得鱼忘筌;不善学者,刻舟求剑。”通过语言、结构的模仿练习,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其创新思维的潜力也会得到挖掘。在进行新的创作时,就要鼓励他们丢掉“拐杖”,展示自己的创作个性。
通过实践证明,采用“序列背临,深度模仿,创意表达”方法来指导学生的作文训练,使学生学有榜样,让老师教有依据,逐步引导学生将别人的写作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本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3-07-12
1. 背临与模仿
背,就是背诵,就是熟读文章后,不看原文能把其复述出来。临,即为临摹,即以名家书画为蓝本,模仿学习。古代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他们都勤于临帖,善于临帖。由临摹走向创新,这是书法、绘画艺术的规律。写作是一门语言艺术,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写作上的“背临”,就是要认真读范文、抄范文、背范文。读者待文章烂熟于胸后,离开原文,尽可能再现原文的内容、结构等。这样,反复揣摩,易于学到名家名作的长处。“背临”是为下一阶段的模仿奠定基础。作文模仿就是在背临的基础上,揣摩、体悟并掌握范文的行文思路、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借鉴文本的写法,重新构思自己文章的过程。
2. 序列背临
所谓序列背临,就是围绕既定的高中三年(主要是高一和高二,高三侧重升格训练)作文训练的二十四个目标和任务,在学生动手作文前,教师首先精选三四篇能够体现训练目标要义的精美范文(范文取自现当代的名家名作,一般不选学生作文,以达到取法乎上的效果)。范文选出后,教师在范文后围绕确定的训练点作简要点评,帮学生指明背临的方向。学生反复阅读这几篇文章,熟读成诵。对文章中那些体现训练点的“亮点”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揣摩,从而在名家名作的指引下,初步把握写作知识。
3. 深度模仿
朱熹曾說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郭沫若也写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诗句。他们的话其实是告诉我们,要做出好的文章,首先要博“模”群书,广集资料,大量积累,广拓思路。为此,指导学生模仿作文,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
(1)仿句子。
作家叶文玲回忆初中时写过一篇题为“一件不愉快的往事”的作文,文中申诉自己的“委屈”,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文章写道,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老师用红笔圈出,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准确。
(2)仿结构。
所谓结构,实际上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无论什么文体,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都要选取恰当的结构或形式。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叙述的角度、线索的安排、场面描写、伏笔照应、巧合误会、悬念对比等,议论文的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和层进式等,我们都可以在阅读范文的基础上仔细揣摩其中的妙处,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一般来说,理清文章的思路,就能窥到作文构思的全貌。如果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和模仿优秀文章的构思,结合教师的指导,必定能提高其谋篇布局的能力。仿结构是构思,但必须注意借他人的创意,说自己的话,表自己的意。
(3)仿立意。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体会到作者表达的一种情感、揭示的某种哲理,体会到作者对真、善、美的渴求,对假、恶、丑的厌恶。名家名作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悟,自己也有过,但说不出来,或说得不如他人透彻、准确,就可取他人的旨趣,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了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再思考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为依托,写自己生活的酸甜苦辣,必定给人以真实、亲切、自然之感。学生模仿立意,不仅要深刻探究作品的意是什么,更要探究作者为什么会生成此意,以及此意是怎样生成的,进而在写作中更加灵活地迁移。 深度模仿是让学生从范文中吸取营养,咀嚼、消化,掌握写作技能,从而激起学生创意表达的愿望。
4. 创意表达
茅盾先生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但我们拥护'模仿'只能到此为止,过此一步,则本为向上的垫脚石'模仿'就变为了绊脚石了。”在处理深度模仿和创意表达的关系时,我们要注意:
(1)把握标准。
深度模仿的标准有两条:一是要取其所长;二是融会变化,做成自家一种手笔。有如“酿花为蜜,蜜成而不见花也,酿稻为酒,酒成而必去糟也。”模仿不同于抄袭。抄袭是窃取别人的文章成果。文章从立意到构思、到语言均照抄无误,这是抄袭,是必须反对的,也是容易识别的。模仿也不是套用。套用是不考虑内容适合与否,硬将一个熟背的故事塞进规定题目的文章中,袭用前人现成的形式和内容。而模仿不同,它是取法乎文,是作文在一定阶段的学习手段,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2)打牢根基。
写作的实质,就是对自身储备的一种综合调动,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释放,它的前提是积累,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就不可能写出令人心动的佳作。为深度模仿奠基,首先要注重课外阅读,充实语言库存;其次要体验生活,充实情感库存;还要放眼世界,充实材料库存。
(3)注重思维。
有了生活的积累,有了写作知识,但写作是一个立意和立意的语言秩序化(形式化)的过程,要达到最终目标,把隐性的、抽象的、随意的写作活动显性化,具体化,模式化,还必须借助写作最重要的心理活动形式,那就是思维。正如语文教育家顾振彪所言:启动思维操作,是牵住了作文训练的牛鼻子。思维训练,这是深度模仿的原动力。
(4)创新为本。
任何事物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作文教学“始于模仿”,只是引领学生步入作文圣殿的先导,而模仿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创新。清代学者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曾说:“后人未有不学古人而能为诗者也。然而善学者,得鱼忘筌;不善学者,刻舟求剑。”通过语言、结构的模仿练习,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其创新思维的潜力也会得到挖掘。在进行新的创作时,就要鼓励他们丢掉“拐杖”,展示自己的创作个性。
通过实践证明,采用“序列背临,深度模仿,创意表达”方法来指导学生的作文训练,使学生学有榜样,让老师教有依据,逐步引导学生将别人的写作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本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