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仅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自主构建的重要方式,还是学生有效联结知识和经验的主要保障。因此,本文笔者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培养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问题情境;类比训练;游戏模式
小学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也是深度学习的黄金期。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将知识以一言堂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象的层面上,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并没有达到真正领会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理解而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智力的活跃和情感的升华,从而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从“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实践空间、进行类比练习、运用游戏模式、设计生活作业”五个方面对深度学习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数学经验
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每一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结的,新知识大多数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而来的,学生的学习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已有经验的支持,很难进一步深入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应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还能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完善知识体系。
笔者在进行“小数乘法”章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并对小数具有初步的认识,首先以复习的方式作为教学导入,提出:“15×5;9×20各表示什么含义,并运用竖式计算”,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其展开运算并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如果将15×5赋予意义,一个铅笔盒15元,买5个,同学们刚刚都计算出来了所需的钱数,如果铅笔盒涨价,变成15.5元,则最终需要多少钱?”有些学生运用小数加法法则将5个15.5相加,得出结果,这时,引导学生类比整数乘法法则,学生于是将最终的结果计算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乘法的运算便捷性,还深刻体会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从而完善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构建实践空间,丰富学生数学表象
由于小学生更加倾向于动手实践活动,他们不喜欢面对枯燥刻板的数学符号和文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课堂还给学生,为他们构建实践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展开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其中,并不断探索新知识,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表象,让他们通过表象发现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本质,从而使数学思维向更深层次蔓延。
笔者在进行“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学习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并能按要求摆出从某一个面看到的立体图形,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运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模型,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将4个正方体动手搭一搭,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形状,学生互相交流,从三个方向看是否与课本中的形状相一致,从而找出正确的正方体搭建方式。通过这一丰富的操作活动,不仅帮助了学生提炼积累表象经验,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方向看到物体的形状,还形成了对空间图形、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
三、进行类比练习,内化学生数学本质
类比思想作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思想,对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理清复杂的数学本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时进行类比训练,学生在不同的题设情况下,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数量分析,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某一类问题的深度理解,还能够使学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最佳策略,从而使学生内化数学的本质。
笔者在进行“加法结合律”章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体验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首先设置课堂问题,提出:“小明骑车旅行三天,第一天骑行30千米,第二天骑行43千米,第三天骑行60千米,三天共骑行多少千米?”大部分学生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骑行的路程,即:“30+43=73千米”,再与第三天的骑行路程相加,则为“73+60=133千米”,一小部分学生则是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路程为103千米,再加上30千米,最后结果也为133千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30+43)+60与30+(43+60)两个式子,有什么规律,一段时间后,总结出加法结合律。通过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加法结合律这一新知识,还领会到加法结合律蕴含的数学本质特征。
四、运用游戏模式,巩固学生数学认知
学生即使听懂了新知识,但是没有进行及时训练,则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渐降低,深度学习自然无从谈起。根据小学生爱动、爱玩的特点,游戏化模式恰恰能够检验学生对新知识所掌握的程度,因此,教师应创建游戏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增加其参与程度,还能使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从而巩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程度。
笔者在进行“2—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进一步有意记忆,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以10人为一个小组,游戏的规则为:“笔者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具体的情境,小组成员采取抢答的方式,运用乘法口诀将情境中的数说一说,算一算。正确计为一分,错误不得分,累计分数多的一组获胜”,例如:“猴子摘香蕉,摘了一堆香蕉为5个,学生回答出1×5=5即为正确”,在此基础上,学生们都踊跃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课堂也营造出了活跃的氛围。因此,通过游戏活动的展开,不仅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帮助学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设计生活作业,加强学生数学运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这一过程恰恰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但目前教师只是以字面问题的方式将作业进行布置,学生的思维虽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但实践思维是未成形的。因此,教师应设计生活作业,让学生在理解新知识后,主动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筆者在进行“认识小数”教学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使他们感受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广泛,于是设计生活化作业,提出:“课下,同学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超市调查某一专区中商品的价格”,如:“饼干专区,A品牌饼干每千克20.5元,B品牌饼干每千克16.6元”等等,通过生活化的作业,学生不仅认识到小数这一数量表示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还深化了学生对小数特点的进一步理解,从而加强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已成为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之一,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构建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首先适时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并寻找新知的生长点,促使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实现自主构建,同时,运用变式策略,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多层次丰富知识的内在本质,真正把握学习内容的特征,此外,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活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永梅.活动的深度决定学习的深度——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几点认识[J].数学教学通讯,2019(22).
[2]雷远苹.初探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
[3]王冬晖.数学问题四驱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上旬,2018(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问题情境;类比训练;游戏模式
小学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也是深度学习的黄金期。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将知识以一言堂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象的层面上,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并没有达到真正领会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理解而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智力的活跃和情感的升华,从而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从“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实践空间、进行类比练习、运用游戏模式、设计生活作业”五个方面对深度学习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数学经验
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每一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结的,新知识大多数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而来的,学生的学习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已有经验的支持,很难进一步深入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应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还能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完善知识体系。
笔者在进行“小数乘法”章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并对小数具有初步的认识,首先以复习的方式作为教学导入,提出:“15×5;9×20各表示什么含义,并运用竖式计算”,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其展开运算并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如果将15×5赋予意义,一个铅笔盒15元,买5个,同学们刚刚都计算出来了所需的钱数,如果铅笔盒涨价,变成15.5元,则最终需要多少钱?”有些学生运用小数加法法则将5个15.5相加,得出结果,这时,引导学生类比整数乘法法则,学生于是将最终的结果计算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乘法的运算便捷性,还深刻体会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从而完善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构建实践空间,丰富学生数学表象
由于小学生更加倾向于动手实践活动,他们不喜欢面对枯燥刻板的数学符号和文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课堂还给学生,为他们构建实践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展开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其中,并不断探索新知识,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表象,让他们通过表象发现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本质,从而使数学思维向更深层次蔓延。
笔者在进行“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学习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并能按要求摆出从某一个面看到的立体图形,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运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模型,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将4个正方体动手搭一搭,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形状,学生互相交流,从三个方向看是否与课本中的形状相一致,从而找出正确的正方体搭建方式。通过这一丰富的操作活动,不仅帮助了学生提炼积累表象经验,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方向看到物体的形状,还形成了对空间图形、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
三、进行类比练习,内化学生数学本质
类比思想作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思想,对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理清复杂的数学本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时进行类比训练,学生在不同的题设情况下,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数量分析,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某一类问题的深度理解,还能够使学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最佳策略,从而使学生内化数学的本质。
笔者在进行“加法结合律”章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体验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首先设置课堂问题,提出:“小明骑车旅行三天,第一天骑行30千米,第二天骑行43千米,第三天骑行60千米,三天共骑行多少千米?”大部分学生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骑行的路程,即:“30+43=73千米”,再与第三天的骑行路程相加,则为“73+60=133千米”,一小部分学生则是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路程为103千米,再加上30千米,最后结果也为133千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30+43)+60与30+(43+60)两个式子,有什么规律,一段时间后,总结出加法结合律。通过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加法结合律这一新知识,还领会到加法结合律蕴含的数学本质特征。
四、运用游戏模式,巩固学生数学认知
学生即使听懂了新知识,但是没有进行及时训练,则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渐降低,深度学习自然无从谈起。根据小学生爱动、爱玩的特点,游戏化模式恰恰能够检验学生对新知识所掌握的程度,因此,教师应创建游戏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增加其参与程度,还能使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从而巩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程度。
笔者在进行“2—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进一步有意记忆,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以10人为一个小组,游戏的规则为:“笔者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具体的情境,小组成员采取抢答的方式,运用乘法口诀将情境中的数说一说,算一算。正确计为一分,错误不得分,累计分数多的一组获胜”,例如:“猴子摘香蕉,摘了一堆香蕉为5个,学生回答出1×5=5即为正确”,在此基础上,学生们都踊跃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课堂也营造出了活跃的氛围。因此,通过游戏活动的展开,不仅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帮助学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设计生活作业,加强学生数学运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这一过程恰恰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但目前教师只是以字面问题的方式将作业进行布置,学生的思维虽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但实践思维是未成形的。因此,教师应设计生活作业,让学生在理解新知识后,主动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筆者在进行“认识小数”教学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使他们感受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广泛,于是设计生活化作业,提出:“课下,同学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超市调查某一专区中商品的价格”,如:“饼干专区,A品牌饼干每千克20.5元,B品牌饼干每千克16.6元”等等,通过生活化的作业,学生不仅认识到小数这一数量表示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还深化了学生对小数特点的进一步理解,从而加强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已成为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之一,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构建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首先适时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并寻找新知的生长点,促使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实现自主构建,同时,运用变式策略,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多层次丰富知识的内在本质,真正把握学习内容的特征,此外,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活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永梅.活动的深度决定学习的深度——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几点认识[J].数学教学通讯,2019(22).
[2]雷远苹.初探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
[3]王冬晖.数学问题四驱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上旬,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