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仙李白,一生豪放飘逸,洒脱不羁,他的诗作更是想象奇伟,境界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李白的诗中,诗人的奇思妙想往往借助夸张手法展现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李白诗中的夸张,绚丽多彩,酣畅恣肆,笔力雄健,水到渠成,实非人力所能为。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诗仙不同诗作中的夸张:
一、写山写水
李白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三千尺”“落九天”将山之高峻陡峭,水之高空直落、势不可挡的气势,用夸张手法描绘在读者眼前,惊人魂魄,但又觉真实自然,新奇直观,使整个庐山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气势磅礴的《蜀道难》中,夸张的手法也随处可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古代,还有什么比登天还难呢?“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极言闭塞的时间之长来衬蜀道之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夸张历史上的不可逾越来表现其艰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拨逆折之回川。”将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不仅山高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而下临不测之深渊,更表现了蜀道的高险;“连峰去天不盈尺”虽是夸小,但仍是从与天的距离来夸饰山峰之高。通观全篇,诗人将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天马行空般地驰骋夸张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淼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在李白的其他诗中,用夸张的手法写景也随处可见。《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对雪的描写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横江词》“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用夸张的手法描摹山势的险峻与风力的猛烈,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感到可信而不觉得虚妄离奇。《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越东灵秀之地的天姥山,比五岳还更挺拔,“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送杨山人归嵩山》“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用夸张手法在寻常事物“宅”之前加“万古”二字,就变得神奇、空灵而耐人寻味了。《送友人入蜀》“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夸张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气韵飞动。“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夸张中充满奇情异趣,又让读者足以想见洞庭湖面之壮阔。《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夸张地形容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
二、烘托气氛
很多诗人都借助于诗歌来抒发感情,表现志向等,为了表现诗的主旨,诗人往往善于烘托气氛,李白因性格的狂放,又常常利用夸张来烘托气氛。《北风行》中,为了倾泻满腔的悲愤,诗人写下了“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的诗句,“黄河捧土尚可塞”是生活中决不可能发生的事,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这里的夸张和下句的北风怒号、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共同烘托出浓重的悲剧气氛,震撼人心的力量。
《秋浦歌》十四首中,诗人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诗一开头“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夸张的使用与下句的红星四溅、紫烟飞腾共同烘托了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铁场景,为下面展现冶铁工人的生活提供了背景。
三、吟咏美酒
少年李白生活豪纵,充满进取精神,饮酒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一醉”而至于“累月”,又是一个令人惊讶、令人叫绝的夸张。《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李白酒意正浓、醉眼朦胧。
人们常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酒”这一意象在李白诗中出现频率极高,对酒的赞美也不胜枚举。《将进酒》中“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夸张豪饮,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而且又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的朋友设下盛宴为之饯行,这种夸张为下面李白面对美酒佳肴无法下咽,抒发内心苦闷抑郁的情感作了铺垫。《江上吟》中“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流” 美酒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
四、抒写离情
李白出蜀时,曾写下《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要离开养育他的故乡了,夸张地用“万里”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在与朋友的送别诗中,李白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秋日鲁郡尧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活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值得注意的是,李白抒写离情的诗一扫前人的哀婉缠绵,表现得豪放大气,这不能不说是因为诗人的大度和夸张手法的使用营造的。
五、激发豪情
李白一生抱负远大, 很多诗中都借助于夸张的手法抒发自己的豪情。《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面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也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将前面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
《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这活画出诗人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登太白峰》“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意境高远,想象奇特,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六、蔑视权贵
在李白的《古风》中,有多处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权贵们的神态气势,让人从中品味到作者对他们的蔑视。“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写中贵人出行的气势,正午却暗然不见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宅第直连霄汉,多么富有,“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鼻息吹动了天上的云霞,活现出斗鸡人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让人对那些奸佞小人充满憎恶和蔑视。“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以夸张的笔墨刻画王侯权贵权势之大,气焰之盛,也隐含可以左右帝王之意,不禁使人有大好河山、锦绣前程将被活活断送之感,这也正是诗人悲愤之所在。
七、寄托愁思
李白因恃才放旷,所以仕途屡遭不顺,诗中常用夸张来写内心的愁思。《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愁而至于万古,足见愁之深沉。《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怎能有三千丈?原来是因愁而生,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写志士才人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的处境,充满对社会现实的愤慨。《拟古》“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天地犹如一所迎送过客的旅舍,人生苦短,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此同声悲叹,感慨这无尽的愁思。
八、其他
李白的其他一些诗中,有的用夸张的手法咏物抒怀,如《古风》“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运用浪漫想象与高度夸张手法,写鲸鱼的高大与气势,不但使诗篇增添了一种惊险奇幻的神秘色彩,而且也为后面抒怀营造了气氛;有的用夸张的手法写音乐的效果,如《听蜀僧濬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将比喻和夸张融为一体,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综观李白诗中的夸张手法,在表现形式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夸大手法运用多
夸张的手法包括夸大、夸小和超前夸张。李白有“连峰去天不盈尺”那样的夸小山峰与天之间距离的例子,有“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那种唤起浓浓春意的超前夸张,但更多的是运用夸大手法。这固然与诗人豪放的性格有关,但我认为,诗人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功夫,运用夸大使描绘的对象理想化、神奇化,以引起读者想象与思慕的情趣,使笔下的人与物都发生了“超凡入圣”的变化,涂上一层神奇瑰丽的色彩,展现李白诗歌神奇超迈的特色。
第二,借助丰富的想象
晚唐诗人皮日休说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出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的确如此,很多诗文都借助于想象,但很少有人能像李白那样做到雄奇瑰丽。忽而驰骋天际,忽而回首人间,结构跳跃多变,雄奇跌宕,非李白莫能为也。
第三,常与其他修辞连用
在欣赏李白诗中的夸张手法时,我们常常感觉到其他手法的存在,如比喻、拟人、对比等。像“孤蓬万里征”一句,“孤蓬”是比喻离人,“万里”是夸张所去遥远,“征”从孤蓬来讲是拟人。将夸张与其他修辞连用,使诗的内容更丰富,意境更深远,更富有表现力了。
第四,量词使用丰富
李白诗中的夸张,使用最多的量词是“万”,其次是“千”、“一”。例子举不胜举:《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早发白帝城》“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 ,《拟古》“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听蜀僧濬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些量词的使用使诗的节奏鲜明,夸张的手法更突出。
李白的诗,充满了迷人的色彩,让人留恋往返,每次品味,都有新的收获,而其中的夸张,更是吸引并带领我们走入李白诗的缤纷世界,理解诗人的欢笑与哀愁,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语言欣赏与感悟。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99.
(王新媛,山东枣庄三中东校)
李白诗中的夸张,绚丽多彩,酣畅恣肆,笔力雄健,水到渠成,实非人力所能为。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诗仙不同诗作中的夸张:
一、写山写水
李白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三千尺”“落九天”将山之高峻陡峭,水之高空直落、势不可挡的气势,用夸张手法描绘在读者眼前,惊人魂魄,但又觉真实自然,新奇直观,使整个庐山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气势磅礴的《蜀道难》中,夸张的手法也随处可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古代,还有什么比登天还难呢?“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极言闭塞的时间之长来衬蜀道之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夸张历史上的不可逾越来表现其艰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拨逆折之回川。”将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不仅山高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而下临不测之深渊,更表现了蜀道的高险;“连峰去天不盈尺”虽是夸小,但仍是从与天的距离来夸饰山峰之高。通观全篇,诗人将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天马行空般地驰骋夸张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淼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在李白的其他诗中,用夸张的手法写景也随处可见。《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对雪的描写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横江词》“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用夸张的手法描摹山势的险峻与风力的猛烈,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感到可信而不觉得虚妄离奇。《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越东灵秀之地的天姥山,比五岳还更挺拔,“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送杨山人归嵩山》“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用夸张手法在寻常事物“宅”之前加“万古”二字,就变得神奇、空灵而耐人寻味了。《送友人入蜀》“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夸张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气韵飞动。“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夸张中充满奇情异趣,又让读者足以想见洞庭湖面之壮阔。《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夸张地形容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
二、烘托气氛
很多诗人都借助于诗歌来抒发感情,表现志向等,为了表现诗的主旨,诗人往往善于烘托气氛,李白因性格的狂放,又常常利用夸张来烘托气氛。《北风行》中,为了倾泻满腔的悲愤,诗人写下了“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的诗句,“黄河捧土尚可塞”是生活中决不可能发生的事,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这里的夸张和下句的北风怒号、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共同烘托出浓重的悲剧气氛,震撼人心的力量。
《秋浦歌》十四首中,诗人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诗一开头“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夸张的使用与下句的红星四溅、紫烟飞腾共同烘托了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铁场景,为下面展现冶铁工人的生活提供了背景。
三、吟咏美酒
少年李白生活豪纵,充满进取精神,饮酒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一醉”而至于“累月”,又是一个令人惊讶、令人叫绝的夸张。《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李白酒意正浓、醉眼朦胧。
人们常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酒”这一意象在李白诗中出现频率极高,对酒的赞美也不胜枚举。《将进酒》中“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夸张豪饮,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而且又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的朋友设下盛宴为之饯行,这种夸张为下面李白面对美酒佳肴无法下咽,抒发内心苦闷抑郁的情感作了铺垫。《江上吟》中“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流” 美酒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
四、抒写离情
李白出蜀时,曾写下《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要离开养育他的故乡了,夸张地用“万里”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在与朋友的送别诗中,李白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秋日鲁郡尧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活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值得注意的是,李白抒写离情的诗一扫前人的哀婉缠绵,表现得豪放大气,这不能不说是因为诗人的大度和夸张手法的使用营造的。
五、激发豪情
李白一生抱负远大, 很多诗中都借助于夸张的手法抒发自己的豪情。《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面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也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将前面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
《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这活画出诗人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登太白峰》“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意境高远,想象奇特,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六、蔑视权贵
在李白的《古风》中,有多处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权贵们的神态气势,让人从中品味到作者对他们的蔑视。“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写中贵人出行的气势,正午却暗然不见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宅第直连霄汉,多么富有,“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鼻息吹动了天上的云霞,活现出斗鸡人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让人对那些奸佞小人充满憎恶和蔑视。“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以夸张的笔墨刻画王侯权贵权势之大,气焰之盛,也隐含可以左右帝王之意,不禁使人有大好河山、锦绣前程将被活活断送之感,这也正是诗人悲愤之所在。
七、寄托愁思
李白因恃才放旷,所以仕途屡遭不顺,诗中常用夸张来写内心的愁思。《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愁而至于万古,足见愁之深沉。《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怎能有三千丈?原来是因愁而生,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写志士才人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的处境,充满对社会现实的愤慨。《拟古》“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天地犹如一所迎送过客的旅舍,人生苦短,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此同声悲叹,感慨这无尽的愁思。
八、其他
李白的其他一些诗中,有的用夸张的手法咏物抒怀,如《古风》“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运用浪漫想象与高度夸张手法,写鲸鱼的高大与气势,不但使诗篇增添了一种惊险奇幻的神秘色彩,而且也为后面抒怀营造了气氛;有的用夸张的手法写音乐的效果,如《听蜀僧濬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将比喻和夸张融为一体,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综观李白诗中的夸张手法,在表现形式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夸大手法运用多
夸张的手法包括夸大、夸小和超前夸张。李白有“连峰去天不盈尺”那样的夸小山峰与天之间距离的例子,有“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那种唤起浓浓春意的超前夸张,但更多的是运用夸大手法。这固然与诗人豪放的性格有关,但我认为,诗人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功夫,运用夸大使描绘的对象理想化、神奇化,以引起读者想象与思慕的情趣,使笔下的人与物都发生了“超凡入圣”的变化,涂上一层神奇瑰丽的色彩,展现李白诗歌神奇超迈的特色。
第二,借助丰富的想象
晚唐诗人皮日休说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出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的确如此,很多诗文都借助于想象,但很少有人能像李白那样做到雄奇瑰丽。忽而驰骋天际,忽而回首人间,结构跳跃多变,雄奇跌宕,非李白莫能为也。
第三,常与其他修辞连用
在欣赏李白诗中的夸张手法时,我们常常感觉到其他手法的存在,如比喻、拟人、对比等。像“孤蓬万里征”一句,“孤蓬”是比喻离人,“万里”是夸张所去遥远,“征”从孤蓬来讲是拟人。将夸张与其他修辞连用,使诗的内容更丰富,意境更深远,更富有表现力了。
第四,量词使用丰富
李白诗中的夸张,使用最多的量词是“万”,其次是“千”、“一”。例子举不胜举:《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早发白帝城》“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 ,《拟古》“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听蜀僧濬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些量词的使用使诗的节奏鲜明,夸张的手法更突出。
李白的诗,充满了迷人的色彩,让人留恋往返,每次品味,都有新的收获,而其中的夸张,更是吸引并带领我们走入李白诗的缤纷世界,理解诗人的欢笑与哀愁,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语言欣赏与感悟。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99.
(王新媛,山东枣庄三中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