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占据着重要地位。调查显示,我国众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或面临过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融资问题很大程度上束缚着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融资问题避无可避,本文从企业融资现状、贷款成本、担保和抵押问题、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等角度,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剖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因。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内部管理;贷款
一、缺少可抵押资产
依照目前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小企业若想获得银行的信任,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提供资产抵押。调查显示,有42%的样本企业通过抵押资产的方式取得贷款,而选择通过提供担保的方式取得贷款的占样本总数的24%,由于信誉良好、市场前景好等因素获得贷款审批的占样本总数的30%。再观样本企业贷款被否决的原因,占比最高的便是没有提供资产抵押(其占比高达27%),超过被否决总数的四分之一。
对于抵押物,银行也存在相关强制规定,限定范围较为狭窄,除通常要求的房产抵押、土地抵押之外,对于其他非标准抵押物,例如机械设备抵押等的接受程度较低,不仅会考虑其价格,还会更多的考虑其变现能力。
中小企业大多存在实力较弱、自由资产不足等问题,即使部分重点中小企业具备科研能力较强、具有核心知识产权且自身经营状况良好的优势,有幸成为国家重点战略支持的对象,但由于其“轻资产”的特点,很难在现有的银行风险评价体系中获得理想的资产评估结果[1]。此外,知识产权具有难变现的缺点,故单纯依靠其进行无形资产抵押,很难满足银行风险缓释的要求,获批贷款的难度较大。
二、内部管理问题
以企业财务制度为例,共有850户样本企业参与了财务报表情况调查,其中290户企业至今仍未编制现金流量表,超过样本总数三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便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一)委托代理问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因为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者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委托代理理论”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
然而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使得企业管理层处理问题会更多地从自身利益角度进行考虑,对于融资为企业带来的经济负担选择性忽视,極易发生不合理的企业融资行为。由于融资的不合理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贵”的现象便不足为奇。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的不对称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受其影响。
首先,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于规模不经济、制度不健全[2]、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等问题,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很难及时有效的传递给金融机构,这便会增加金融机构逆向选择的风险。为降低相关风险,金融机构在获取企业信息是需耗费大量时间及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成本。
其次是企业与外源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成问题,外部融资环节对于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越来越重视,认为这是企业具有良好内部管理水平以及风险防范能力的有效证明。信息不对称容易使得投资者对于公司内部状况了解存在偏差,投资者出于投资风险的考虑,往往会做出减少投资或向企业索取更高回报的决定以维护自身利益。
另外,中小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成的问题,大多存在对于客户信息信用档案建立不完全、不规范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对于客户信誉缺乏全面的了解,无法有效地控制企业的风险,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信用收集、信用授予和商业账户管理环节,授信管理包括评估和分析所收集的客户信息和数据,依据评估结果对客户进行授信,确定客户可赊销额度。但是大多中小企业缺少信用评分机制,或过度在意销售额这一指标,对授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这易造成坏账的发生,增加了企业的信用风险。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从而引发“融资难”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很多企业不能按时还贷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不能及时到位。在调查的五年中,样本企业中有58.6%的货款曾被拖欠,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后续贷款融资的难度,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之上。
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人独资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出于资金安全、工资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其财务人员往往存在由企业管理者或是管理者亲友担任的情况。企业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是财务人员自身工作素质及能力不够、对于相关法律政策了解不充分,认为财务工作便是记账,对于财务工作的其他职能了解不充分,导致了企业财务工作很难有效开展,当风险来临之时很难即使做出有效的应对。
此外,我国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企业管理者通常会将工作重心放在拓展业务、增加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企业运营也存在环节不够规范、岗位设置不合理有效等问题[4],更加加剧的财务危机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海颖.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破解路径[J].经济师2019年第10期.
[2]孙珊.推进金融体系结构化改革纾解中小企业融资之困[J].中国经贸导刊2017.
[3]张倚源.中小企业无形资产质押问题研究[J].专利代理2017.
[4]高思阳.论新时期国企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J].才智2017.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内部管理;贷款
一、缺少可抵押资产
依照目前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小企业若想获得银行的信任,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提供资产抵押。调查显示,有42%的样本企业通过抵押资产的方式取得贷款,而选择通过提供担保的方式取得贷款的占样本总数的24%,由于信誉良好、市场前景好等因素获得贷款审批的占样本总数的30%。再观样本企业贷款被否决的原因,占比最高的便是没有提供资产抵押(其占比高达27%),超过被否决总数的四分之一。
对于抵押物,银行也存在相关强制规定,限定范围较为狭窄,除通常要求的房产抵押、土地抵押之外,对于其他非标准抵押物,例如机械设备抵押等的接受程度较低,不仅会考虑其价格,还会更多的考虑其变现能力。
中小企业大多存在实力较弱、自由资产不足等问题,即使部分重点中小企业具备科研能力较强、具有核心知识产权且自身经营状况良好的优势,有幸成为国家重点战略支持的对象,但由于其“轻资产”的特点,很难在现有的银行风险评价体系中获得理想的资产评估结果[1]。此外,知识产权具有难变现的缺点,故单纯依靠其进行无形资产抵押,很难满足银行风险缓释的要求,获批贷款的难度较大。
二、内部管理问题
以企业财务制度为例,共有850户样本企业参与了财务报表情况调查,其中290户企业至今仍未编制现金流量表,超过样本总数三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便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一)委托代理问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因为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者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委托代理理论”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
然而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使得企业管理层处理问题会更多地从自身利益角度进行考虑,对于融资为企业带来的经济负担选择性忽视,極易发生不合理的企业融资行为。由于融资的不合理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贵”的现象便不足为奇。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的不对称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受其影响。
首先,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于规模不经济、制度不健全[2]、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等问题,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很难及时有效的传递给金融机构,这便会增加金融机构逆向选择的风险。为降低相关风险,金融机构在获取企业信息是需耗费大量时间及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成本。
其次是企业与外源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成问题,外部融资环节对于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越来越重视,认为这是企业具有良好内部管理水平以及风险防范能力的有效证明。信息不对称容易使得投资者对于公司内部状况了解存在偏差,投资者出于投资风险的考虑,往往会做出减少投资或向企业索取更高回报的决定以维护自身利益。
另外,中小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成的问题,大多存在对于客户信息信用档案建立不完全、不规范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对于客户信誉缺乏全面的了解,无法有效地控制企业的风险,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信用收集、信用授予和商业账户管理环节,授信管理包括评估和分析所收集的客户信息和数据,依据评估结果对客户进行授信,确定客户可赊销额度。但是大多中小企业缺少信用评分机制,或过度在意销售额这一指标,对授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这易造成坏账的发生,增加了企业的信用风险。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从而引发“融资难”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很多企业不能按时还贷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不能及时到位。在调查的五年中,样本企业中有58.6%的货款曾被拖欠,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后续贷款融资的难度,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之上。
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人独资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出于资金安全、工资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其财务人员往往存在由企业管理者或是管理者亲友担任的情况。企业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是财务人员自身工作素质及能力不够、对于相关法律政策了解不充分,认为财务工作便是记账,对于财务工作的其他职能了解不充分,导致了企业财务工作很难有效开展,当风险来临之时很难即使做出有效的应对。
此外,我国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企业管理者通常会将工作重心放在拓展业务、增加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企业运营也存在环节不够规范、岗位设置不合理有效等问题[4],更加加剧的财务危机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海颖.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破解路径[J].经济师2019年第10期.
[2]孙珊.推进金融体系结构化改革纾解中小企业融资之困[J].中国经贸导刊2017.
[3]张倚源.中小企业无形资产质押问题研究[J].专利代理2017.
[4]高思阳.论新时期国企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J].才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