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教学对每一所职业学校来说,都是工作重点,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形势的发展,也促使各类职业学校加大了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笔者所在学校也在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承担了这方面的教学教研。综合所述,教学改革的前提是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关键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其出发点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操作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掌握文化理论知识又掌握专业基本操作技能。惟有如此,职业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过硬的质量赢得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专业教学 课程设置 技能 能力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400-01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培养专业技能,为企业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所以,在课程结构和安排上要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岗位需要的知识、规范、技能为骨架构建课程体系。
一般来说,职业学校的课程可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它们之间既自成一体又互相牵连。然而,大多数职业学校在教学中人为地把它们割裂成了三个阶段,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仅局限于专业实践课,就整个教学活动而言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有一个跨越各阶段的课程改革。
1、课程设置上要淡化阶段
所谓淡化阶段就是在课程设置上时间不要泾渭分明,应当是一种互相渗透、互相衔接的情形。职业学校一年级第一学期通常都是文化基础课,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没有新鲜感,学习差的难免有厌恶情绪。所以,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设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加开诸如基本技能的实践课程,如机械专业的钳工这样动手的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课程结构上要依据培养目标
职业学校是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适应性,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确定三类课程的比重。
(1)文化基础课要突出多层性
可以把文化基础课分为知识层次,能力层次,素质层次。所谓知识层次是指培养现代人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层次是指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职业人所具有的潜在智能;素质层次是指将知识能力内化.使之转化为人的有意识的素质。
(2)专业理论课要突出综合性
也就是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专业理论,经过一定的调整、删除、补充,有机的重组为一门课,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综合化,首先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精简,删除原有课程学科间交叉重复的部分及理论性过强,过深,或者脱离生产实际的部分.然后再及时补充职业岗位所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操作方法与技能。例如:将机械类专业中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综合成机械基础;将车削技术、铣削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综合成机械加工技术。这样既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以提高了教学效率,真正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
(3)专业实践课要突出实用性
一是要保证足够的课时;二要制定专业能力培养阶段,为构建专业实践课新体系做依据;三要适当拓宽专业知识面,注意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交融,以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例如,机械专业可以确定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数控加工为龙头,以CAD/CAM为主线,注意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思路。把CAD实训,电工基础实训,MASTERCAM实训等作为机械专业共同的实践课,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综合型实用技能。
3、课程设置要多样化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由目前的“单一技术型”向“复合型”的方向发展,传统的课程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各部门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须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减少必修课,增设选修课,使课程设置多样化,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育理论认为,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是动手能力的前提,所以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
1、关键是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目前,职业学校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灌输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问的互动,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即便水平再高,教学设备再精良,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职教理念,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变单项传播为师生共同探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知识,逐步淘汰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出路,也是以能力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对成旧,知识的更新与教材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长期下去,势必影响职业教育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急需人才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制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设新课程,按照现代科学更新的周期和市场变化规律,每年推出的新课程,增加的新内容至少应占现有课程总量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学校应打破常规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教具、挂图、模型、实验仪器和实习设备,讲解新知识,新内容;采用现场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使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达到有机的结合。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师的讲课当中,变成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辅助授课的方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采用多媒体教学变单纯的说教为情景的熏陶,是一种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提供知识,示范练习,边演示边讲解的多层启发,这种启发式教学必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动者,其学习效果则不言而喻。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包含着许多新兴的科技,教师也面临着再学习。教师要重新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各项技能,课前要收集各种信息、组织设计、制作课件,改革课堂上重言语表达教学内容的传统角色。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
总之,职业教育已经迎来了春天,前途一片光明。只要我们既重视基础课程,又注意专业课程的设置,注意“广”和“专”的关系,我们就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专业教学 课程设置 技能 能力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400-01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培养专业技能,为企业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所以,在课程结构和安排上要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岗位需要的知识、规范、技能为骨架构建课程体系。
一般来说,职业学校的课程可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它们之间既自成一体又互相牵连。然而,大多数职业学校在教学中人为地把它们割裂成了三个阶段,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仅局限于专业实践课,就整个教学活动而言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有一个跨越各阶段的课程改革。
1、课程设置上要淡化阶段
所谓淡化阶段就是在课程设置上时间不要泾渭分明,应当是一种互相渗透、互相衔接的情形。职业学校一年级第一学期通常都是文化基础课,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没有新鲜感,学习差的难免有厌恶情绪。所以,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设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加开诸如基本技能的实践课程,如机械专业的钳工这样动手的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课程结构上要依据培养目标
职业学校是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适应性,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确定三类课程的比重。
(1)文化基础课要突出多层性
可以把文化基础课分为知识层次,能力层次,素质层次。所谓知识层次是指培养现代人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层次是指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职业人所具有的潜在智能;素质层次是指将知识能力内化.使之转化为人的有意识的素质。
(2)专业理论课要突出综合性
也就是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专业理论,经过一定的调整、删除、补充,有机的重组为一门课,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综合化,首先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精简,删除原有课程学科间交叉重复的部分及理论性过强,过深,或者脱离生产实际的部分.然后再及时补充职业岗位所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操作方法与技能。例如:将机械类专业中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综合成机械基础;将车削技术、铣削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综合成机械加工技术。这样既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以提高了教学效率,真正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
(3)专业实践课要突出实用性
一是要保证足够的课时;二要制定专业能力培养阶段,为构建专业实践课新体系做依据;三要适当拓宽专业知识面,注意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交融,以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例如,机械专业可以确定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数控加工为龙头,以CAD/CAM为主线,注意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思路。把CAD实训,电工基础实训,MASTERCAM实训等作为机械专业共同的实践课,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综合型实用技能。
3、课程设置要多样化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由目前的“单一技术型”向“复合型”的方向发展,传统的课程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各部门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须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减少必修课,增设选修课,使课程设置多样化,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育理论认为,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是动手能力的前提,所以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
1、关键是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目前,职业学校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灌输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问的互动,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即便水平再高,教学设备再精良,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职教理念,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变单项传播为师生共同探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知识,逐步淘汰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出路,也是以能力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对成旧,知识的更新与教材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长期下去,势必影响职业教育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急需人才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制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设新课程,按照现代科学更新的周期和市场变化规律,每年推出的新课程,增加的新内容至少应占现有课程总量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学校应打破常规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教具、挂图、模型、实验仪器和实习设备,讲解新知识,新内容;采用现场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使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达到有机的结合。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师的讲课当中,变成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辅助授课的方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采用多媒体教学变单纯的说教为情景的熏陶,是一种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提供知识,示范练习,边演示边讲解的多层启发,这种启发式教学必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动者,其学习效果则不言而喻。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包含着许多新兴的科技,教师也面临着再学习。教师要重新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各项技能,课前要收集各种信息、组织设计、制作课件,改革课堂上重言语表达教学内容的传统角色。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
总之,职业教育已经迎来了春天,前途一片光明。只要我们既重视基础课程,又注意专业课程的设置,注意“广”和“专”的关系,我们就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