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提高,教育事业也不断扩展,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高职院校是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主要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在新时期,高职院校也应当摆脱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与企业进行互利共赢,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也能够拓宽毕业生的就业路径。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基于双人文化视角下校企合作模式探究,并提出具体的校企合作策略,希冀有效提高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延展与创新现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缓解当前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双赢文化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18-02
引言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企业需要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有效提高,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由于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中小型企业在推动技术升级换代过程中,也逐步推动了与职业院校的深度合作。从而获得符合市场多元化需求以及企业认可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和生产经营等众多方面进行资源共享与互动。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满足企业对于技能型与高素质人才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学校也能够充分应用企业资源,创新人才培育模式,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岗位需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能够有效改善现代化实训条件,促使学生专业学习,符合产业多元需求,课程教学也能够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能够紧贴生产流程,人才培育规格和质量,能够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打造校企互利共赢的新局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基于双赢文化视角下校企合作模式: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一)分析校企合作内驱力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拓展延伸,职业院校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招生规模逐年扩张,所以职业院校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学校要想在教育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与企业进行合作共享。特别是我国浙江沪与珠三角地区出现用工荒现象以后,体现出我国职业教育的薄弱之处,所以中小型企业会与高职院校主动寻求合作,也为企业发展储备多元化人才。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误区及具体表现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进行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但是通常会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部分学校为了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增强办学竞争能力,积极有效的推进校企合作。但是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由于费时费力、收益有限,通常会表现出冷淡态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趋于表面。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激发办学积极性,提高竞争活力,大多采用二级管理模式,将办学权力放给二级院校,但是导致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管理懒散,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约束。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数是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实习就业阶段,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培育模式,有阶段性的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但是此种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持续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效果和质量,由于学校和企业间通常是为了合作而进行人才培养,企业会盲目应用,实习生当作企业的廉价劳动力,也难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和效率,严重违背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初衷。
二、基于双赢文化视角下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一)校企双方共同建构领导协调委员会
学校与企业应当成立三方领导协调委员会,进一步统一办学理念与创新机制,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工学结合的统筹规划和安排。为了确保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领导协调委员会必须获得企业主管单位以及省市劳动部门、教育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构建校企合作监督评估机制,对于校企合作双方中的具体表现情况予以奖惩,同时政府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合作补贴,对于不积极合作、不作为的企业应当予以惩罚,并且加强实时监控,确保校企合作质量。
(二)建立并健全劳动准入制
为了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相关技能与综合素养,国家应当有效推行就业准入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劳动者进行资格认证。根据法律法规严格规范企业的用人行为,进一步加强企业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有效结合,相关人员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够被招录,从而促进劳动者能够全方位的接受职业教育或者是培训。
(三)校企双方共建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技术研发提速优势,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效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革,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满足企业的结构转型升级,所以职业院校应当积极配合企业的技术骨干进行产品研发,共建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職业院校投入场地和开发团队,而企业则根据技术骨干与生产经营情况展开利润分配,通过双方的有效协调,打造互利共赢的局面。
(四)加强职业院校和生产企业的内部评价
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应当充分重视内部评价,由领导协调委员会展开综合性评价,主要是考察合作过程中的领导与组织情况、合作成果与人才培养方案、项目与实训室建设、毕业生的社会声誉以及项目团队成果转化情况。通过考察企业技术团队与人才储备资源、新产品技术开发与企业形象等众多方面,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能力,也能够完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紧密结合相关教育要求明确自身的具体行为,根据市场多元化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层次合作。
(五)做到走出去,请进来
要想提高人才培育质量,职业院校应当带领学生体验职业感受,切记不要盲目的投资购置设备,应当有效应用校企合作中的场地,展开实践教学,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展开多元化的人才培育模式,加强基础理论和技能但有效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同时全方位的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成果,有助于学生在进入工作前提高适应能力,也能够逐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学生具备面向一线生产的知识与技能,可以聘请企业中的顶尖技能人才到校举办讲座,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能够根据一线的实际问题讲解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法与经验,并且探讨重大的技术问题与关键性工艺,举办专题讲座,切实提高学生的实习经验和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创新职业院校应当加强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高职院校应当正确认识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校企双赢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与育人能力,也能够增强企业的,人才资源和生产水平。所以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应当与企业共建互赢局面,两者制定出共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满足双方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有助于促进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也能够满足企业多元化招聘需求,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黄薇,龚鸣敏,邓谦.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5,23:34-37.
[2]王文发,武忠远,侯业智.软件工程专业“2+1+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10:25-28.
[3]王文发,许淳.基于双赢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面向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延安大学为例[J].电子商务,2015,09:85-86.
作者简介:
吴虑(1986.06-)男,汉族,江苏盐城人,本科,初级职称,研究方向: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
【关键词】双赢文化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18-02
引言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企业需要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有效提高,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由于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中小型企业在推动技术升级换代过程中,也逐步推动了与职业院校的深度合作。从而获得符合市场多元化需求以及企业认可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和生产经营等众多方面进行资源共享与互动。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满足企业对于技能型与高素质人才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学校也能够充分应用企业资源,创新人才培育模式,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岗位需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能够有效改善现代化实训条件,促使学生专业学习,符合产业多元需求,课程教学也能够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能够紧贴生产流程,人才培育规格和质量,能够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打造校企互利共赢的新局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基于双赢文化视角下校企合作模式: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一)分析校企合作内驱力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拓展延伸,职业院校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招生规模逐年扩张,所以职业院校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学校要想在教育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与企业进行合作共享。特别是我国浙江沪与珠三角地区出现用工荒现象以后,体现出我国职业教育的薄弱之处,所以中小型企业会与高职院校主动寻求合作,也为企业发展储备多元化人才。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误区及具体表现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进行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但是通常会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部分学校为了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增强办学竞争能力,积极有效的推进校企合作。但是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由于费时费力、收益有限,通常会表现出冷淡态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趋于表面。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激发办学积极性,提高竞争活力,大多采用二级管理模式,将办学权力放给二级院校,但是导致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管理懒散,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约束。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数是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实习就业阶段,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培育模式,有阶段性的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但是此种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持续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效果和质量,由于学校和企业间通常是为了合作而进行人才培养,企业会盲目应用,实习生当作企业的廉价劳动力,也难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和效率,严重违背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初衷。
二、基于双赢文化视角下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一)校企双方共同建构领导协调委员会
学校与企业应当成立三方领导协调委员会,进一步统一办学理念与创新机制,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工学结合的统筹规划和安排。为了确保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领导协调委员会必须获得企业主管单位以及省市劳动部门、教育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构建校企合作监督评估机制,对于校企合作双方中的具体表现情况予以奖惩,同时政府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合作补贴,对于不积极合作、不作为的企业应当予以惩罚,并且加强实时监控,确保校企合作质量。
(二)建立并健全劳动准入制
为了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相关技能与综合素养,国家应当有效推行就业准入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劳动者进行资格认证。根据法律法规严格规范企业的用人行为,进一步加强企业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有效结合,相关人员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够被招录,从而促进劳动者能够全方位的接受职业教育或者是培训。
(三)校企双方共建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技术研发提速优势,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效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革,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满足企业的结构转型升级,所以职业院校应当积极配合企业的技术骨干进行产品研发,共建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職业院校投入场地和开发团队,而企业则根据技术骨干与生产经营情况展开利润分配,通过双方的有效协调,打造互利共赢的局面。
(四)加强职业院校和生产企业的内部评价
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应当充分重视内部评价,由领导协调委员会展开综合性评价,主要是考察合作过程中的领导与组织情况、合作成果与人才培养方案、项目与实训室建设、毕业生的社会声誉以及项目团队成果转化情况。通过考察企业技术团队与人才储备资源、新产品技术开发与企业形象等众多方面,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能力,也能够完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紧密结合相关教育要求明确自身的具体行为,根据市场多元化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层次合作。
(五)做到走出去,请进来
要想提高人才培育质量,职业院校应当带领学生体验职业感受,切记不要盲目的投资购置设备,应当有效应用校企合作中的场地,展开实践教学,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展开多元化的人才培育模式,加强基础理论和技能但有效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同时全方位的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成果,有助于学生在进入工作前提高适应能力,也能够逐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学生具备面向一线生产的知识与技能,可以聘请企业中的顶尖技能人才到校举办讲座,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能够根据一线的实际问题讲解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法与经验,并且探讨重大的技术问题与关键性工艺,举办专题讲座,切实提高学生的实习经验和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创新职业院校应当加强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高职院校应当正确认识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校企双赢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与育人能力,也能够增强企业的,人才资源和生产水平。所以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应当与企业共建互赢局面,两者制定出共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满足双方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有助于促进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也能够满足企业多元化招聘需求,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黄薇,龚鸣敏,邓谦.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5,23:34-37.
[2]王文发,武忠远,侯业智.软件工程专业“2+1+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10:25-28.
[3]王文发,许淳.基于双赢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面向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延安大学为例[J].电子商务,2015,09:85-86.
作者简介:
吴虑(1986.06-)男,汉族,江苏盐城人,本科,初级职称,研究方向: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